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和锦州“136921”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凌海“144331”总体战略,锚定高质量建设锦州城市副中心目标,聚力攻坚,奋勇争先,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连战连胜。现将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经济总量

根据年快报核算,2024年,GDP总量实现18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5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7亿元,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比31:20.7:48.3。

二、农林牧渔业

2024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8亿元,可比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可比增长5.9%;林业产值0.3亿元,可比增长44%;牧业产值38.2亿元,可比增长3.5%;渔业产值21.2亿元,可比增长4.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4亿元,可比增长5.2%。

全年粮食总产量54.9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玉米产量为34.6万吨,同比下降10.3%;水稻产量为18.1万吨,同比增长19.3%;大豆产量0.5万吨,同比增长16.3%。

全年油料产量4.65万吨,同比增长0.14%。

全年蔬菜产量80.8万吨,同比增长7.8%;水果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7.7%。

生猪出栏57.1万头,同比增长0.6%;牛出栏2.6万头,同比增长3.1%;羊出栏21.8万只,同比增长2.3%;家禽出栏2360.0万只,同比增长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市54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

2024年,有经营活动的1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产值保持正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0.8%;汽车制造业增长24.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0.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1%。

9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下降,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4.4%;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6.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6.6%;金属制品业下降13.8% ;纺织业下降1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3%;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1.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建筑业总产值7.7亿元,比上年下降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3%。

从三次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0.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9%,18.4%,79.7%。全市在库计划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24个,占全部项目的25.5%,比去年同期少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9%,占我市全部投资比重的58.2%。

2024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7%,占全市投资的62.3%,占比较高。

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项目29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30.9%,比去年同期减少18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9.3%,占全部投资的18.4%。

2024年全市共有民间投资项目56个(比去年同期少28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59.6%;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3.8%,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7.7%。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9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8.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同比增长7.8%。

按消费形态分,2024年批发业同比增长16.5%;零售业同比增长6.2%;住宿业同比增长0.1%;餐饮业同比增长12.2%。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180万元,同比增长25%;饮料类零售额652.8万元,同比增长10.3%;烟酒类零售额701万元,同比下降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0433.8万元,同比增长7.7%;化妆品类零售额1385.8万元,同比增长25.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541.2万元,同比增长158.9%;日用品类零售额5092.7万元,同比增长16.6%;五金、电料类零售额886.7万元,同比增长1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69.8万元,同比下降12.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33810.1万元,同比增长8.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902.8万元,同比增长15.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7965.9万元,同比增长48.1%;汽车类零售额3175.1万元,同比增长17.1%。

全年进出口总额5.5亿元,比上年下降29.1%。其中,出口总额4.6亿元,下降17.9%;进口总额0.9亿元,下降40%。外商直接投资13万美元,均为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

六、城市建设和旅游

2024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087.79公里。其中,国道107.2公里、省道177.6公里、县道71.3公里、乡道530.4公里、村道1201.2公里。有铺装路面(内含水泥路面)1771.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51.1公里、未铺装路面165.2公里。

城乡面貌加速蝶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坚持规划先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凌海绕城公路工程顺利开工,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竣工。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打造凌海大街、商业路等静态车辆管理示范街路4条,实施“洗扫冲洒保”组合作业,城区街路达到“六净三无”标准。乡村环境再塑新貌。新建维修“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42.9公里、农村公路128.8公里。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五好两宜”和美乡村5个、美丽宜居村17个。锦凌水库二级保护区农村八类垃圾闭环处理模式得到锦州市高度肯定,生活垃圾不落地、生产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翠岩模式有序铺开。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8个、村屯集中畜禽粪污堆沤点370个。余积镇被确定为辽宁省第二批重点镇。大茂堡村、石南村等4个村列入第二批辽宁省传统村落名录。生态底色更加靓丽。狠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6项节点任务顺利完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指标总体向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2%,西八千国控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完成耕地保护1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157.8万亩,连续三年实现耕地总量净增长。

2024全年旅游总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皆创历史新高,被评为攻坚之年全省县(市)区高光时刻TOP10之一。

