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7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为35.7:8.8:55.5。
二、农业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5%。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6万公顷,同比下降0.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0.7万公顷,同比增长2.5%;玉米播种面积8.7万公顷,同比增长8.5%;大豆播种面积6.2万公顷,同比下降11%。粮食作物总产量66.4万吨,同比增长6.7%。其中:稻谷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5.1%;玉米产量51.7万吨,同比增长12.5%;大豆产量10.7万吨,同比下降13.7%。生猪存栏5.5万头,同比下降7.3%;牛存栏7.6万头,同比下降8.6%;羊存栏8.03万只,同比下降9.6%;活家禽存栏69.8万只,同比下降12.6%。猪肉产量7285吨,同比增长4.8%;牛肉产量8694吨,同比下降1.9%;羊肉产量2008吨,同比下降4.6%;禽肉产量6316吨,同比增长33.2%。禽蛋产量5252吨,同比下降15.5%。生牛奶产量72吨,同比下降2.2%。全年水产品产量2459吨,同比增长2.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9万吨,同比下降0.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截至2024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为1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中,白酒1721.47千升,同比增长100.37%;混凝土83753立方米,同比下降50.35%;发电量2526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3.5%。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计17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483万元,同比下降1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同比增长8.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7.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6%。从工程类别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23.7%;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259.2%,其他费用同比下降25.1%。从投资规模看,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个,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4%。
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下降68.5%。全县房屋施工面积4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其中住宅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2%。商品房销售面积45969平方米,同比下降28.6%。商品房销售额15026万元,同比下降27.9%。
五、国内贸易
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62户,其中:批发零售业企业47户、住宿餐饮业企业15户。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9.9%、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7%、住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
六、财政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亿元,同比下降9.4%;全县税收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7.1%。
七、社会事业
普通小学在校生6764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678人,其中初中在校生4982人、高中在校生369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5人。2024年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共计18个,在职人员692人。
八、人口
2024年全县户籍总人口307201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94659人,乡村人口212542人。男性人口157897人,女性人口149304人,男女性别比为105.8(以女性为100)。在户籍人口中,全县出生人口830人,死亡人口62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7‰。
注:1.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