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区十八届人大次会议以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全区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综合经济

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31.78亿元,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15.79亿元,增长4.7%,其中工业增加值240.37亿元,增长3.9%,占全部二产增加值的76.12%;第三产业增加值312.49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为0.55:49.99:49.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5亿元,增长1.5%

二、农  

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亿元。谷物播种面积4850公顷,谷物产量28106吨;蔬菜播种面积1094.70公顷,蔬菜产量32187吨。肉类总产量688吨,其中:生猪出栏2926,比上年减少1526头;猪肉产量234吨,比上年下降42.0%。水产品产量6647吨,渔业产值2.14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0.58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5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5.98亿元,占全区总量的91.3%。2024年,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6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7.4%,产值占全区总量的91.8%。

建筑业。2024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97.80亿元增长10.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6.42亿元,增长20.3%,占全部建筑业产值的88.4%,比去年同期增长3.4个百分点;建筑装饰装修产值1.38亿元,增长15.0%;其他建筑产值6.43亿元,增长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其中:建投资增长4.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全区在建项目284,10亿元以上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1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五、内外贸易

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00亿元,增长5.0%,限上商贸单位零售额139.6亿元,增长16.2%。限上批发业销售额913.74亿元,增长89.2%;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39.61亿元,增长27.0%;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59亿元,增长64.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6.05亿元,下降5.9%。

进出口。202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1511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进口额90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9%;出口额1420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1%。

六、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红花山路、毓秀路等5条道路全线贯通,新增公共停车点4处,公共停车泊位482个,增设公共充电桩219个,初步实现建成区1公里范围内“可停可充”。高速公园里、拓基鼎元府、保利文华和颂、凤起江城等品质小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瑞东园、日新化工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6个无水小区消防改造,消防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清除。改造老旧小区燃气管道32.2公里,市政道路燃气管网13.4公里,改造排水管网18公里完成104公里农村自来水支干管网和410公里支微管网改造

城市管理。投入财政资金约2.7亿元,全力推进50项民生实事。绿化提升4.4万平方米,新建育才园、兴隆园、临江园3处口袋公园PM2.5浓度3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1.4%。开展三潭公园内部水体清淤,完成南瑞湖水生态改造提升,完成中山南路泵站、将军港泵站、铁桥泵站前池水质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指导163家危废产废企业完成固废系统填报,实现对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流程数据的实时掌握和全信息化监管。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24年,区境内共拥有区属小学15所(含1所村小)、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市直属中小学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6350人(区属),其中小学26900人,中学9450人。全区中小学教职工2068人,其中小学1388人,中学6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7.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8.3%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14家45家企业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年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68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

八、文化和卫生

文化体育。新建健身步道4.9公里,完成马塘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和白马街道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南瑞街道金色利民文体中心建成开放。9处城市书房和街道文化站通过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认定,江湾书院获评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白马街道综合文化站获评安徽省特级文化站。全省第一个区级青年中心——弋江区青年中心建成投用。

卫生。与芜湖市中医院实现医学影像互联互通,远程心电1万余人次、影像40余人次。分级诊疗系统初步建立,实现上转患者2千余人次、下转1千余人次。全区无偿献血完成率104.30%,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数900余人、初筛率为101.10%,对初筛未通过的及时复筛、转诊。听力筛查900余人、筛查率100%。完成宫颈癌筛查和乳腺癌筛查6242例,免费孕优检参检800余对。托育机构注册登记47家,均完成备案全区38家幼儿园开设托班

九、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24年,全区常住人口45.6万人。

居民生活。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59777元,比上年增长5.3%。

就业和社会保障。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240场,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8期,受训约4200人次。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54套。实施社会临时救助1098人次,提供医疗救助约2.2万人次。着力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成1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体系,55个助餐点累计服务老年人就餐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