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淇县统计局

2024年3月

 

2023年,面对远超预期的复杂形势和多重叠加的风险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11135”工作布局,坚持“三高”标准,弘扬“四敢”精神,大兴“淇县之干”,先后摘取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共同富裕百强县等省级以上荣誉37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1个省级现场会专门到我县召开或观摩,年度考评被表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杯银杯单位,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迈上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25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48.81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80.86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为8.8:59.1:3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978元,增长3.6%。

表1: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
按现行价格计算(万元)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2518311 3.6
第一产业 221591 1.8
第二产业 1488148 4.1
第三产业 808572 3.0
农林牧渔业 238633 2.1
#农林牧渔服务业 17042 7.5
工业 1431693 3.8
采矿业 58806 -12.5
制造业 1321988 5.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0899 -4.5
建筑业 56455 14.7
批发和零售业 104450 7.8
批发业 16648 -1.7
零售业 87802 9.7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182926 1.9
铁路运输 31583 16.9
道路运输 141580 3.5
其他运输 8989 -36.6
邮政业 773 29.6
住宿和餐饮业 46811 3.2
住宿业 2014 0.7
餐饮业 44797 3.4
金融业 54252 6.6
房地产业 91281 1.3
其他服务业 311810 1.8
营利性服务业 122175 1.1
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 4055 2.8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118120 1.0
非营利性服务业 189635 2.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组织 62755 2.7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126879 2.0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万10.34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5%,比上年末提高0.7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1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21‰;死亡人口0.2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1‰;自然自然人口增长率为-0.6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60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5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3.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7万人。

二、农业

淇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9.06万亩,比上年增长0.0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9.2万亩,增长0.07%;秋粮种植面积29.86万亩,增长0.01%。棉花种植面积0.031万亩,下降8.7%;油料种植面积0.99万亩,增长2.9%;蔬菜种植面积2.09万亩,增长0.5%;粮食总产量28.91万吨,下降1.1%;粮食亩产量489.5公斤,下降1.2%。油料产量0.21万吨,下降2.4%;蔬菜产量5.56万吨,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10.27万吨,下降10.1%;禽蛋产量4.02万吨,下降1%;牛奶产量6.72万吨,增长12.9%。

表2:2023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28.91 -1.1%
#夏 粮 14.81 -2.8%
秋 粮 14.1 0.7%
粮食亩产量 公斤 489.5 -1.2%
#夏 粮 507.1 -2.9%
秋 粮 472.4 0.7%
油 料 2145.57 -2.4%
#花 生 1418.65 -5.5%
棉 花 27.24 -7%
蔬 菜 55577 0%
水 果 8510 -1.6%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0.27 -10.1%
禽蛋总产量 4.02 -1%
牛奶产量 6.72 12.9%

全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0.57万吨,下降1.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6.7%;股份制企业下降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9999%。分行业看,采矿业下降20.1%,制造业增长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1%。主导产业增加值下降47.3%,其中生物科技增长118.5%,纺织服装产业下降4.2%,绿色食品产业下降54.8%,尼龙新材料增长3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9.5%,占规模以上工业59.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7%,占规模以上工业10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1%。

图1: 2023年各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17.5%,食品制造业下降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6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7.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16.1%,汽车制造业下降60%,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2.9%。

表3: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65.9 -4.1
水泥 万吨 0 -100
金属紧固件 万吨 5179 -4.2
鲜、冷藏肉 万吨 5.6 -15.7
配混合饲料 万吨 10 6.6
3939 -15.0
万米 424.7 -32.9
服 装 万件 2470.7 -17.6
速冻食品 万吨 2.3 -82.9
电子元件 万只 1369 14.4
膨化食品 11463 48.7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4.8亿元,比上年下降9.8%;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增长1.7%。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在库建筑企业18家,建筑业总产值5.34亿元,上涨28.5%。房屋施工面积2.73万平方米,下降77.8%,房屋竣工面积1.85万平方米,下降5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0%。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5.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6.7%,民间投资增长16.6%,工业投资增长45.1%。

图2:2023年各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速度

表4: 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10
农林牧渔业 -32
工业 45.1
批发和零售业 -85.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1
住宿和餐饮业 405.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
房地产业 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9.9
卫生和社会工作 33.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0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4.1亿元,比上年增长 26.1%,其中,住宅投资 12.2亿元,增长5.4%。房屋施工面积170.5万平方米,下降1.0%,其中,住宅146.8万平方米,增长2.4%。房屋竣工面积31.97万平方米, 增长36.7%,其中,住宅27.59万平方米,增长36.5%。商品房销售面积34.15万平方米,下降5.1%,其中,住宅33.34万平方米,下降38.9%。商品房销售额17.69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全年施工项目106个,比上年下降21个,下降16.5%。其中,新开工项目61个,下降24个,下降28.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4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8亿元。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亿元,同比增长6.9%。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

图3:2023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出口总额7.99亿元,增长23.6%;进口总额349万元,降低84.8%。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8.67%。

全年全县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鹤辉高速)18.1公里;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亿元,比上年上升7.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35万元,上升28.3%;电信业务总量16142万元,上升5.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9.74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县金融业增加值5.43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6.73亿元,降低1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95亿元,降低18.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8%。其中,住户存款144.43亿元,比年初增加15.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0.26亿元,比年初增加20.9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4.24亿元,比年初增加12.10亿元。

全年全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9136亿元,比上年下降16.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513亿元,增长16.34%;寿险保费收入2.3623亿元,下降29.65%。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40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86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2元,增长8.4%。

全县人均消费支出19897元,比上年增长9.5%,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4.65%。其中,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383元,增长8.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2.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02元,增长10.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4%。

全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8.4平方米,下降3.9%;农村人均房面积40平方米,下降1.4%。

年末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74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28.68万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6148人,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707.45万元;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1个,其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21个;全年临时救助全县414人次。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154人,招生1586人,在校生3398人,毕业生963人。普通高中1所,专任教师299人,招生1199人,在校生3587人,毕业生1200人。初中学校13所,专任教师793人,招生3555人,在校生10513人,毕业生3542人。普通小学67所,专任教师1225人,招生2589人,在校生18829人,毕业生37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129人。

年末全县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个,其中国家级1个。全年专利授权量达到168件。签订技术合同19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589万元。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国有1个,民营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13万人次,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2.88亿元,增长103%。年末全县获得经营许可证的A级旅游景区(点)8家,其中4A级3家;拥有组团、国内旅行社11家;星级酒店2家。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7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2235张,其中医院1895张,卫生院310张。卫生技术人员2343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869人,注册护士108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38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88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人。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