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统计局
2025年3月31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定点帮扶马边二十周年,也是马边彝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县委、县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聚焦打造全省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三产并举、三产共兴、三产融合”,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年”经济工作主题,深入实施“十百千”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落实“13468”经济工作方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综 合
经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454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818万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393125万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17480万元,增长7.2%[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9%,下降了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5%,上升了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6%,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5、2.2和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40.9%、49.4%。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3.09亿元,比上年增长5.8%,民营经济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4%,占GDP的62.8%。
年末全县总户数67252户,户籍人口为230168人,比上年末增加1219人,其中汉族103700人、彝族12399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5.05%和53.87%。全县共有汉、彝等28个民族。在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9866人,占26%,乡村人口170302人,占74%。男性人口119164人,女性人口111004人,人口性别比为107.4:100。全年出生人口3359人,人口出生率14.6‰;死亡人口1183人,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9.5‰[3]。年末常住人口19.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万人,城镇化率43.01%,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9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8人。
全年税务部门税收收入131733万元,比上年增长22.3%。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918公顷,比上年增加362公顷;粮食种植面积23490公顷,同比增长0.7%;油料种植面积3999公顷,同比增长4.8%;糖料种植面积37公顷,同比持平;蔬菜种植面积2951公顷,比上年增加82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97591吨,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1.8%;粮食单产4155公斤/公顷,增长1.1%。稻谷产量7302吨,下降0.3%;玉米65377吨,增长2.2%;油料产量4600吨,增长9.7%;糖料产量1054吨,增长0.4%;蔬菜产量达28586吨,增长5.9%;茶叶产量12707吨,增长5.7%;水果产量6134吨,增长6.0%。
全年出栏生猪134143头,下降7.4%;出栏牛6006头,下降9.4%;出栏羊103792只,下降13.9%;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26000只,增长15.3%。全年肉类总产量13670吨,下降4.8%;其中:猪肉产量10332吨,下降1.9%,占肉类总产量的75.6%;牛肉产量797吨,下降10.2%;羊肉产量1601吨,下降15.8%。禽肉产量899吨,下降10%;禽蛋产量2691吨,下降19.6%。
2024年实现林业现价总产值达2.5亿元,增长7.2;林农人均收入为2784元,增长 16.8
。
巩固提升供水受益人口3.14万人,新建堤防5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1187万元,比上年增长4.2%。占GDP的39.2%,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实现总产值599010万元,比上年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产品销售率90.5%。营业收入503825万元,比上年增长8.0%;利税总额1476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利润总额88088万元。
全县磷矿石产量560万吨,比上年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6.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3472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54.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961万元,比上年增长9.4%。县内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0户,建筑业总产值4.84亿元。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6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33880万元,同比增长4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5.2%,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1.8%。商品房施工面积26.3万平方米,增长22.8%,其中住宅面积21.8万平方米,增长25.9%;新开工面积4.9万平方米,增长886.3%。商品房竣工面积1.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097万元,比上年增长5.9%。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完成74672万元,比上年增长9.8%;限额以下完成249425万元,比上年增长4.4%。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64191万元,比上年增长4.2%;零售业220828万元,比上年增长6.1%;住宿业7209万元,比上年增长4.9%;餐饮业31869万元,比上年增长9.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85026万元,增长5.6%;餐饮收入额39071万元,增长8.3%。年末纳入月报统计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57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66477万元,增长9.8%。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5.2%,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5.3%,日用品类零售额下降54.5%,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5.7%,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1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2.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8.6%,家具类零售额增长12.4%,其他类零售额增长16%。
全年进出口总额0.33亿元,其中进口总额0.26亿元,出口总额0.07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2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
截至2024年年底,我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1828.797 公里,其中国道1条87.258公里,省道1条35.91公里,县道9条192.442公里,乡道31条313.194公里,村道1185.343公里;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801.989公里,高速公路 14.65公里。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998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36646万吨公里。年末公交车路数7路,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4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20423辆,增长0.3%。
