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项目突破年”部署,以满怀激情的工作热忱和笃行实干的责任担当,以超常举措承压而上、逆势而进、难中求成,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新时代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1.2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同比,下同)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1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12.78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76.27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5:63.4:27.1。
发展动能持续迸发。围绕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储备入库重大项目77个,入库“5个100”市级重点项目121个。新开工项目68个,总投资193.1亿元,雷英精工高端紧固件、赛诺高分子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3亿元的昱岚智造产业园等33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全区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3.09万千瓦,岚山港区分散式风电二台风机主体建成,全省首台氢能1000标方模块化常压电解槽下线。全力抢占预制菜发展新赛道,积极争创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岚山食品药品产业园获批山东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园区(第一批)。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486人,实施就业创业培训2349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94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8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大力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计划、青年见习计划,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500个,完成就业见习人员212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0%。
市场主体规模总体稳定。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38081户,注册资金57.64亿元,从业人员8.14万人;私营企业12123户,注册资金1027.47亿元,从业人数4.76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1066户,从业人员1.15万人,注册资金14.26亿元。
人口规模基本稳定。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2.94万人,总户数15.07万户。其中,城镇居民18.44万人,乡村居民24.50万人;男性21.84万人,女性21.10万人;0-17岁7.82万人,18-34岁7.49万人,35-59岁15.75万人,60岁及以上11.88万人。
表1 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数 |
|||||
总户数 |
总人口 |
按户籍地分 |
按性别分 |
||
城镇居民 |
乡村居民 |
男性 |
女性 |
||
万户 |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15.07 |
42.94 |
18.44 |
24.50 |
21.84 |
21.10 |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24亿元,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39.73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0.84亿元,增长7.7%;牧业产值18.80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46.93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94亿元,增长7.9%。
农产品供应总体稳定充足。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9.11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单产450.09公斤/亩,增长0.9%;总产13.10万吨,增长1.0%。其中,夏粮总产5.58万吨,增长2.4%;单产产454.43公斤/亩,增长2.0%。油料作物产量2.54万吨,增长4.3%。蔬菜产量15.46万吨,增长4.0%。猪牛羊禽肉产量3.66万吨,下降6.4%。年末生猪存栏13.85万头,下降10.8%;出栏22.98万头,下降4.3%。禽蛋产量1.32万吨,下降26.3%。奶类产量7.74万吨,增长3.5%。
表2 2024年全区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速 |
|||||||
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速 |
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速 |
粮食 |
万吨 |
13.10 |
1.0 |
烟叶 |
吨 |
83.00 |
-14.0 |
油料 |
万吨 |
2.54 |
4.3 |
茶叶 |
万吨 |
1.05 |
5.1 |
蔬菜 |
万吨 |
15.46 |
4.0 |
肉类 |
万吨 |
3.66 |
-6.4 |
瓜果类 |
吨 |
1280.51 |
5.0 |
禽蛋 |
万吨 |
1.32 |
-26.3 |
水果 |
万吨 |
4.31 |
9.3 |
奶类 |
万吨 |
7.74 |
3.5 |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23.30万吨,增长3.6%。其中,捕捞产量8.97万吨,下降1.2%;养殖产量14.33万吨,增长6.9%。按产品种类分,其中贻贝产量11.30万吨,增长0.5%;牡蛎产量2.78万吨,增长50.1%;三文鱼产量900吨,增长181.3%。
乡村振兴多点突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年末全区脱贫享受政策户1147户2288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24户58人,全区无应纳未纳问题发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乡村面貌不断改善,“茶香凤鸣”片区多维运营,“甲子春望”片区加快推进,获评全省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区。承办“第五届中国茶旅大会”,区域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中国茶叶百强县跃居第29位。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29.57亿元,增长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其中,采矿业企业完成产值18.30亿元,增长31.3%;制造业企业完成产值2398.80亿元,下降0.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完成产值112.5亿元,增长25.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电力消费量累计168.31亿千瓦时,增长1.9%。
建筑业稳中有进。全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28亿元,增长6.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46亿元,下降3.8%;安装工程产值1.53亿元,增长258.4%;其他产值0.29亿元,下降46.8%。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达5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增长10.1%,比去年同期提升7.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占比4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2%。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9.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1%,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0%。
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6亿元,下降19.1%。其中,住宅投资4.27亿元,下降10.3%。房屋施工面积50.41万平方米,下降25.7%,商品房销售面积9.73万平方米,增长1.1%。待售面积8.13万平方米,下降57.3%。
五、服务业、交通、旅游
