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擦亮“一张名片”、全力打造“两区”、建设“三大基地”的发展定位,坚持不懈“抓好四个统筹、实施八大行动”,奋力打好重点工作“八大会战”,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经济运行持续呈现平稳向好、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全区GDP突破700亿元大关,总量从全省第10位跃升至第8位,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7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2亿元,增长3.7%,拉动GDP增长0.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8.83亿元,增长7.6%,拉动GDP增长3.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07.64亿元,增长4.4%,拉动GDP增长1.8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2:46.6:44.2优化调整为9.1:47.6:43.3。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7%、62.09%、31.7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64344元,比上年增长6.1%。

  

图1:2019-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2:2019-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36亿元,同比增长3.95%。其中,农业产值52.96亿元,同比增长3.11%;林业产值6.08亿元,同比增长8.85%;牧业产值16.42亿元,同比增长3.29%;渔业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5.04%;农林牧渔辅助服务业产值7.22亿元,同比增长 6.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53.6万亩,总产量达60.7万吨(即12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17.1万亩,比上年增长2.6%;蔬菜总产量44.8万吨,比上年增长4.6%。油料作物面积14.8万亩,比上年增长0.1%;油料作物总产量2.1万吨,比上年增长0.47%。

全年肉类总产量5.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5万吨,比上年增长5.3%;牛肉产量0.15万吨,比上年增长20.9%;禽肉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全区特色产业发展蓬勃,高坪“水果黄瓜”、罗湖“瘦身鱼”等土特产业初具规模,林下鸡、食用菌、灯芯草等优势产业向深拓展、实现综合产值17.2亿元,临川“五黑鸡”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GDP的比重为2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2.6%,股份制企业增长1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17.0%;从门类看,采矿业下降66.10%,制造业增长1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全年资质建筑企业总产值46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23.98亿元,增长2.8%;安装工程产值21.23亿元,增长0.9%。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307.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3.25亿元,增长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96亿元,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66亿元,增长11.9%;金融业增加值52.14亿元,增长2.9%;房地产业增加值37.83亿元,增长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04亿元,增长4.3%。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61.82亿元,比上年下降1.29%。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2.92亿元,增长0.01%。分行业看,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4.6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24.4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8.1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33.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4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3.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6%。

全年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166.3%。全年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29.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6.3%;民间投资增长28.4%。

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24.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1.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50.43万平方米,下降5.83%;房屋竣工面积8.66万平方米,下降79.52 %;商品房销售面积24.4万平方米,下降16.8 %。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4亿元,增长6.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5亿元,增长3.7%。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1亿元,增长6.8%,其中实现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3.27亿元,增长28.8%。

七、内需与出口

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户。发放贷款42.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000余户次。再次入选投资潜力百强区,新引进项目39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引资总额35.4亿元。引进合同外资7800万美元,生产型企业出口11.97亿元、增长68.1%,新维科技获海关AEO高级认证、实现全区“零的突破”。

八、财政与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30.47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税收收入25.93亿元,增长1%;非税收入4.54亿元,下降11.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10.39亿元,增长8.6%;非税收收入4.54亿元,下降11.5%。

九、科技与创新

2024年全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新增科技领军入库企业1家、高成长性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达29家、实现翻番。2023年全区R&D经费比上年增长11.1%、全社会研发强度达2.22%、排全市首位。

十、生态环境与城乡建设

全年全区造林1.4万亩,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97.3%,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质100%达标。

全年老旧小区改造接续动工,污水管网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分别完成42.5公里、26公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11个百分点,体育场地累计建成164个、人均面积增长3.95%。

全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改建户厕3062户,建成美丽村庄17个、整洁庭院3000户,升级改造农村公路30.5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4公里、危桥3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4.17%、96.52%。融合发展农村“客货邮”,新开通“客货邮”线路6条,建成乡镇综合服务站22个、建制村综合驿站340个。

十一、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约110.3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约56.6万人,女性人口约53.7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7。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约70.6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约39.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9%。

十二、居民收入与民生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3元,比上年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477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年民生支出61.5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76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088人。

全年投入运营“一老一小幸福院”6家,新建嵌入式养老院6个,城乡助餐网点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4个,提供“时光益站”服务4.76万单,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4亿元;全年组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改扩建城区学校11所,新增学位3000个,新增标准化幼儿园15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4.3%;全年组建上海市临川籍医学与健康专家委员会,成立“假日医疗专家”博士工作站6个,获评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

注释:

[1]本公报中的部分数据会由于四舍五入进项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餐饮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