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普定县统计局

2025年7月7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主战略主定位,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克难奋进,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核算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5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7亿元,同比增长3.5%,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9.27亿元,同比增长5.4%,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45亿元,同比增长2.6%,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人均GDP为43115元,比上年增加177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7%、44.9%、35.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5:30.4:50.1调整为19.5:31.0:49.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表1  2024年普定县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情况

行业名称 绝对值(亿元) 增速(%) 占比(%) 拉动力(百分点) 贡献率(%)
地区生产总值 158.60 3.6 100.0 3.6 100.0
农、林、牧、渔业 32.32 3.5 20.4 0.7 20.4
工业 38.48 0.9 24.3 0.2 6.3
建筑业 10.82 25.5 6.8 1.4 38.7
批发和零售业 12.29 3.6 7.8 0.3 7.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63 7.2 2.9 0.1 4.1
住宿和餐饮业 4.80 6.1 3.0 0.2 4.9
金融业 7.17 6.9 4.5 0.3 9.1
房地产业 7.12 2.2 4.5 0.1 2.8
其他服务业 40.96 0.9 25.8 0.2 6.1
第一产业 30.87 3.5 19.5 0.7 19.7
第二产业 49.27 5.4 31.0 1.6 44.9
第三产业 78.45 2.6 49.5 1.3 35.4

 

图1  2018-2024年普定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五经普修订)

 

 

图2  2019-2024年普定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五经普修订)

 

图3  2024年普定县三次产业结构占比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4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36.9亿元,同比增长3.8%;林业产值3.28亿元,同比增长8.7%;牧业产值9.76亿元,同比增长1.7%;渔业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3.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4%。

全年粮食总产量85555吨(薯类按5折1折粮),同比增长13.9%。油菜籽产量9434吨,同比增长4.1%。烟叶产量241吨,同比下降39.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50602吨,同比下降2.6%。园林水果产量66798吨,同比增长2.2%。茶叶产量1570吨,同比增长18.4%。

表2  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减(±%)
粮食作物

其中:稻谷

玉米

小麦

大豆

马铃薯

油 菜 籽

蔬菜

食 用 菌

茶叶

园林水果

85555

37945

28286

2949

2058

12051

9434

546839

3763

1570

66798

13.9

-0.2

74.5

0.5

15.7

-12.1

4.1

-2.5

-21.7

18.4

2.2

全年四大肉类总产量27727吨,同比下降2.2%。其中猪肉21153吨,同比下降0.2%;牛肉2745吨,同比下降1.6%;羊肉89吨,同比下降6.4%;禽肉3741吨,同比下降12.7%。全年禽蛋产量1705吨,同比下降13.0%。年末生猪存栏173708头,牛存栏60375头,羊存栏7351只,家禽存栏133.05万只。全年生猪出栏231139头,牛出栏18826头,羊出栏4808只,家禽出栏199.56万只。

表3  主要畜产品产量(存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生猪存栏

牛 存 栏

羊 存 栏

禽 存 栏

生猪出栏

牛 出 栏

羊 出 栏

禽 出 栏

四肉产量

禽蛋产量

万只

万只

173708

60375

7351

133.05

231139

18826

4808

199.56

27727

1705

0.5

-18.3

-12.6

-18.8

-5.6

-7.6

-11.7

-19.8

-2.2

-13.0

 

三、工业经济

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8%,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5%,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

表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减(±%)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其中: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

17.4

-30.8

8.4

-27.5

2.5

26.8

-12.8

44.3

10.6

-28.3

-8.5

16.4

-37.8

-51.6

-61.9

27.7

-13.2

68.3

-20.6

-5.2

8.2

7.6

18.4

表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减(±%)
水泥

发电量

火 电

水 电

风 电

万吨

万度

万度

万度

万度

94.24

684419.42

647957.62

30665.25

5796.55

-6.0

9.1

9.8

-0.1

-1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2.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86.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5.8%,工业投资占比为91.4%。民间投资占比为5.4%,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为0.8%。

 

五、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8家,完成总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14.5%。房地产开发企业20家,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9.2%。商品房销售面积7.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0%,销售额2.70亿元。

 

六、商业与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3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0.4%,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4%,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8%,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5%。

 

七、财政、税收、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6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8.0%,非税收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2.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5.4%。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09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9亿元,同比下降13.9%;公共安全支出0.97亿元,同比增长2.2%;教育支出8.11亿元,同比增长4.9%;科学技术支出0.97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8亿元,同比增长11.5%;卫生健康支出2.15亿元,同比下降23.0%;城乡社区支出0.59亿元,同比下降52.7%;农林水支出4.98亿元,同比增长23.0%;住房保障支出1.00亿元,同比下降1.5%。

全年税收收入完成5.42亿元,同比增长35.1%。地方级税收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24.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6.27亿元,同比增长8.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7.44亿元,同比增长9.0%。

 

八、教育和卫生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89所,其中幼儿园86所,完全小学60所,教学点21个,初级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园)学生(幼儿)82273人,其中幼儿13127人,小学38987人,初中22338人,普通高中5631人,中等职业学校1914人,特殊教育学校276人。全县有教职工7046人,其中专任教师5083人。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5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4家,民营医院4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村卫生室257家,诊所27家,门诊部1家。全县共有医疗床位数1756张,执业医师数836人(含执业助理医师216人),注册护士958人。

 

九、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40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56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8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22人。新增创业户706户,创业带动就业295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31人次。东西部劳务协作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3455人,其中帮助脱贫劳动力就业1707人。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426人,保障标准由上年的713元/月提高到756元/月,同比增长6%,累计发放低保金4926.6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897人,保障标准由上年的6072元/年提高到6804元/年,同比增长12%,累计发放低保金8174.61万元。

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9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2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5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4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60万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常住总人口36.65万人。年末户籍总户数15.15万户,户籍总人口52.14万人。人口出生率9.09‰,人口死亡率5.56‰,人口自然增长率3.5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591元,同比名义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996元,同比名义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为1)为2.6。

 

十一、环境保护

全县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5%,PM2.5等六项监测指标平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夜郎湖水质达标率为100%,24条河流24个断面、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及市县控制监测断面的水质保持良好,均达到相应水体功能区要求。中心城区7个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113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及20个交通环境噪声点噪声水平均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要求,达标率为100%。

 

十二、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起,比上年减少2起,死亡4人,比上年减少1人。其中道路运输业事故5起,死亡1人;建筑施工事故2起,死亡1人;煤矿安全事故1起,死亡2人。

 

 

 

 

 

 

 

 

 

注: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财政、税收、金融、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户籍人口、环保、安全生产等数据来源于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