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2024年全县农业稳定发展,工业增势较快,消费持续恢复,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象州县生产总值﹝2﹞(GDP)实现142.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增速排全市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2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0.1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亿元,增长4.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3%、35.1%和34.6%,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8.3%、44.6%和27.1%,分别拉动GDP增长1.83、2.86、1.7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504元,比上年增长7.7%。
年末,象州县户籍总户数11.62万户,户籍人口36.11万人;全县常住人口﹝3﹞27.4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84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43.07%,较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象州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当年价)76.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51.2亿元,增长7.4%;林业产值6.92亿元,增长5.9%;牧业产值12.25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1.89亿元,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2亿元,增长4.1%。
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0.5%,其中,早稻产量增长0.7%,晚稻产量增长0.7%。甘蔗产量99.4万吨,比上年增长2%。油料0.55万吨,比上年增长8.5%;水果总产量77.05万吨,比上年增长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71万吨,比上年增长5.5%。
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1.9万吨,比上年下降2.6%。其中,猪肉产量1.13万吨,增长1.2%;禽肉产量0.58万吨,下降9.7%;禽蛋0.27万吨,增长46.3%;蚕茧产量1.20万吨,增长0.8%。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15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23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养殖产量1.19万吨,增长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象州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7.4%,非公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私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6.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7.6%。
在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成品糖增长132.4%,饲料增长94.7%,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增长47.9%,大米增长23.4%,蚕丝增长13.6%,硅酸盐水泥熟料增长5.6%,胶合板增长5%,水泥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4.1%,工业产品产销率96.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62.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3.3%;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32.1%;纺织业增长26.1%;汽车制造业增长2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8.1%;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6.4%。
全年全县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71亿元,增长26.9%。
四、国内商贸
全年象州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比上年增长13.2%,商品零售增长5.6%。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89.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0.9%,粮油、食品类增长1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5.1%,汽车类增长128.6%。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象州县公路通车里程13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3公里,一级公路6公里,二级公路147公里,三级公路175公里,四级公路736公里,等外公路130公里。水路通航80.8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11个村。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量50辆,出租汽车运营车数7辆,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178.35万人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0.58亿元,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量1.2万件,包裹业务量0.11万件,快递业务量194.82万件。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76亿元,增长3.4%。
全年象州县累计接待游客59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52亿元。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3个,其中4A级1个、3A级2个。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象州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9亿元,比上年增长9.0%;税收收入2.73亿元,增长22.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7亿元,增长8.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121.43亿元,增长9.6%;本外币贷款余额154.87亿元,增长10.6%。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04亿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02亿元,下降2.2%;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02亿元,下降13.2%。总赔款和给付0.97亿元,增长8.0%。其中,财产保险业务赔款支出0.70亿元,增长6.9%;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0.27亿元,增长11.1%。
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象州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6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40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75元,增长6.8%。
年末,象州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3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8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0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0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57人。
全年共有105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18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735元每人每月、500元每人每月。
全年全县社区养老机构数和设施数48个,床位数487张。社会福利院数1个,床位数120张。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6张。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16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象州县高新技术企业9家,通过国家高企备案认定企业2家。
年末共有普通中学10所,专任教师1111人,招生学生数5124人,在校学生15258人,毕业生5238人。其中,高中2所,专任教师362人,招生数1695人,在校学生数4653人,毕业生1483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51人,招生学生数305人,在校生575人,毕业生375人。普通小学20所,专任教师1494人,招生4017人,在校生23167人,毕业生3717人;幼儿园107所,在园儿童数9708人。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33837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2.2%。
九、文化
年末,全县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220.94千册;电影院1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1个,县级文物管理所1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7%。
十、资源、环境
全年象州县降水量1378.2毫米;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51%。年末森林抚育面积1.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96.34万立方米,森林面积7.58万公顷。
全年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5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6.0微克/立方米。全年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注释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来宾市统计年鉴(2024)》和自治区统计局最终反馈数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包括图1、图2)
﹝3﹞常住人口指在象州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象州、外出象州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县级部门数据与上级部门反馈数据有出入的,均以上级部门反馈数据为准。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保局;户籍总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来宾调查队;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来宾市分行;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来宾监管分局;公路里程、水路通航、公共汽(电)车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市通管办;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体育局;科技成果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站、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社会服务及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降水量、气温数据、气象预警来自市气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