服务业发展向好。全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176.27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60亿元,增长7.9%。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41.1%;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下降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2.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03.1%。
港口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岚山港区已成为辐射全球的原油、铁矿石、粮油、木材等大宗商品“超市”,连续3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木进口口岸。全年全区6大重点港口货物吞吐量2.62亿吨,增长3.8%。充分利用岚山国际航贸综合服务区等平台优势,新招引生产性服务业6家,有力带动了城市发展,获评省级城市更新产业提升创新案例。
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回升。地方铁路货运量4692.51万吨,货运周转量14.35亿吨公里。地方公路客运量221.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272.86万人公里;货运量520万吨,货运周转量14.94亿吨公里。
表3 2024年全区货物运输量及增速 |
||||
货物 |
||||
运输量 |
周转量 |
|||
总量 (万吨) |
增速 (%) |
总量 (亿吨公里) |
增速 (%) |
|
公路 |
520 |
4.0 |
14.94 |
5.4 |
铁路 |
4692.51 |
20.3 |
14.35 |
15.8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日照港岚山港区南作业区专用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23亿元。年末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940.85公里,农村公路密度249.3公里/百平公里。其中,县道182.92公里、乡道240.28公里、村道1517.65公里。区内公交车运行68辆,全年发送乘客220.44万人次,行驶里程338.39万公里,行政村客运、公交通达率100%。
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充分挖掘“山”“海”“渔”“茶”“钢”等特色资源,聚焦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北门外1966茶旅文化民宿、山旺茶乡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建设,茶叶科创示范园、云隐小镇、磴山明湖翠微民宿等投入运营。聚力丰富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多岛海景区游客中心观光直升机、水陆两栖车等体验产品投入运营,多岛海文创邮局开业。岚山多岛海旅游度假区设立省级旅游度假区获省政府批复,安东卫旅游休闲街区成功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持续助推茶渔旅融合,碧海茶香之旅获评全国新茶饮茶文旅线路,《日照市:岚山区激活“茶”“渔”文化生命力,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获评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聚力打造“有一种味道叫岚山”、“经山历海品茶渔”等特色旅游品牌,成功举办闹春牛、圣公文化节、海岸绿茶开园节、煎饼节、渔文化节、朝元山茶文化旅游节、黄墩镇甘薯文化节等“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系列主题活动。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整体向好。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94亿元,增长7.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5.87亿元,增长21.1%。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34.1%;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8.6%;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1.6%;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1.9%。
外资外贸有所下跌。全年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61.30亿元,下降17.5%,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6.1%。其中,出口132.1亿元,下降3.2%;进口329.2亿元,下降22.1%。实际纳统利用外资1710万美元,下降79.5%,均为制造业外资。
表4 2024年全区进出口情况及增速 |
||
指标 |
总量(亿元) |
增长(%) |
进出口总值 |
461.3 |
-17.5 |
出口 |
132.1 |
-3.2 |
钢材 |
108.6 |
-12.5 |
成品油 |
11.9 |
— |
机电产品 |
3.5 |
-3.2 |
农产品 |
3.5 |
9.1 |
进口 |
329.2 |
-22.1 |
铁矿砂及其精矿 |
191.5 |
-26.3 |
原油 |
64.6 |
-32.3 |
成品油 |
40.6 |
49.7 |
农产品 |
10.3 |
25.2 |
七、财政金融
财政税收平稳运行。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06亿元,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31.45亿元,税收占比66.8%,增长2.4%。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共计完成20.13亿元,增长5.3%,其中企业所得税完成4.13亿元,增长4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82亿元,下降4.7%。其中,教育支出8.3亿元,增加2.0%;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支出10.61万元,增长0.5%。
表5 2024年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及增速 |
||
指标 |
总量(万元) |
增长(%)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470638 |
1.7 |
其中:税收收入 |
314467 |
2.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358205 |
-4.7 |
其中:教育支出 |
83113 |
2.02 |
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支出 |
106118 |
0.52 |
金融信贷平稳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4.65亿元,比年初增加56.16亿元,增长14.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8.38亿元,比年初增加47.86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3.62亿元,比年初增加33.91亿元,增长10.0%。
表6 202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
||
指标 |
总量(亿元) |
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454.65 |
14.1 |
其中:居民储蓄 |
358.38 |
15.4 |
各项贷款余额 |
373.62 |
10.0 |
其中:不良贷款 |
3.59 |
-18.4 |
保险行业持续向好。全年全区保费收入7.32亿元,增长9.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68亿元,增长10.3%;寿险保费收入4.64亿元,增长9.7%。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持续改善。聚力推进以旧“焕”新,实施城建项目32个,完成投资31.5亿元。新改建道路10条,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建设全龄体育运动公园等公园绿地3处,新增景观绿廊5公里,精致城市更加宜居。建成启用长冶河污水处理厂,岚山云通水务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入运行,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准IV要求。新增供热面积7万㎡,黄海换热站提档升级并投入运行。顺利完成省定402套保交房任务。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年交付安置房2878套,5000余名群众回迁新居。物业服务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业委会组建率达到90.5%。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创2013年监测以来最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指标实现逐年改善,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开展入海河流总氮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实施川子河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工程,国控绣针河、浔河水质优良比例100%,绣针河断面水质均值较考核目标提升一个水质类别,县级及“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100%。创建“无废细胞”7处,推进重点项目11个。开展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集试点,岚山区年度危废规范化管理评估得分全市第一。秸秆禁烧工作连续10年实现“零火点”,信访投诉办结率100%。创新环境要素保障措施,实施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11个。指导企业开展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核算,出具企业总量确认书29家。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岚山区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区名单。
