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威信县统计局

2025年3月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市委“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面落实县委“11445”工作思路,接续书写“扩红、增绿、育人、兴城、富民”五张时代答卷,全力以赴稳增长、育产业、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促稳定,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增长的良好局面。经济总量突破116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提前一年且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原定经济发展目标,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7.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建筑业增加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0.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6:25.7:61.7,经济结构呈“三二一”型。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

3.49%、83.69%、12.8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3.6、0.5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4963元,增长5.9%。

民营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74.6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GDP比重达到63.9%。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衣着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下降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5.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

二、农业

农业。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42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57577万元;林业产值19974万元;牧业产值133271万元;渔业产值7966万元;服务业产值2641万元。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4.832万亩,同比增长0.02%;粮食产量20.7076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夏粮产量3132吨,同比增长2.89%,单产102.96公斤/亩,同比增长0.5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551吨,比上年下降2.9%;烟叶产量540.6吨,比上年下降14.1%,其中烤烟299吨,比上年下降20.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1678万吨,同比增长3.4%。

畜牧业情况。全年肉类总产量3.3322万吨,比上年下降4.23%;禽蛋产量688吨,比上年增长5.8%。肥猪出栏31.57万头,比上年下降5.05%。牛出栏5531头,比上年下降3.6%。家禽出栏56.5万只,比上年下降4.1%。年末生猪存栏22.07万头,比上年下降7.3%。牛存栏1.35万头,比上年下降14.6%。

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188公顷,比上年增加0.81%。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88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0.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845吨,比上年下降0.5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2.8吨,比上年下降0.25%;农药使用量56.28吨,比上年下降0.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9107万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占76.8%,增长12.2%;非公有工业占23.2%,下降33.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53.2%,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5%。

主要产品产量。全年原煤产量75.5万吨,比上年下降28.7%;发电量57.66亿度,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火力发电量55.6亿度,比上年增长17.9%;水泥完成135万吨,比上年增长3.4%,液化天然气完成1.1万吨,比上年下降81.5%。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年末在库资质建筑企业15个,建筑业总产值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长8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031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8.1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2%。分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43%,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04%;民间投资下降78.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6%;建安投资(不含高速)增长0.4%,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2.8%。

按投资主要行业分:农林牧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4.5%;采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3%;道路运输业投资比上年下降64.7%;水利管理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1%;教育投资比上年下降72.3%。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5%。商品房销售面积9.3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8%。商品房销售额5.37亿元,比上年下降18.1%。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44609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900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货运周转量27448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达15533万人公里;年末公交车线路7条,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08辆,年末实有出租汽车337辆。

全县邮政业务总量3205万元,比上年下降1.7%;电信业务总量32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5%。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58万件,包裹业务19.07万件,快递业务量14.42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55.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75户,比上年减少232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2.69万户,比上年增加0.86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96万户,比上年增加0.6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5.7万户(含无线上网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比上年增加1.9万户。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6.92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47.13万人次。全县境内有AAAA级景区1个(扎西会议纪念地景区), AAA级景区3个(扎西庄子上景区、环山揽胜景区、赤水崖景区)。

 

六、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3.94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75亿元,比上年增长0.5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2亿元,比上年增长4.5%。批发业销售额6.99亿元,比上年增长6.4%;零售业销售额31.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9%;住宿业营业额1.69亿元,比上年增长9.76%;餐饮业营业额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6%。

七、财政、保险

财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2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税收收入2459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增值税8940万元,比上年下降12.2%;企业所得税986万元,比上年下降0.7%)。非税收入15684万元,比上年增长5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8833万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42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保险。全年完成保费收入4719.38万元,比上年增长5.9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7.03%,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975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974.38万元,比上年下降45.9%。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05万元;财险赔付率52.74%,寿险赔付率10.8%。

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教育。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145所(不含幼儿园),其中: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27所。全县有幼儿园142所。全县有教职工5415人,其中:专任教师4225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701人,初中专任教师1249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37人,小学专任教师2238人。在校学生6574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9136人,初中在校学生18866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94人,小学在校学生37149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14464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0.78%,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9.98%,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9%。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9.93%。

文化。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陈列馆,各乡镇建有文化站,村(居)委会设有文化室,各村民小组有村民活动场所。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国学馆1个,纪念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红军长征标语馆1个,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93.25%,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4.3万册,全县有影剧院2个,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2个(含村级卫生机构和个体),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31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56人。有村级卫生室89个,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县乡村形成了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4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34.7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率为108.4%(按常住人口计算)。享受医疗减免人次212万人次,减免金额3.68亿元。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防疫、保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九、资源和环境

节能降耗。2024年单位GDP能耗预计增长1.6%,能源消费总量为47.3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8.37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8701吨标准煤/万元,增长2.4%,居民能源消费量为10.4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8%。

生态环境。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万亩,森林面积5756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31%。自然保护区面积446.5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16%、污水处理率77.8%,基本实现了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有效天数356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无重度污染天数。地表水11个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国控、省控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县级饮用水源地3个:后山水源、桂香沟水库、回凤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建成区功能区环境噪声夜间达标率87.5%。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常住人口33.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83万人,乡村人口18.4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36万人,出生率为10.78‰;死亡人口0.35万人,死亡率为10.48‰;自然增长率为0.3‰。年末全县城镇化率达44.61%,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全体居民收支。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2元,比上年增加1067元,增长5.7%。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16元,增长6%。

城镇居民收支。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997元,比上年增加1370元,增长4.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98元,增长3.5%。

农村居民收支。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10元,比上年增加968元,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69元,增长6.9%。

社会保险。全年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5%。

社会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年末享受低保金的人数达4.41万人,发放金额达1.8亿元。其中:城镇居民领取低保金人数6969人,发放金额3588万元,年人均5148元。农村居民领取低保金人数3.71万人,发放金额达1.45亿元,年人均3893元。特困供养人数2259人,发放金额3295万元,年人均1.46万元。

注:

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快报数)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

3、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威信县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1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