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鲁甸县统计局)

(2025年5月)

2024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鲁甸现场会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抓落实,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生产稳中有进,需求逐步企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鲁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262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225万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443092万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616311万元,同比增长2.7%,一二三产结构比优化为16.1:35.1:48.8。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63.9%、28.4%。分别拉动GDP增长0.4、2.9、1.3个百分点。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416元,比上年增长6.2%。

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790229万元,同比增长5%,占GDP比重达62.6%,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

image.png

二、农    业

农村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1536万元,同比增长2%。其中,种植业产值180461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13551万元,增长3.9%、牧业产值101221万元,减少2.2%、渔业产值3266万元,增长2.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完成产值13037万元,增长3.1%。 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73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占GDP比重16.4%,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农产品产量。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51157吨,比上年增产1578吨,增长1.1%。烤烟产量7784吨,增长10.7%;油料产量2044吨,增长4%,蔬菜产量135834吨,增长5.6%;水果产量45357吨,增长50.1%,其中苹果产量32725吨,增长51.3%。核桃产量6322吨,比上年增长4.3%,板栗产量197吨,比上年增长2.6%,花椒产量3845吨,增长4.5%,

 image.png

农作物面积。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4448亩,比上年增长0.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65260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经济作物面积259188亩,增长1.6%,经济作物中,烤烟播种面积56390亩,增长1.5%,蔬菜、食用菌、瓜类面积121160亩,增长5.8%。

林业。当年造林面积4000亩,与国土三调结果衔接的森林面积为609651亩,森林覆盖率27.38%。主要林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油桐籽产量618吨,增长1.8%。

牧业。全年生猪出栏173458头,减少7.5%;年末生猪存栏153967头,比上年末减少8.9%。大牲畜年末存栏61216头,减少12.6%,其中牛存栏59394头,减少13%;全年牛出栏19564头,减少1.7%,全年羊出栏50048只,减少12.6%,年末羊存栏79065只,减少4%,全年家禽出栏567043只,减少5.4%,家禽年末存栏614453只,减少4.1%。全年肉类总产量21509吨,减少5.2%,其中,猪肉产量16910吨,减少5.9%;牛肉产量2416吨,减少4.0%;羊肉产量880吨,减少10.1%;禽肉产量1273吨,增长7%。禽蛋产量704吨,增长8.6%。

 农业生产条件。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4391千瓦,比上年增长1.7%。有效灌溉面积278085亩,耕地有效灌溉率46.3%,年末拥有各种水库18座,水库库容量5594万立方米。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1186吨,减少0.5%,农药使用量82.6吨,减少1.4%,农膜使用量588吨,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4575万元,同比减少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9827万元,减少1.5%。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2%,制造业减少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 从重点行业看,常用有色金属采选业增长4.3%,食品制造业增长1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造业增长1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减少55.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沿加工业减少1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减少17.3%。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606万元,增长8.4%,重工业增加值115221万元,减少2.1%,轻重工业的比为3.8:96.2

image.png

企业效益。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8175万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润总额10766万元,同比减少39.9%,实现生产税金34711万元,同比增长3.8%,年末资产总计1170917万元,减少6%。

主要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减多增少。十种有色金属锌产量49934吨,减少17.2%。水泥产量233828吨,减少57.1%,锌精矿含锌量82352吨,减少7.1%,电石产量106449吨,增长20.7%,发电量100535万度,减少18.3%,其中,水电发电量96853万度,减少18.1%。

建筑业 年末,县内注册资质建筑业企业21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5378万元,比上年增长36%。签订合同额485342万元,增长42.6%,期末从业人员6241人,增长6.8%,利润总额1611万元,增长34.7%,全员劳动生产率59万元每人每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08614万元,同比增长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885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201838万元,增长23.6%;第二产业投资额319539万元,增长6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363974万元,减少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投单位完成投资404900万元,增长5.1%,集体单位投资完成1230万元,减少92.7%,私营控股单位完成投资362945万元,增长2.9%。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林牧渔业投资201838万元,增长23.6%,工业及能源建设投资319539万元,增长63.4%,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65235万元,减少41.7%,教育行业投资45402万元,增长106.6%,其他行业投资253337万元,减少3.3%。

房地产 房地产完成投资5351万元,比上年减少82.2%;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20.54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18152平方米,减少56.7%,商品房销售金额9264万元,比上年减少55.7%。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9282万元,增长11.6%,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00872万元,增长0.5%。国有商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3万元,增长66.1%,市场份额1%,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6121万元,比上年增长0.6%,市场份额达到99%。

image.png

全县批发业商品销售额320758万元,比上年增长7.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59443万元,增长10.8%;住宿业营业额2966万元,增长9.8%;餐饮业营业额37028万元,增长13.1%。

 六、财政、金融

财政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6573万元,比上年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创历史新高达61257万元,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达39001万元,增长2.4%,占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3.7%。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5564万元,减少10.8%;企业所得税完成4820万元,增长13.7%,个人所得税完成499万元,增长9%,资源税7032万元,增长5.4%,城市维护建设税1473万元,减少4.7%,房产税394万元,增长108.5%,印花税440万元,增长147.2%,城镇土地使用税225万元,增长114.3%,耕地占用税975万元,增长3962.5%,契税1089万元,增长9.3%,烟叶税5597元,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86660万元,比上年减支20580万元,减少5.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599万元,减少4.1%;教育支出98660万元,增长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122万元,增长9.3%;卫生健康支出28245万元,减少0.8%,农林水事务支出83210万元,减少19.9%。

image.png

image.png

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3813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0705万元,增长10.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67950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81999万元,增长13.7%。

image.png

七、教育、文化、卫生、生态环境

教育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227所,其中: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07所、幼儿园97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58人,比上年减少3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650人,减少1091人,减少3.2%,小学在校学生数39612人,减少1566人,减少3.8%,在园幼儿数15251人,减少62人,减少0.4%;学龄儿童入学率99.91%,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2.21%,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85.05%。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2287人,小学专任教师2321人。

文化事业 全县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馆1个,影剧院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7.2万册。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含移动网络、电信网络、广电网络)6.2万户,与上年持平。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就医条件和用药安全有较大改善。年末,全县卫生机构(含其他经济类型医院、诊所)共有病床2908张,比上年增加195张,增长7.2%;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09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93人,传染病发生率十万分之775.64。

生态环境  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27吨,比上年减少50.6%,氮氧化物排放量55吨,减少75%,烟尘排放量250吨,减少60%,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城市污水处理率100%,建成垃圾处理站7座,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50天,比上年少10天。

八、人口、人民生活、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政救济

人口 根据公安人口统计,2024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53056户,户籍人口506840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50991人,乡村户籍人口35584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9.79%。根据人口变动调查上级返馈结果,年末全县常住户数124215户,常住人口375943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1023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14920人,城镇化率42.83%。常住人口出生率11.12‰,死亡率10.06‰,人口自然增长率1.06‰,与上年对比分别上升0.69、0.15和0.54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 根据城乡住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5元,同比增长5.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5109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388元,增长6.9%;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02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03元,增长7.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49元,增长3.6%;全体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3平方米,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7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

就业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5.67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8.74万人,减少2.5%;国有、城镇集体及规模以上单位在岗职工2.4万人,规下及城镇个体从业人员2.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5%。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全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211人,比上年增长1.2%,有18014人参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增长4.5%,13682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增长1.9%,23203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增长1.2%,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5230人,减少0.6%,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238192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民政救济 年末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937人,比上年减少8.4%,领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725人,增长0.3%,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403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76张,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176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项增加值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由上级统一核算反馈,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