全市旅行社3家。全市A级旅游景区6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3个。坚持立足产业基础及现状资源,开发滨海度假、红色教育、乡村休闲、冰雪运动、温泉康养等四季产品体系,推动城市旅游、滨海旅游和乡村旅游共兴互促、加快发展。凌海市温滴楼镇边墙子虎溪民俗文化村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点名单,凌海东方海洋冰雪王国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东方华地城、锦州益多乐生态牧场、吴楚庄园被命名为“首批锦州市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成功承办2024年全国少年(U16)拳击锦标赛—预赛(北半区)、第七届锦州海洋冰雪节开幕式等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惊喜凌海 乐享畅游”文体旅游季,推出全民包粽子大赛、“凌水归海 辽阔锦绣”中国海洋画派展、健身舞大赛、快乐同行 不健不散”全民健步走、职工趣味运动会、职工篮球赛等活动,均在新媒体平台获得巨大反响,增强了凌海旅游核心吸引力和影响力。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税收收入9.26亿元,下降5.0%。非税收入6.39亿元,增长50.7%。在各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77亿元,下降9.2%;企业所得税0.32亿元,下降39.1%;个人所得税0.18亿元,下降4.8%。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4亿元,下降11.4%;公共安全支出0.97亿元,下降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8亿元,增长16.9%;教育支出4.11亿元,增长0.7%;科技支出0.02亿元,增长95.6%;农业水支出5.69亿元,下降11.7%;卫生健康支出2.21亿元,下降6.3%;住房保障支出0.63亿元,下降12.7%;节能环保支出1.28亿元,增长20.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07亿元,下降77.1%;交通运输支出1.1亿元,下降16.6%;资源勘探信息支出2.72亿元,增长25.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2.51亿元,增长65.1%;城乡社区支出1.98亿元,下降34.4%。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3.745亿元,比年初增加22.57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4.980亿元,比年初增加22.108亿元。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2.981亿元,比年初增加2.65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6.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6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261亿元,比年初增加3.108亿元;中长期贷款32.872亿元,比年初增加4.402亿元。

年末全市保险主体机构共19家,其中财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9家。全年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4.05亿元,同比下降0.0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22亿元,同比下降-3.15%;寿险保费收入0.83亿元,同比增长11.75%。

八、教育和卫生

202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4所(不含职高),在校学生32159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1730人,在校学生5169人,毕业生1967人;初中28所,招生2533人,在校学生7429人,毕业生2628人;小学25所,招生1769人,在校学生12033人,毕业2635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392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7人,在校学生99人,毕业生22人。

全市教职工共3237人,其中小学975人、初级中学78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894人,高级中学541人,特殊教育学校44人。

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0个(包括街道卫生院1个、乡镇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专科防治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125张。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595人,其中执业医师854人、执业助理医师229人、注册护士1512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25个,乡村医生425人;诊所82个,诊所人员184人,其中执业医师92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8%。居家和社区养老基本服务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68万次。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中医院脑病科、骨伤科获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九、人口和社会保障

2024年凌海市年末户籍人口470866人,比上年少4400人,人口总数比上年下降0.93%。其中,城镇人口97252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0.65%;乡村人口373614人,占79.35%。按性别分,男性235586人,女性235280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0.13。按年龄分,0-17岁人口47793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0.15%;18-34岁人口82524人,占17.53%;35-59岁人口189303人,占40.2%;60岁以上人口151246人,占32.12%;2024年共出生2063人,人口出生率为4.38‰,出生人口比上年增长14.17%,其中男孩1046人,女孩101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85;死亡人口为5135人,死亡率为10.91‰,死亡人口比上年减少4871人,死亡人口其中男性2996人,女性2139人;迁入人口948人,迁出人口2222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63元,同比增长7.1%。

2024年,新增就业1300人,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留凌来凌就业1550人。

2024年凌海市结婚1185对,离婚507对,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省民政厅终期评估。

2024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180户,城镇居民最低保障人数为1621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2516户,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是18355人。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到770元、592元。救济精简退职老职工57人。享受伤残保证金人数为138人,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为90人,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为37人,4682人享受定期补助。有优抚优待对象375户,优待总金额335.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