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稳增长各项工作,全县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一、综  合

 

根据市(县)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6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0.83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14.39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占比:14.8:41.9:43.3,与“十三五”末(2020年)的15.9:47.5:36.6相比,一产下降1.1个百分点,二产下降5.6个百分点,三产上扬6.7个百分点,(见图一、图二)。

2024年与2020年(十三五末)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图一   

 

                                    图二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64.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2.2%。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1.36%。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34户。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9.13%。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年民生领域投入资金3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0.21%。改造中小学、幼儿园97所,正谊小学、幼儿园主体竣工,宏道中小学交付在即,4所学校获评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深化综合医改,10家医院实现DRG支付,57项医检结果全省互认,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一号管三天”便民措施让群众省钱又省心。乡村振兴初见成效,脱贫成果巩固有力,落实衔接资金7880万元,实施衔接项目193个。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精准帮扶“三类重点人群”129户430人,无新增返贫致贫人员。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消除薄弱村21个,富裕村达到16个。圆满承办全市校园“三大球”联赛,红拳赛事品牌效应持续显现,城隍庙4A级景区创建稳步推进,三原县获评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城乡面貌增颜提质。城区改造背街小巷17条、老旧小区45个,池阳大街中段等3个停车场竣工投用,南大街、盐店街立体改善,东一路、商务路焕然一新,高新五路、创新二路建成通车,提前完成“十四五”雨污管网改造任务。五号信箱拆迁取得突破,农行干校、体温计“口袋公园”对外开放,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农村基础逐步夯实,改造电网线路175公里,1791户群众用上天然气,农村公路“新三通”达159公里。渠岸污水处理厂通水运营,大程、西阳铺设污水管网22公里、建成处理设施670套,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43%。滚动实施每年20个示范村创建,渠岸大村王、陵前柴家窑、西阳东寨获评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镇村规划编制完成,新兴、陵前小城镇建设出彩出新,大程西张获评全国文明村。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持续深入,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7,同比改善6.49%;PM2.5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年平均气压951.4百帕,无霜期366天,年平均风速2.2m/s,年平均相对湿度63%。强力攻坚大气污染,改造“水暖炕”13830户、低效企业6家,分布式光伏接入规模全省第1。持续推进清河上下游治理,湿地公园城区段达到4.5公里。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进入验收评估阶段,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全覆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7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联办,3类14项审批事项实现镇街帮办代办。解决2495户群众办证难题,食品安全核查处置“1886”模式获评全国创新案例。“陕企通”注册量达到2.9万户,“五上”企业应访尽访,解决问题8类56个,减免税费5.12亿元。成立全市首家秦创原“创促中心”,智能机器人、硅碳新材料2个研究院签约入驻,融资平台资产突破50亿元,达到“AA”评级认定标准。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化解信访积案26起,陂西、陵前获评全省信访工作“四无镇”,三原县再获“全省平安县”荣誉称号。

二、农业和水利

全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个,现代农业园区3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22个,现代园区建成区面积38000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共计0.1万亩。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3.46亿元,可比价增长3.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43.12亿元,可比价增长3.8%。(见农、林、牧、渔分行业产值及增加值、表一)。

农、林、牧、渔分行业产值及增加值(万元

指标名称

分行业

产值(万元) 增加值(万元)
合计 734565 431191
一、农业 614051 355695
二、林业 4120 2365
三、牧业 51141 31826
四、渔业 645 342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 64608 40963

表一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53万亩,增长0.36%,总产量21.12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3.43万亩,增长0.33%;总产量10.91万吨,增长2.58%;秋粮播种面积24.1万亩,增长0.38%;总产量10.21万吨,增长1.58%。

全年蔬菜面积35.25万亩,下降2.69%;总产量135.53万吨,增长3.04%。油菜籽播种面积1.23万亩,增长2.58%。总产量0.19万吨,增长3.58%。

全年果园面积15.25万亩,下降0.32%;总产量20.12万吨,增长7.29%。其中:苹果面积10.96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12.41万吨,增长12.46%;葡萄面积0.59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0.74万吨,增长18.9%;杏面积0.05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0.03万吨,增长21.4%;石榴面积0.07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0.07万吨,增长17.06%。

全县牛存栏0.94万头,下降4.95%。其中:奶牛存栏0.37万头,下降7.75%;肉牛存栏0.56万头,下降3%。生猪存栏3.87万头,增长13.8%。羊存栏4.68万只,增长26.4%。活家禽存栏114.5万只,下降19.59%。

全年肉类总产量0.69万吨,增长1.9%。其中,猪肉0.38万吨,增长9.69%;羊肉0.07万吨,增长20.52%;牛肉0.07万吨,增长4.42%;禽肉0.17万吨,下降17.78%。禽蛋产量1.33万吨,增长5.9%。生牛奶产量1.44万吨,下降8.99%。

当年营造林面积4369.92亩,其中人工造林1069.92亩。

全年全县水利建设投资完成28525.73万元。全年用水总量1.2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9481.0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574.03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996.23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用水量1169.87万立方米。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90.59%;水利工程供水能力14000万立方米;堤防达标率100%;水土保持率91.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94.61亿元,较上年增长11.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92.89亿元,增长11.6%,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2%。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4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24亿元,增长6.8%;按属性分,重工业完成94.76亿元,增长11.5%,轻工业完成135.48亿元,增长3.8%。主要行业产值情况:农副食品加工业28.48亿元,占比12.4%,增长18.1%;食品制造业15.58亿元,占比6.8%,下降30.7%;酒、饮料制造业15.39亿元,占比6.7%,增长8.3%;医药制造业22.58亿元,占比9.8%,下降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3.51亿元,占比5.9%,下降1.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6.71亿元,占比7.3%,增长86.9%;纸质和纸制品制造业15.21亿元,占比6.6%,增长25.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1.60亿元,占比13.7%,增长20.2%;专用设备制造业16.00亿元,占比7.0%,增长35.4%。