邮政业务总量48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4890万元,比上年下降4.5%。电信业务总量16948万元,比上年下降5.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3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440户,比上年下降1.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3598户,比上年增长6.0%。年末互联网用户总数63709户,比上年增长6.4%。
出台了“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建成运营雪口山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打响文创品牌,精心举办中国彝茶文化节暨第七届小凉山采茶节、中国彝族风情狂欢节暨第八届小凉山火把节等系列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七、财政、金融
全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4196万元,增长36.3%,占GDP的比重为11.1%,同口径为96318万元,增长32.5%;其中税收收入76005万元,增长25.6%;非税收入18191万元,增长111.1%。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239万元,增长16.2%;其中农林水支出66125万元,增长20.8%;教育支出49560万元,增长1.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660万元,增长2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541万元,增长1.8%。
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160125万元,比年初余额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81885万元,比年初余额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853677万元,比年初余额增长18.8%[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7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含一贯制)8所、小学29所、小学教学点17所、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0所。全县有“一村一幼”118所,寄宿制学校35所。
2024年全县共有学生44169人。其中:学前教育8362人、义务教育32075人、高中教育3732人;“9+3”招生384人;寄宿制学生16358人。全县有专任教师2507人,其中,小学1544人、初中(含一贯制)717人、普通高中19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0人。2024年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高考一本上线36人、本科上线441人。
2024年,我县争取到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项目支持9个,项目资金813万元。引进新品种2个,推广新技术1项,指导建立示范基地3个,举办培训31场次,培训农户1601人次;开展在线科技咨询服务300余次。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项,专利申请授权量26项。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截止2024年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6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县中医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计划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执法大队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5个、民营医院3个、村卫生室 108个、诊所35个;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140人,比上年增长 0.44%; 执业(助理)医师312人,比上年增加6人;注册护士(师)555人,比上年增加30人;卫生机构床位1086张,比上年增加264张(其中县级医院746张,卫生院285张,妇幼保健院55张);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次64.9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29%;婴儿死亡率2.77‰,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 99.57%,比上年上升0.39 个百分点。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中型发射塔台1座,广播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8%。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共接待群众2.77万人次,推出的《千年彝叹》、“彝历新年”民俗文化体验、“阿依美格”等文化活动,展现了马边彝族文化魅力。组队参加全国全民健身陀螺比赛西南片区男子双打第三名,参加省、市级的摔跤、篮球、跆拳道、散打等体育比赛10项次,承办2024和美乡村篮球赛成都平原二区赛,共举办省、市、县级乒乓球、篮球、摔跤、足球、马拉松等18项赛事活动。新建体育健身场地2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1元,比上年增长7.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00元,增长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4.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2024年末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为23840人,增加745人,增长3.22%;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4930人,减少88人,减少1.75%;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8028人,增加1543人,增长1.98%。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人数17.12万人,增长0.4%;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07万人,增长2.5%;医疗救助及资助参保支出金额1426.78万元,下降17.9%,其中资助参保53704人,资助金额922.42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2841人,增加2537人,增长12.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3307人,增加97人,增长0.73%。
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016人。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单位5个,床位394张,分散供养特困人员638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5个。
2024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全县9966户44012人脱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新增监测对象242户1030人,全县累计纳入监测对象867户3737人。2024年各级衔接资金到位25179.27万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各项目104个。2024年东西部协作、对口援彝共投入帮扶资金58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8个。
十一、环境和生产安全
2024年空气优良天数354天,PM2.5等6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二级标准。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
有1.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2024年污水处理总量406.32万立方米。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做到应收尽收并转运至乐山焚烧发电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日均收集转运处理108.95吨。2024年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36.3公顷。
2024年全县发生安全生产一般事故2 起,死亡0人。
发生火灾65起,火灾损失额9.8万元。交通事故18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3人。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数1311件。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当年《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中的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公安局提供的年报数据。
[4]年末各项存贷款是市人民银行报表中的本外币合计数据。
[5]公报中除统计局直接统计的数据外,其余数据来源于县级相关部门和市级相关部门报市统计局的报表数据。
[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上级要求暂不公布。
[7]2024年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不含通村公路延伸线及通组公路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