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秉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以“工业奋战年”为主题,全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年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民生保障持续加强,迈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筠连实践的坚实步伐。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筠连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10.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77.0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0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236.549.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4.748.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683元,增长5.6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4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GDP的比重为6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59.82亿元,增长6.9。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0.337.442.3

公安户籍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年末户籍总户数12万户,总人口44.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49万人,乡村人口34.17万人;男性人口23.49万人,女性人口21.1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1.0:100。出生人数2291人,人口出生率6.76‰;死亡人数1983人,死亡率5.85‰;人口自然增长率0.91‰

年末常住人口3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0万人,城镇化率达43.21%,比上年末提高0.15个百分点。

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3.36万户,其中,年末民营经济主体达到3.35万户,比上年增长0.7%,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9.7%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43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58人,登记失业率2.9%2024年全县农民工总量15.39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8.73万人,本地农民工6.66万人。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农业产值3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32万亩,增长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70万亩,增长7.0;中药材播种面积2.10万亩,下降5.9;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7.62万亩,增长3.2

粮食总产量18.23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1.94万吨,增长3.4%;秋粮产量16.3万吨,增长0.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0.95万吨,增长14.1%;园林水果产量3.29万吨,增长6.6%;中药材产量0.49万吨,增长52.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12万吨,增长5.4%;茶叶产量2.46万吨,增长9.6%(其中绿茶产量1.27万吨,增长12.8%;红茶产量0.97万吨,增长14.6%);烟叶种植面积1.79万亩,烟叶产量0.23万吨,增长2.6%

林业产值4.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20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中幼林抚育0.30万亩,退化林修复0.24万亩。

畜牧业产值17.7亿元,比上年下降3.4。出栏肉猪46.98万头,下降7.6%;出栏肉牛5.81万头,下降8.1;羊出栏0.87万只,下降11.2;家禽出栏253.77万只,下降7.3。肉类总产量4.74万吨,下降4.3。其中,猪肉产量3.63万吨,下降2.2;牛肉产量0.75万吨,下降9.0%,禽蛋产量0.25万吨,下降8.1。年末生猪存栏30.85万头,牛存栏11.62万头。

渔业产值0.3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305水产品产量1501吨,增长2.4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9万公顷,本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18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4万公顷。累计安全饮水人口44.73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58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27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实现营业收入95.27亿元,增长10.4,实现利润总额14.64亿元,增长18.3,实现利税总额2.24亿元,增长19.5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开采煤炭127.46万吨、页岩气1.80亿立方米,生产液化天然气17.96万吨、水泥180.69万吨、电工铜10.20万吨、石灰石320.02万吨、商品混凝土44.40万吨。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1新增5。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62亿元,比上年下降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6.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6.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5%,其中交通运输投资下降29.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4.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7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住宅投资5.55亿元,增长13.6%;年末商品房施工面积68.29万平方米,下降10.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6%。商品房竣工面积26.15万平方米,下降22.7%;商品房销售面积6.69万平方米,下降66.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49亿元,增长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59亿元,增长1.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30亿元,增长4.1%;商品零售49.78亿元,增长0.1%。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0.51亿元,增长10.9%。本年退出限上单位20个,新增19个,年末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含个体户)130个(含退库保留同期单位2个),其中限上贸易个体户15户。

六、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72.48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进口额326.07万元,实现净增长,出口额1046.41万元,增长4.7

全年省外项目履约48个,比上年末增加10国内省外实际到位资金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七、交通和邮电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2382.4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304.82公里(含高速公路43.80公里),国省干线140.05公里,农村公路2198.61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5314.3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6%;公路货运周转量3552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5%

城市客运公交车38辆,社区巴士90辆。年末机动车保有量77833辆(包括两轮机动车),比上年末增加1401辆,其中小型汽车29087辆,比上年末增加1529辆。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076.42万标准量,比上年增长23.4。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5.36万件,包裹业务0.14万件,快递业务量207.55万件,快递业务收入681.27万元。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1181.21万元。年末拥有移动、联通、电信固定电话用户(含宽带用户)5.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6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45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43.3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7.01亿元,增长3.8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43.3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9亿元,下降4.8%

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5.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7.25亿元,增长10.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0.50亿元,增长15.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106所(不含村小),其中,小学14所(不含村小),普通中学25所(含九年一贯制15所、初级中学8所、完全中学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6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2所)。在校学生56082人(含特殊教育104人),有中小学专任教师3661人,全年引进教师39人,公招教师61人,安置免费师范生54人。全年小学招生3966人,在校生28239人(含特殊教育74人);初级中学招生5647人,在校生16714人(含特殊教育30人);普通高中招生2390人,在校生6947人;职业高中招生1866人,在校生4078人。全县高考本科上线1846人,其中重本上线296人。

全年共有授权专利9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86件,外观专利3件。新增商标申请590件,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29家,比上年末增加27家;立案处理知识产权案件3件,审理结案3件,结案率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2024全年共获得省、市科技计划支持项目6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3个。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9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3.62亿元。

十、卫生健康和文化体育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398家,其中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24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77人,注册护士109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56张,其中,医院1412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6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8张。全县诊疗人次数216.12万人次,出院8.70万人次,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82.3

年末县内共有157个村文化活动室,1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馆2个,藏书量24.7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藏书量12.02万册,电子图书12.50万册。年末县内有电子阅报屏22个,农家(社区)书屋172个,其中市级示范农家书屋19个。

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17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24人,各类健身活动站点268个。全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9名。体育场地总面积79.67万平方米。

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53214户,无线电视用户37705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9%,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700公里。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04元,比上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15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79元,增长6.3

年末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2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1%,其中城乡居民参保32.71万人,下降1.4%城镇职工参保2.52万人,增长1.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4.34万人,增长0.4%。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72万人,增长1.2%。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85万人,增长4.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1万人,增长2.6%

年末全县共有857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351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76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35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972人次。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800月、630月。

年末全县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28500万元,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人数14284人,比上年末增长2.0;当年住房贷款发放11748.80万元,增长0.6;当年住房公积金提取额26270.74万元,增长2.0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1天,优良天数率90.4PM2.5平均浓度为30.7微克立方米。县辖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县境内出境断面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全年氮氧化物减排106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0.98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5.5

全县有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121个、县级生态村121个,命名生态家园679万户。年末林地保有量87.79万亩,森林蓄积284.79万立方米,森林面积达106.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45

全年总用水量0.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2%。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1.0%,工业用水增长22.1%;农业用水增长8.1%,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下降35.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46.5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88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18立方米,下降19.3%

全年平均气温18.7,比历年平均气温高1.3;年总降水量1089.8mm,比历年平均降水少118mm;年总日照时数1173.6小时,比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138.9小时。

全年全县启动应急响应2次(防汛抗旱应急响应)。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统计局关于民营经济类型统计划分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6.公报中户籍人口、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旅游、招商引资、财政、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广电、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