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统计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乡镇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两个更好”,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布局,以“三系三统三引领”为抓手,知难而进,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459.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3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40.47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42.94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为16.6:30.6:52.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050元,同比增长7.6%。
图1 2024年固始县三次产业结构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9.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81%,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6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11‰;死亡人口0.89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91‰;自然增加人口-0.2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8‰。
图2 2020-2024年固始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全年登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192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2760人,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644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9%,非食品价格上涨0.6% ;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0.8%。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项目名称 | 指数(以上年为100)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0.2 |
一、食品烟酒 | 99.1 |
粮 食 | 105.5 |
鲜 菜 | 105.8 |
畜 肉 | 105.3 |
水 产 品 | 100.7 |
蛋类 | 89.7 |
鲜 果 | 89.7 |
二、衣着 | 104.0 |
三、居住 | 100.4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99.4 |
五、交通和通信 | 97.8 |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 99.9 |
七、医疗保健 | 102.9 |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6.0 |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8.96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1.56万亩,较上年增加200亩。其中,水稻174.41万亩,增长0.2%;小麦53.43 万亩,下降1.1%。
全年粮食产量114.03万吨,较上年增产0.02万吨。其中,夏粮16.35万吨,同比增长1.7%;秋粮97.68万吨,同比下降0.3%。蔬菜产量122.62万吨,同比增长1.0%。
全年水产品产量3.85万吨,同比增长4.1%。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22万吨,同比下降6.2%。
全年禽蛋总产量11.66万吨,同比下降13.4%。
全年生猪出栏61.34万头,同比下降23.7%;年末生猪存栏40.01万头,同比增长1.0%。
图3 2020-202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单位:万吨
表2 2024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114.03 | 0.02 |
夏粮 | 万吨 | 16.35 | 1.68 |
#小麦 | 万吨 | 16.35 | 1.68 |
秋粮 | 万吨 | 97.68 | -0.26 |
#水稻 | 万吨 | 96.49 | -0.28 |
油料 | 万吨 | 10.33 | 1.18 |
蔬菜 | 万吨 | 122.62 | 1.02 |
水产品 | 万吨 | 3.85 | 4.05 |
猪牛羊禽肉 | 万吨 | 10.22 | -6.24 |
禽蛋 | 万吨 | 11.66 | -13.37 |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53.88万千瓦,同比增长1.1%。年末拥有联合收割机4670台,比上年年末净增62台。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3843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018台、小型拖拉机31420台。全年农业用电量3833.8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0%。全年乡村居民用电量37617.8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8.4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0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6.0%。
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业中,纺织服装业增加值增长41.3%、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17.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年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5.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35亿元,同比增长6.7%。在库建筑业企业4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5%。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8.55亿元,同比增长6.7%;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3.22亿元,同比增长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33亿元,同比增长4.1%;金融业增加值14.83亿元,同比增长0.7%;房地产业增加值34.64亿元,同比增长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19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25亿元,同比下降1.8%。
全年规模以上货运企业货物运输总量801.07万吨,货物周转量225147.27万吨公里。道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629.11万人,实现客运周转量115676.65万人公里。全年公路通车总里程3960.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通车里程3420.79公里,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464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7476万元,同比增长2.3%。全年订销报纸851万份,杂志24万份,信函8.54万件,包裹70万件,特快专递27.8万件,实现报刊流转额1128.5万元。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达到0.94万部,移动电话用户95.87万户,宽带用户40.09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5.2%、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3.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2%。
全年全县新开工项目共入库140个,总投资为118.4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额24.32亿元。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8%。
六、贸易外经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完成42.33亿元,同比增长10.0%。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43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1亿元,增长17.6%。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9.51亿元,增长10.8%;餐饮收入2.82亿元,增长-1.0%。
