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
2024年,是极不平凡、令人难忘的一年。在喜迎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于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青海考察,为我们指明前行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与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推动以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满怀感恩之情,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铭记于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县委“五张名片” 的打造任务,秉持实干笃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拼搏与努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迎难而上、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一、综合
根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022万元,同比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 增加值12099万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298万元,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625万元,同比增长1.4%。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04元。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16.13%;第二产业比重23.06%;第三产业比重60.81%。
全县年末常住户数14166户,常住人口415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000人,农村常住人口26500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6.14%,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202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及构成
指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常住人口 | 41500 | |
其中:城镇 | 15000 | 36.14 |
乡村 | 26500 | 63.86 |
其中:男性 | 21342 | 51.43 |
女性 | 20158 | 48.57 |
二、畜牧业
全县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702.23万元,同比增长2.1% ; 其中牧业产值10901.33万元,同比下降0.08%。实现农牧业增加值11929.56万元,同比增长2.47%;其中牧业增加值8503.04万元,同比下降0.08%。全县共育活各类仔畜36143头(只匹),成活率为85.9%,繁活率为44.77%;损亡各类成畜2457头(只匹),损亡率1.73%;出栏各类牲畜43890头(只),出栏率30.92%,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出售商品牲畜30356头只,商品率21.39%,同比下降5.12个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33686头(只匹),总增率23.73%,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年末存栏各类牲畜133092头(只匹),其中牛129158头,马2090匹,羊1844只。能繁殖母畜79672头只,母畜比例59.86%,同比增长2.98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产量:牛奶4148吨,同比增长32.65%;牛毛绒16531公斤,同比下降4.71%;绵羊毛1.6吨,同比下降42.03%;肉产量4411吨,同比增长1%;其中:牛肉4393吨,羊肉18吨。
三、工业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生产情况:自来水33万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25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9025万元,同比增长5.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1601万元;第二产业完成4414万元;第三产业完成5301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万元)
五、社会销售和零售业
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7.49万元,比上年增长2.6%。分行业看,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3.77万元;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7万元;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46.72万元。
六、财政、金融
全县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5万元,同比增长14.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630万元,同比增长24.1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425.21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万元)
七、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98.118公里,其中:国道223.64;省道212.5公里;县道177.8公里;乡道847.6公里;专用道127.2公里;村道1108.378公里,全县邮政局1个,邮政业务总量357万元;全县电信局1个,电信业务总量1523万元,电信固定电话用户2108户;全县移动电话用户42910户,其中:电信户21210户,移动12000户;联通用户9700户。
旅游方面:全县旅游人数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7.85%, 旅游总收入5397.2万元,同比增长20%。
八、教育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所,班级数:288个。其中:幼儿园3所,小学11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11203人;在校教职工1091人,本年新招3119名,本年度毕业2816名。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8个(含村级卫生室等),其中:县及县以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0所,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33个;卫生人员337名,主治医师20名,卫生防疫人员337名,全县病床数231张。
九、人口、人民生活、扶贫、民政
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3元,同比增长6.1%,其中工资性收入10933元,同比增长12.2%;经营性收入4925元,同比增长6%;财产净收入436元,同比下降1.3%;转移净收入2770元,同比下降11.6%。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653元,同比增长2.4%。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8元,同比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37512元,同比增长13.1%;经营净收入8033元,同比增长8.4%;财产净收入-210元;转移净收入-2728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44元,同比下降2.2%。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5元,同比增长7.3%;其中:工资性收入2964元,同比增长6.7%;经营净收入3993元,同比增长4.5%;财产净收入630元,同比增长11.5%;转移净收入4418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消费支出9317元,同比增长5.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城镇新增就业15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以内。农牧区劳动力了转移就业2333人;企业职工养老参保人数为2701人,同比增长6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306人,同比下降0.7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635人,同比下降2.39%;工伤保险参保4986人,同比增长95.15%;失业保险参保2353人,同比增长17.8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037人,同比增长4.7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56人,同比增长42.34%;参加生育保险2740人,同比增长53.59%。
社会福利事业状况。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8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39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07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个,集中和分散供养人数196人。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农业银行和农商银行;公路通车里程数据来自县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县邮政局;电信数据来自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事业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旅游数据来自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其余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