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攻坚克难、守正创新,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稳中有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11.0亿元,增长5.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8.6%、77.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796元,比上年增长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82%。
年末常住人口60.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15万人、乡村人口6.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9.61%,比上年增加0.04个百分点。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0万美元,与上年持平。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5万亩,比上年下降0.9%。其中,夏粮(全部为小麦)播种17.3万亩,下降1.7%;秋粮播种22.2万亩,下降0.2%,主要秋粮作物玉米播种21.4万亩,下降0.5%。
油料播种面积1.8万亩,比上年增长51.5%;棉花播种面积516亩,下降31.5%;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增长0.1%;瓜果播种面积3394亩,增长2.9%。果园面积2.3万亩,增长1.2%。
全年粮食总产量18.2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夏粮总产8.1万吨,下降1.6%;秋粮总产10.1万吨,增长7.4%,主要秋粮作物玉米总产9.9万吨,增长7.0%。
全年油料产量4205吨,比上年增长44.5%;棉花产量(皮棉)35吨,下降28.1%;蔬菜产量19.3万吨,增长2.8%;瓜果产量1.1万吨,增长4.0%。园林水果产量2.0万吨,增长2.8%。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2万吨,比上年下降4.2%。其中,猪肉产量5300吨,下降11.3%;牛肉产量3104吨,增长1.8%;羊肉产量1685吨,增长6.4%;禽肉产量1694吨,增长0.1%。禽蛋产量7112吨,增长3.7%。生牛奶产量5748吨,下降4.2%。水产品产量694吨,增长5.2%。全年生猪出栏6.8万头,比上年下降11.8%。年末生猪存栏3.0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69.2亿元,同比增长0.8%;利润总额2.1亿元,增长31.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72.9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1.0亿元,下降24.7%。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亿元,下降0.8%;金融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0.8%;房地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0.0%。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总额2.3亿元,增长25.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5.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8亿元,增长9.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亿元,下降16.9%。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4.2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5.0亿元,下降3.6%。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5.2%;饮料类增长63.0%;烟酒类增长2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5%;化妆品类增长16.2%;金银珠宝类下降4.6%;日用品类增长1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1%;中西药品类下降12.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6.6%;通讯器材类增长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5%;汽车类下降25.6%。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8.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4%。工业投资增长0.8%。民间投资增长41.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9.4%。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亿元,比上年下降12.4%。全部财政支出25.9亿元,增长0.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4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贷款余额1134.1亿元,增长4.0%。本外币存贷款比为55.6%,比上年末降低3.3个百分点。
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30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58元,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1.91,比上年降低0.03。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1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6万人,减少655人。参加失业保险7.2万人,增加3107人。参加工伤保险8.6万人,增加1173人。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7.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9万人。
年末,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9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39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8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738人。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机构)31个,社会服务(养老)床位2716张。
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3123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有效发明专利489件,比上年末增长12.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04件。
区管基础教育学校140所,比上年增加3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17所、小学52所、幼儿园64所。
在校生14.1万人,比上年下降2.4%。其中,高中阶段教育学生2.4万人,下降13.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8万人,增长1.3%,初中4.1万人,增长1.3%,小学6.7万人,增长1.3%;幼儿园学生0.9万人,下降10.1%。
招生3.5万人,比上年增长7.0%。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招生0.9万人,增长32.7%;义务教育阶段招生2.6万人,增长0.5%,初中招生1.6万人,增长17.8%,小学招生1.0万人,下降18.0%。
毕业生3.8万人,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毕业1.2万人,增长6.1%;义务教育阶段毕业2.6万人,增长22.1%,初中毕业1.5万人,增长31.9%,小学毕业1.1万人,增长10.5%。
专任教师9227人,与上年持平。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教师2131人,下降6.9%;义务教育阶段教师6218人,增长4.3%,初中教师3023人,增长7.2%,小学教师3195人,增长1.7%;幼儿园教师878人,下降10.0%。
表1 2024年区管基础教育学校 | |||||||
学校数(所) | 教学班数(个) | 在校生数(人) | 招生数(人) | 毕业生数(人) | 专任教师(人) | ||
女生数 | |||||||
合计 | 140 | 2673 | 140622 | 61648 | 35319 | 38344 | 9227 |
高中阶段教育 | 7 | 467 | 23901 | 11142 | 8857 | 12499 | 2131 |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 | 69 | 1851 | 107867 | 50506 | 26462 | 25845 | 6218 |
初中 | 17 | 668 | 40915 | 18875 | 16039 | 15056 | 3023 |
小学 | 52 | 1183 | 66952 | 31631 | 10423 | 10789 | 3195 |
幼儿园 | 64 | 355 | 8854 | — | — | — | 878 |
注:完全中学的学校数计入高中,教学班数、在校生数、招生数、毕业生数、专任教师数按教育层次划分归类,资料数据来自桃城区教育局。 |
十、文化和旅游、卫生和健康
全年举办文化惠民演出255场,组织群众性节庆文化活动132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8场,开展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区文化馆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1次、省级展览8次。
年末区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藏量90.8千册,同比增长1.0%。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赛事游、休闲游、商业游、研学游、非遗游等“文旅+”新场景。成功举办了2024·中国桃城第二届“翱翔中国”全国低空无人飞行大奖赛。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911个。其中,医院32个,有综合医院7个、中医医院4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专科医院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9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5个、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345个、门诊部3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2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个,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
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229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42人,注册护士531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79张,其中,医院床位6997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7张。全年门诊总诊疗831.2万人次。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造林面积41.1公顷,比上年下降35.9%。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8.8公顷,下降68.7%。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242天,其中一级天数59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2.4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9.3微克/立方米。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0公顷,工矿商贸和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0人。
注释:
1.本公报所列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旅游、资源、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数据,统计范围为区直部门管辖区域或单位;卫生和健康数据统计范围为区划调整前原桃城区,包括衡水高新区、滨湖新区的部分;其他方面数据统计范围为现在的桃城区。部分数据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数据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均未作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最终核实数据确定后,初步核算数据不再使用。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图1)进行了修订。
3.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分行;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本医疗、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机构数据来自区民政局;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专利数据来自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桃城区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和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和健康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建设用地、造林面积数据来自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桃城分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桃城区分局;农作物受灾面积、工矿商贸和建筑企业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粮食、畜牧、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衡水市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