图4 2020-202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78.9亿元,同比增长0.07%,网络零售额47.72亿元,同比增长0.07%,其中本地农特产品累计成交销售859万余单,销售额高达15.3亿元。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41717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总额33902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025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4.01亿元,同比下降20.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0亿元,同比下降22.9%。其中税收收入12.23亿元,同比下降22.7%,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2.8%。
图5 2020-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单位:亿元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76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教育支出19.40亿元,增长2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65亿元,增长2.1%;民生支出60.71亿元,下降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1.2%。
图6 2020-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单位:亿元
截止12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77.62亿元,比年初新增109.6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9.05亿元,同比增长12.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49.57亿元,比年初新增16.70亿元,同比增长5.0%。金融存贷比为35.8%,新增存贷比为15.2%。
八、教育和科技
全县共有普通小学104所,教职工人数6562人,招生11057人,同比下降23.7%;在校生92867人,同比下降9.6%;毕业生18778人,同比下降1.2%。
全县普通初中52所,教职工人数6100人,招生19454人,同比增长0.3%;在校生59102人,同比下降4.1%;毕业生21355人,同比增长4.5%。
全县普通高中12所,教职工人数2904人,招生13209人,同比增长10.9%;在校生37744人,同比下降2.9%;毕业生14287人,同比增长0.3%。
全县职业中学5所,教职工750人,招生2694人,同比下降35.9%;在校学生数12175人,同比下降2.6%;毕业生数2756人,同比下降18.2%。
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12.5%,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3.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3.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4.5%。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家,市级以上工程研发平台7家。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
年末艺术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3人,国内演出场次35场,观众1.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从业人员28人,总藏量19.03万册,流通人次25.36万人次,外借5.08万册次。群艺馆、文化馆1个,从业人员63人,举办展览、文化活动74次。博物馆1个,从业人员13人,文物藏品2718件。全年公共图书馆经费总支出414.4万元,新购图书8000册。年末公共用房建筑面积3116平方米,其中书库2000平方米,阅览室席位300个。全年文物机构经费总支出128万元。
年末,全县共开发旅游景点65个,其中国家级以上旅游景点8个,旅游服务公司15家。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27.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9亿元,占GDP比重达4.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9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6家。卫生机构病床床位8817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7692张、妇幼保健机构1125张。卫生机构人员数9885人,其中执业医师2169人、助理医师1148人、注册护士3268人。全年公共卫生经费总支出34277万元。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7.3元,同比增长6.4%。分城乡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10.3元,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22334.7元,同比增长8.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002.9 元,同比增长4.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43.4 元,同比增长4.5%。
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845人,养老保险保费收入55774万元,养老保险保费支出76678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296人,养老保险保费收入6.39亿元,养老保险保费支出13.0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4432人,养老保险保费收入61686万元,发放待遇50269万元。
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941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627.4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626.84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6374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82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336万元。
年末,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6006人,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实际收入20614.56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实际支出23745.78万元。
全年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883.96万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279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0552.68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66018人;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金8545.77万元,享受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12832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182.94万元;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722.2万元。
截至2025年2月底,全县脱贫户51742户161326人。监测对象6500户20212人,监测户占比12.52%;风险消除3398户11135人,风险消除占比55.09%。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平均气温17.2℃,年降水量907.6毫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8.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其中,工业用电量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全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增长-5.7%;pm10平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增长-17.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同比增长-0.5%。
严厉打击烟花爆竹违法犯罪行为,全县共检查企业1841家,发现问题隐患2174处,已整改2174处,其中,发现重大隐患4处,已整改4处,处罚29家(人),罚款19.15万元,责令停产停业整顿6家,警示约谈113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专项行动,发现重大事故隐患28处,已整改28处,其中部门上报25处,企业上报3处。推进全县集中攻坚整治工作累计检查企业17395家,发现安全隐患42077处,整改安全隐患23440处,警示约谈1人。
备注:
1、本公报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本公报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税务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县卫健委、县乡村振兴局、县医疗保障局、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固始邮政分公司、县生态环境局、人行银行固始支行、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国家统计局固始调查队、县供电公司、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固始县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