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田阳区经济发展实现高位恢复,拨散了疫情期间经济下行的雾霾,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领跑全市,各行业发展呈现新活力,圆满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9.58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36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6.31亿元,同比增长5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91亿元,同比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22:55:23。
图一 2019-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023年1-12月田阳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0.1%,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价格上涨0.4%,居住价格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2.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7%。
图二 田阳区CPI八大类累计涨跌情况
图三 2019-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完成情况一览表(亿元)
二、农 业
202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0.84亿元,同比增长5.2%(按现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54.13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总产值完成4.62亿元,同比增长5.5%;畜牧业完成总产值6.75亿元,同比增长11.4%;渔业完成总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3%。
图四 2019-2023年农业总产值
三、工 业
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0.2% ,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3.33%;轻工业产值同比下降0.92%;股份制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3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99%;非公有经济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0.6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0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5.9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8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31%。非公投资下降22.27%,制造业投资下降36.43%
五、贸易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2.4%;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4%;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4%;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2%。
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及营业额同比增长62.31%。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5.43%;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99%;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0.39%;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8.32%。
六、交通、邮电、旅游和电力
年末公路1690.53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97.461公里,农村公路1278.648公里。年末公交车路线18路,公交车90辆,新能源汽车拥有量90辆。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26.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19%;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2.66亿元,比上年增长79.9%。
全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79.4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2.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4%;工业用电量74.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0.3%。
七、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98亿元(人民币,同下),比上年增长13.5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幼儿园59所,在园幼儿9915人,3-5岁幼儿入园率101.34%;小学29所,在校生23204人,入学率99.90%,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7所,在校生13534人,入学率99.9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升普通高中)47.4%;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622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6人。
幼儿教育专任教师724人;小学专任教师1364人,其中特岗教师56人;初中专任教师993人,其中特岗教师206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540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文化站10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0.77万册(件)。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村152个,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自然屯1104个,通有线电视村数154个,有线电视户户通户数11927户,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
全区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2处,县保17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8项,市级13项,县级69项。省级传承人11位,市级传承人41位;省级非遗传承基地2处,市级非遗传承基地0处。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数245家,其中:医院7家,卫生院17家,门诊部(所)79家,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血浆站,村卫生院139家。床位数2346张,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502人,其中执业医师570人,执业助理医师186人,注册护士112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346张,其中县级医院1564张,乡镇卫生院782张。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总户数100072户,户籍总人口数352880人,其中男性177397人,女性175483人,17岁以下72546人,18-34岁56204人,35-59岁158140人,60岁及以上65990人。年末常住人口30.1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15万人,城镇化率60.12%;当年出生人口2023人,死亡人数3263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71元,比上年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6元,比上年增长7.8%。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658万人,比上年增加103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0095万人,比上年增加243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6674万人,比上年增加135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958万人,比上年增加78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1365万人,比上年增加582人。
全年在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464人次,共发放生活保障金4230.2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87人次,共发放低保金2774.4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1639人次,累计发放农村特困人员救助金额1546.3万元。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个,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2个。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232对,办理离婚登记442对。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据初步统计,年末森林面积237.67万亩,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2406.67公顷,比上年减少21.52%,完成荒山造林总面积800公顷,比上年增加11.11%,建有自然保护区 1 个,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3811公顷,森林覆盖率39.06%。活立木蓄积610.99万立方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个。
全区平均气温23.7摄氏度,年总降水量820.2毫米,供水总量1484.414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979.0924万立方米,非居民家庭用水480.0986万立方米,特种用水15.7063万立方米。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72.6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88.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557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增长51.4%;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248.5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5%。
城区绿化面积385020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8平方米,建成绿化覆盖率38.26%。全区共有污水处理厂数1座,污水处理率95.82%。
注:
①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②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其他服务业包括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④各部门提供数据说明:交通、旅游相关数据来源于交通、文旅部门;财政、金融相关数据来源于财政、金融部门;教育相关数据来源于教育部门;文化、卫生和体育相关数据来源于文旅和卫健部门;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相关数据来源于公安、民政、卫健和人社部门;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源于林业、环保和市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