九、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90元,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81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2元,增长6.1%。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02万人、5.06万人、3.36万人、6.03万人和4.30万人。认真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发放工作,共为3.32万名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发放基本养老金、丧葬抚恤补助等各项养老待遇8.20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56万人,缴纳参保费5839.91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80万人,缴纳参保费1.17亿元。共为98.81万人次发放居民基本养老金1.91亿元,被征地政府补贴4667.74 万元;代发乡医补助金 613.37 万元,民办教师补贴 458.04万元;转移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出37人,转出资金11.23万元;转入60人,转入资金54.12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79元,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872元。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12元,保障人数8284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77元,保障人数453人;发放城乡低保基本生活费共计5708.45万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271元、1056元,照料护理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90元、545元、363元,发放城乡特困基本生活费、护理费共计3521.88万元。发放中央助餐经费42万元,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老年人福利事业资金20万元,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助餐补助603.77万元。完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福利政策,为全区13744名老年人、380名孤困儿童、10404名残疾人发放福利资金3876.70万元。
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持续深化危化品、工贸冶金、涉氨制冷、海上安全、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全年累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80万余项,动态清零重大隐患540个。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新增充电端口3300余个。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省级较低安全风险复核验收。获评全省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表现突出区。保持“严打”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成功破获“跨两省七市十一县特大系列工地盗窃案”、系列砸店铺盗窃案、厅督案件郑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和“12.02”特大合同诈骗案等大案要案。深入推进“夏季行动”“冬季行动”“秋风2024”“昆仑2024”等专项行动,全年刑事立案数下降39.4%,电诈案件立案数下降53.6%。
十、社会事业
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5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63家,在研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50个。日钢主持申报的“薄型宽幅带钢绿色高效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展对接交流活动30余场次,为企业引进科技专员46名,推动日钢集团与北科大毛新平院士共建“先进钢铁材料及工艺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项目实施。全年共服务指导284家中小微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增长14.1%。
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全年全区拥有普通商标申请634件,注册425件。市级专利与标准融合试点4个,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2项。年末商标有效注册量5154件,增长7.3%。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商标6件、国际注册商标28件。专利授权895件,其中,发明授权119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2件,增长10.9%。
人才工作全面推进。全年全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人才项目1项、省级重点科技人才项目1项,引进外国专家11人。冠卓重工获省泰山创业领军人才股权投资项目600万支持。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959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5358人;初级中学6所,在校学生378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在校学生10515人(初中部在校学生5716人,小学部在校学生4799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20430人;幼儿园53所。
表7 2024年全区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
||
指标 |
学校数(所) |
在校学生数(人) |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
1 |
2959 |
普通高中 |
3 |
5358 |
初级中学 |
6 |
3782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6 |
10515 |
小学 |
27 |
20430 |
幼儿园 |
53 |
— |
公共文化服务持续繁荣。年末全区有各类文化机构18处,乡镇综合文化站8处。其中,数字影院2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2个,图书馆1个。7处城市书房、2处乡村书房已运营,“岚山风物”展示体验馆已投入运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尧王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创新性开展各类活动,全年接待人数达106.51万人次。“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399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15个,配置全民健身设施108件。组织开展区级青少年赛事7场,组织18支队伍参加市级“三大球”联赛,共获得小学组2个冠军、1个第三,初中组2个第二,高中组1个第二,比赛成绩位列全市第二。成功举办岚山区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武术太极健身气功大赛、“百县篮球、万人象棋”岚山初赛、捷力100爬坡耐力赛、多岛海迷你马拉松赛等38余项国家、省、市、区级赛事。充分发挥岚山区“山海湖茶”优势,积极承办蹬山、湖钓、海钓、茶马等赛事,持续打造了中国(日照)海钓节等具有岚山特色的自主品牌赛事。对全区体彩销售点进行规范提升,全区现有开机营业网点68个,全年共销售体彩1.02亿元。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区有二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各1处,乡镇卫生院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194处,民办医疗机构54处;在岗乡村医生487人。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1300名(含编制备案数),实有各类技术人员1528人。
注:
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