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997万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31247万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1264726万元,增长4.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1%、-106.2%、151.0%。三次产业结构为23.3∶22.7∶54.0。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28吨,比上年下降6.8%。其中,猪肉产量3886吨,下降10.6%;牛肉产量1361吨,下降2.4%;羊肉产量56吨,下降3.4%;禽肉产量2125吨,下降2.2%,禽蛋产量2836吨,增长33.5%。年末生猪存栏6.27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4.2%;生猪出栏5.47万头,下降11.6%。年末大牲畜存栏1.55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3.0%;大牲畜出栏1.04万头,下降9.3%。年末山羊存栏0.63万头,比上年末下降8.7%;山羊出栏0.31万头,下降8.1%。年末家禽存栏140.09万羽,比上年末下降6.3%。水产品养殖面积5.68万亩,比上年增长2.7%,产量2.84万吨,增长6.9%。


截至2024年12月,全县机动车保有量为106175辆。营运客货车拥有量731辆,其中营运载客汽车217辆,出租车126辆,公交车58辆,载货汽车330辆。
2024年末预计全县公路里程达3156.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97公里,国道95.48公里,省道159.07公里,县道580.52公里,乡道843.07公里,村道1452.15公里。
2024年全县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7700万元,比上年增长43.1%;邮政函件业务2.33万件,包裹业务0.17万件,报纸杂志订销业务累计264.10万份;快递业务量1963.82万件,快递业务收入9300万元。
202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309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2512户,年末达到396337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98211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04646户,比上年末增加132428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6304户,比上年增加9796户。互联网手机上网人数378274人。





2024年全县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1758.7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6%。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0元,比上年增长6.1%。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5元,比上年增加1214元,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91元,比上年增加2122元,增长5.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84元,比上年增长6.9%。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14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30133元,比上年增长4.7%。

截至2024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336094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910 人(在职19354人、退休11556人),比上年末减少620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7961人,比上年末减少57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5184人,比上年末增加2817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待遇支出总额为35059.28万元,门诊及住院享受人次达112.79万人次。
全县收养性福利机构有:社会福利院1个,农村敬老院5个,民办养老机构1个,共有床位509张,年末在院人数185人(其中旅居90人);老年服务设施34个。年末我县有城市居民828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568.47万元,分别比上年减少33人、增加20.12万元,下降3.8%、增长3.7%;有农村居民597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2559.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21人、增加332.87万元,增长3.8%、增长14.9%。
全县共有民办非企业29家,社会团体53家。全县共办结婚姻登记1964对,离婚登记789对,补领结婚登记327对,其中边境通婚143对,离婚11对。截止2024年12月,全县共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671人次,共计77.71万元。录入农村留守儿童信息117人。
全年领取国家定期抚恤金、定期生活补助金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291人。

2024年,全县共有体育场地面积137240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84平方米。现有业余运动队400支,共计2万余人。全县组织全民健身活动58次,参加人数5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县级篮球、足球、陀螺等各类运动20次,参加人数5万余人。组队参加州级以上运动会12次,团队获得:金牌 5枚、银牌4枚、铜牌6枚。个人获得: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16枚。
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健全,县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零门槛”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周56小时以上。全县有农村业余文艺队1003支,业余演员20016人。全年开展“戏曲艺术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01场,惠及群众19.32万人次(线下观众7.14万人次、线上浏览观看12.2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98期,培训学员2940人次;举办“非遗进校园”“中国自然遗产日”“书香勐海阅读”等活动61期,受益群众4880人次。举办“艺韵茶乡”“清廉勐海”等主题书画摄影展览9期,展出作品707件,观展浏览6.84万人次(线下1.62万人次、线上5.22万人次);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为城区、社区、村寨写送春联3800套。
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37.49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其中,海外旅游者累计接待2459人次,同比增长44.7%;国内旅游者累计接待637.24万人次,同比增长15.9%。累计接待农家乐游客51.23万人次。全县旅游业累计总花费94.98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旅游外汇花费累计159.24万美元,同比增长48.1%;国内旅游花费94.87亿元,同比增长10.0%。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4个,其中医院12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3个,民营医院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1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1个, 门诊部(所)128个,村卫生室9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编制床位数2389张(实有床位数231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6.44张;卫生技术人员30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79人,注册护士1497人,在执业(助理)医师中: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209人,初级职称51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55人。全年诊疗1735467人次,比上年减少5.8%。
全年水利工程供水量1956.8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2024年末全县建有水库91座,总库容15968.82万立方米,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8.36万亩,当年未新增;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0.65平方公里,当年新治理54.19平方公里。
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8~23.6℃之间,较去年16.7~23.5℃略高,其中县城年平均气温为19.8℃,比常年同期高0.7℃,比去年同期高0.2℃;县内各地年降雨量在933.0~2576.8毫米之间,较去年各地年降雨量757.4~1891.6毫米相比雨水偏多,其中县城年降雨量为1473.5毫米,比常年多132.6毫米,比去年偏多276.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较常年高3个百分点,比去年低1个百分点;全年日照时数为1918.4小时,比常年少84.3小时,比去年多5.4小时。
全年共完成森林抚育6666.67公顷,义务植树64.95万株,森林覆盖率为56.18%。我县境内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面积达74198.12公顷。主要有:曼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870公顷;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海片区15730公顷;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布朗山片区22282.42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28315.7公顷。
全年全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64.85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8.13公顷,比上年下降35.9%;房地产用地1.87公顷,比上年下降83.9%;基础设施用地654.86公顷,比上年增长27.4倍。
2024年共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31份,合同价约9.58亿元,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全年共完成招投标备案16项,完成开标16项,建筑面积105852.34平方米,拦标价总额64679.41万元,中标价总额63765.67万元,节约资金913.74万元。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8557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2%,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6%,与上年一致。
2024年全年投入救灾资金921.306万元,向遭受冬春荒及受灾困难群众4126人次,发放省级冬春救助物资120床棉被、955件棉大衣、100套衣服。
2024年县辖区交通事故: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县共报立道路交通事故4195起,同比上升2.2%;死亡2人,同比下降6.1%;受伤268人,同比上升20.8%;财产损失119156元,同比上升140.0%。
[1] 上述资料工业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当年统计年鉴为准。
[2] 根据勐海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GDP和各行业增加值、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均与经普数据衔接。
[3] 基础设施用地包含高速公路、机关团体、公园与绿地、教育用地、公用设施用地、文化活动用地。
[4] 上述数据因增减速度统一保留为一位小数,存在总计与分项不等情况,同时也存在与提供部门数据不一致情况。
资料来源:(共 24 家单位)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机拥有情况、全年机耕面积、机收面积、机播(插) 面积、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数量、驾驶人员等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工程供水量、水库及库容量、有效灌溉面积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数据来自县水务局;公路里程、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和营运客货车拥有量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机动车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邮政、包裹、报刊杂志、快递业务数据来自西双版纳州邮政管理局;科技型企业、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专利数据等数据来自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覆盖率、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据来自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局);进出口贸易数据来自县商务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和体育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保险数据来自州保险行业协会;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婚姻登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国家定期抚恤金、定期生活补助金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工矿仓储用地、房地产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县城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地等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建设管理局;气候气温降雨量数据来自县气象局;义务植树、森林抚育面积、自然保护区等数据来自县林业和草原局;救灾资金投入与物资发放、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