主要产品产量:饲料262605.06吨,乳制品42565.48吨,钢材345316.51吨,塑料制品170897.31吨,商品混凝土607623吨,饮料541197.78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比84.2%。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6.89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1亿元,下降10.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县在库项目197个,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26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民间投资完成34.76亿元,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8.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4.5%。(见图三)。

 

图三

 

年末在库资质以内房地产企业19个,全年开发项目14个,完成投资额10.24亿元,同比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面积12.55万平方米,下降38.6%。

全年引进备案合同项目68个,引进资金117.25亿元,当年实际使用外资905.17万美元(间接外资)。

 

五、国内贸易与旅游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67亿元。四大行业情况: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0.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9.7%;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餐饮业营业额下降4.9%。

年末限额以上企业(单位)87户,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8.21亿元,增长15.1%。按经营地分,城镇完成限额以上零售额51.71亿元,增长15.2%,占比88.8%;乡村完成限额以上零售额6.5亿元,增长13.4%,占比11.2%。从消费形态看,限上商品零售额54.67亿元,增长18.8%;餐饮收入3.54亿元,下降22.5%。

全年接待游客量达750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收入26万元,增长3.3%。

六、邮政、通讯和交通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3501.6万元、增长46%,其中,国内函件29295件、增长134%;报纸累计份数1865087份、增长10%;杂志累计份数65056份、下降6%;分销销售额273.71万元、增长26%;期末储蓄存款383153.78万元、增长8%。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798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8.6万户,住宅电话年末用户1.2万户,电信互联网用户4.3万户。全年移动业务总量完成11700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215600户,移动互联网用户65500户。全年联通业务总量完成3800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89000户,联通互联网用户29000户。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数17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7公里,国道46.9公里,省道86公里,农村公路1523.4公里(其中:县道151.6公里,乡道211.3公里,通村路1160.5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9.8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500万吨。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98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237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200辆。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县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8亿元,较上年增长5.45%;其中,税收收入4.46亿元,增长1.59%;非税收入1.62亿元,增长17.73%。全县财政支出37.5亿元,增长10.75%。其中,住房保障支出2.09亿元,增长90.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64亿元,增长26.64%;科学技术支出0.05亿元,增长2.18%;教育支出6.46亿元,增长1.1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7.21亿元,同比增长6.1%,较年初增加存款22.20亿元;各类贷款余额152.38亿元,下降1.7%,较年初增加2.32亿元;存贷比达到48.0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71所,其中:小学70所,初中17所,高中3所(含职校),特殊学校1所。年末共有各类专任教师4003人(含幼儿园),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66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52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2431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18446人。

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5%;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039人,二本上线率81.55%;职业教育全县招生498人。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0.32。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1项,其中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8项、县级项目21项。全县科技示范镇1家、科技示范基地1家、中医农业示范基地1家。

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3.58亿元。全年全县共授权专利183件,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208件。年末全县有效商标注册量5225件。

九、文化和卫生

全年全县举办各类展览113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531场次,举办培训班370余场次,培训班结业人次18532人/次。县图书馆共有藏书232千册,总流通人次180千人次,新购图书7874册。全县共有文物机构10个,开放6个;博物馆机构3个,共有藏品2905件。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34个,其中: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7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430个,门诊部1个诊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92个,卫生技术人员数33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1179人,注册护士数1168人。全年总诊疗人次数达到147万人次。

十、人口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32412户,户籍总人口398155人,其中:城镇人口199704人、乡村人口198451人;总人口中男性201907人、女性196248人,人口性别比为102.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3.9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7万人。全年出生1951人,其中男孩1020人、女孩931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6(以女孩为100)。人口出生率6.01‰,死亡率9.29‰,人口自然增长率-3.28‰。

年末全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9926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68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29924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305人。年末职工基本养老达到82797人,其中:在职52753人、离退休30044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达到21.7万人。

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236对,登记结婚人数2472人,离婚登记427对。

全年发放各类困难救助金9177.33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764.41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27.21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551.23万元,保障了1661名困难残疾人和2509名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

十一、就业与居民收入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862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64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9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2个。

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96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27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7元、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5:1。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GDP)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五经普”调整后数据。

4.从2024年起,根据国家调查队统计口径变化,县级不再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关指标。

资料来源:

本公报农业产业化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水利数据来自县水利局;气象数据来自县气象局;环境数据来自县生态环境局;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县行政审批局;电信、移动、联通和邮政数据分别来自电信、移动、联通三原分公司和县邮政局;文化、旅游和文物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原监管支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县科技局;科技型企业数据来自县工信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管局;卫生机构和人口变动数据来自县卫健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镇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和县医保局;婚姻登记和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三原调查队;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招商中心,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民间投资是根据投资项目资本总额构成中出资人的资金来源性质进行的一种分类,指来自于民营经济所涵盖的各类主体的投资,具体包括个体投资(居民个人的生产性投资和住宅投资、城乡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以及集体企业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