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坚决落实“1+5+2”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抓发展、拼经济,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年初预期目标,经济运行逐月向好、总量持续提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8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470.6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62.18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0.1:64.2:35.7。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19.49亿元,增长4.3%。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44亿元,同比增长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8亿元,增长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为66.8%。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62万元,比上年增长0.6%。
产品产量: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量0.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317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41.63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中,集体企业下降61.9%,股份制企业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4%,股份合作企业下降16.6%,私营企业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8.8%,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7%,针织服装业增长13.1%,电子信息增长0.6%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7.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0.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9.5%,医药制造业增长22.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增长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87.04亿元,比上年增长0.7%;利润总额20.2亿元,下降1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322户。
建筑业: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0.9亿元,下降18.5%;施工面积930.42万平方米,下降26.4%;竣工面积431.64万平方米,增长90.2%。
四、服务业
服务业: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49亿元,下降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08亿元,下降0.9%;房地产业增加值38.02亿元,增长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7.26亿元,下降1.9%。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6户,实现营业收入95.3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分行业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53.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2.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3%。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全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1.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8%。商品房销售面积23.8万平方米,增长5.5%。
投资结构:全区5000万元以上项目73个,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比重为71.2%。全年新开工项目191个,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的比重为24.4%。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全区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69.07亿元,增长1.0%。限上单位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59.97亿元,增长1.4%;餐饮收入9.10亿元,下降6.8%。限上单位网上零售额34.95亿元,增长4.8%。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4%,饮料类下降28.5%,烟酒类下降2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0%,化妆品类增长24.3%,金银珠宝类下降8.6%,日用品类下降0.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0.5%,中西药品类增长6.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4.6%,家具类下降24.3%,通讯器材类增长25.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9.6%,汽车类下降4.1%。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0%;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88.57亿元,下降17.1%。
进出口:全区外贸进出口值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出口值88.31亿元,增长8.8%;进口值1.63亿元,增长76.3%。
八、教育、卫生
全区拥有教职工2922人。全区高中在校学生569人,初中在校学生11571人,小学在校学生34419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小学26所、初中1所、区属幼儿园15所、附属幼儿园2所。
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4个,执业医生1165人。
九、人口
截止12月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3.9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0.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8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全年出生人口4155人,出生率5.92‰;死亡人口3761人,死亡率5.36‰;自然增长率0.56‰。
十、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居民收支: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475元,比上年增长3.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868元,增长5.5%。
民生支出: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2亿元,比上年下降29.5%;教育支出8.52亿元,增长10.0%;卫生健康支出1.90亿元,下降18.9%;城乡社区支出4.15亿元,增长0.2%。全区民生事业的资金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全区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注释:
[1] 本公报中统计数据为2024年快报数,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青山湖区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建筑业总产值和建筑施工、竣工面积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 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