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县统计局
2025年4月18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核心两重点”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平安左云,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1.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8.02亿元,同比下降9.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8.53亿元,同比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2:64.7:32.1。
据202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0969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664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3.48%;男性人口59345人,性别比117.86。全年全县出生人数522人,人口出生率为4.69‰;死亡人数1400人,死亡率为12.58‰;自然增长率为-7.89‰。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654人,失业再就业148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2人。
年末全县共有四上企业79家,其中:规上工业49家,资质以上建筑业3家,限上批发零售业13家,限上住宿餐饮业6家,规上服务业7家,房地产业1家。
二、农业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0.88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23.1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9公顷。全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708.56公顷,比上年增加87.61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79.71公顷,比上年减少18.75公顷。
全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06万吨,比上年增加389.89吨。其中:玉米产量2.04万吨,比上年增加238.201吨;油料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加0.36万吨。
全年全县猪牛羊肉总产量6461.6吨,增长6%。其中:猪肉产量2933.1吨,增长10.1%;牛肉产量1215.8吨,减少1.2%;羊肉产量2294.4吨,增长5.1%。年末生猪存栏28549头,出栏39374头;羊存栏133750只,出栏145275头。牛奶产量2522.3吨,减少10.54吨;禽蛋产量261.115吨,减少42.58吨。
年底全县耕地面积38043.62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37万千瓦,增长8.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2.18%;使用化肥2177.55吨,增长14.48%;地膜510吨,增长22.86%。
三、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7.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9.4%。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0.72亿元,同比下降2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5.16亿元,同比下降12.4%。
全县13座生产矿井共产原煤5012.99万吨,同比下降13.39%;规上企业发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1.93亿元,同比下降25.13%。其中:煤炭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8.39亿元,同比下降25.79%;电力、热力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同比下降14.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99亿元,同比下降75.53%。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7561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8.9%。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3.5万元,同比下降65.19%。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44.88亿元,同比增速22.9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76亿元,增速18.1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9.76亿元,增速12.4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0.37亿元,增速72.55%。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25个。其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73个(不含房地产)。
四、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2亿元,同比增长4.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67亿元,同比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64亿元,同比增长7.0%。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8.7%;商品零售29.38亿元,同比增长4.6%。
全年全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7%。从限上商品零售类值来看,粮油食品类增长7.25%;汽车类增长59.18%;饮料类下降9.77%;烟酒类增长13.89%;通讯器材类增长6.08%。
五、服务业
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零售业增长12.3%,餐饮业增长0.4%,金融业增长100.7%,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0.2%。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下降16.7%。其中全县规上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同比下降15.6%,货运周转量3.27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7.1%;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45.9万元,同比下降57.8%。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353.8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129公里,全县公路网密度104.7公里/百平方公里。2024年末全县拥有二级汽车站1座,四级乡镇客运站3座,客运企业4家。我县共有省际线路2条,车辆2辆;市际线路2条,车辆3辆;县级线路5条,车辆28辆,共有线路9条,车辆33辆,座位数为935座。村村通线路9条,车辆36辆,座位数为294座。通车行政村数为145个,全年客运量1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37万人公里;全县货运大型企业4家,登记在册货车1826辆,牵引车871辆,挂车858辆,货运量13568万吨,货物周转量1740110万吨公里。
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06.5万元,同比增长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45.5万元,下降7.72%;电信业务总量7452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7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3.45万户。全县邮政局所10个,邮路总长度923公里。订销报纸33.67万份;订销杂志6.87万份;国内函件2059件。快递业务量完成81.6万件,同比增长1.05%。
六、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9亿元,同比下降31.5%。其中:增值税完成3.75亿元,资源税完成3.71亿元,企业所得税完成2.29亿元。非税收入累计完成2.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95亿元,同比下降0.6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3亿元,教育支出2.2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3亿元,城乡社区支出4.76亿元,农林水支出3.43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2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1亿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1%,比年初增加7.4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7.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4%,比年初增加4.66亿元。
年末全县共有注册保险机构10家,保费收入1.45亿元,全年累计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71亿元。
七、科教、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普通中小学校19所,专任教师939人,在校学生数7137人,其中:小学生3162人、初中生1985人、普通高中生1990人。幼儿园(不包括附属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052人。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综合公共体育场1处,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81个,藏书13.98万册。县融媒体中心出版报纸20.8万份。
全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75个,床位494张。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4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6人;注册护士204人;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比例55.71%。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5元,同比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4元,同比增长4.9%。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3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02万人。
全年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33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32.5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18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390.4万元。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6个,床位414张,收养救助16人。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森林面积24622.66公顷。全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333.3公顷。
全年全县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25天。
全年全县百万吨煤炭生产死亡率为0.02。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人数3人。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指标为抽样调查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口径与上年相比较。
[2]除纳入统计平台报送的数据外,本公报其余数据均由县内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图1)进行了修订。
[4]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计算。
[5]2024年保险相关数据采用财务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