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长汀县统计局

2025年3月

一、综合

据市统计局初步反馈,2024年,长汀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7.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33.5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80.5亿元,增长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169元,增长5.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4%。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9.2万人,同比下降0.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58%,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全县总户数171979户,总人口53.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80万人,非农村人口22.02万人。总出生人口3975人,出生率为7.39‰;死亡人口5624人,死亡率为10.45‰;自然增长率为-3.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70人,有556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711户,日均(按工作日计算)新登记企业6.96户,2024年末实有市场主体63259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77.7亿元,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31.6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10.8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30.6亿元,增长1.5%;渔业产值2.8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亿元,增长2.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8.68万亩,增长0.8 %,其中稻谷面积33.16万亩,比上年增加0.82万亩;全年烟叶种植面积7.8万亩,增长0.7%,比上年增加557亩;油料种植面积2.92万亩,比上年增加75亩;蔬菜种植面积16.93万亩,增长3.1%;瓜果种植面积0.29万亩,增长2.7%。

全年粮食产量17.59万吨,比上年增长0.8%。按收获季节分,春收粮食0.64万吨,增长2.3%;夏收粮食3.76万吨,下降0.9%;秋收粮食13.19万吨,增长1.1%。按品种分,稻谷15.69万吨,增长0.7%;甘薯0.87万吨,下降0.3%;马铃薯0.63万吨,增长3.1%;杂粮0.19万吨,增长2.9%;大豆0.19万吨,增长2.7%;杂豆141吨,下降26.9%;油料产量0.57万吨,增长1.0%。

全年茶叶总产量0.23万吨,增长3.5%;园林水果产量2.44万吨,增长6.1%;食用菌产量0.67万吨,增长3.8%;油茶籽产量0.32万吨,增长16.5%;松脂产量0.3万吨,增长17.9%;竹笋干产量0.55万吨,增长8.3%;板栗产量0.26万吨,增长1.5%。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 9.39万吨,增长0.9%。肉类总产量8.93万吨,增长0.9%。其中,猪肉产量4.92万吨,下降6.3%;牛肉产量0.11万吨,增长32.3%;羊肉产量237吨,下降12.7%。主要禽蛋产量0.43万吨,下降1.4%。年末生猪存栏35.11万头,增长5.6%;生猪出栏60.18万头,下降8.0%。年末家禽存栏683.28万羽,增长11.0%;家禽出栏2124.26万羽,增长1.2%。

全年水产品产量1.37万吨,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74.5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1.3%。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19.9%,重工业增长25.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2%,制造业增长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

规模以上工业的23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2.2%。其中,增长较快的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6.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8%、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30.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分产业看,稀土及其应用产业增加值增长0.8%;机械电子产业增加值增长7.0%;铜铝产业增加值增长219.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9.9%,比上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94.92%,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增长(%)
服装 万件 1538 -42.4
72700 3.8
人造板 立方米 50738 -51.9
化学纤维 39723 34.9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410174 -27.7
无纺布 36011 12.1
大米 7400 -11.9
纸制品 2404 -79.4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平方米 1148401 60.4
建筑用天然石料 立方米 273931 1.1
稀土化合物 千克 5776672 19.0
单一稀土金属 千克 2394191 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亿元,下降5.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4亿元,增长34.0%;股份制企业5.3亿元,增长15.2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5亿元,下降30.9%;私人控股企业2.6亿元,下降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0.5元,比上年增加1.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平均用工人数13551人,下降10.8%。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9%。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7.88亿元,增长8.0%,其中省内产值91.64亿元,增长25.4%;省外产值 26.24亿元,下降27.3%。全年新签合同113.56亿元,增长43.5%。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下降38.7%。全县54家规模服务业中,24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44.4%。从门类看,增速靠前的行业分别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50.0%,教育业增长2.1%。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增长10.0%。全年客货运周转量39180万吨公里,增长8.1%。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103.94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24公里。

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71727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9498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845辆。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66亿元,增长35.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6亿元,增长2.4%。全年批发业销售额267.0亿元,增长19.4%;零售业销售额181.0亿元,增长5.1%。全年住宿业营业额5.4亿元,增长10.5%;餐饮业营业额35.2亿元,增长9.1%。

全年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1.2亿元,增长3.8%。

全年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下降2.6%。按商品形态分,餐饮收入3.3亿元,增长7.8 %;商品零售额 10.3亿元,增长0.3%。按类别分,中西药品类增长12.0%,日用品类下降35.6%,家具类增长11.0%,烟酒类增长11.5%,化妆品类增长930.3%,饮料类增长19.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8.6%,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1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74.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3%。

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2.1%,民间投资增长8.5%,交通运输投资增长0.8%,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5.5%。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8%。全年国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1%,与上年比,国有投资下降3.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 106.3亿元,下降1.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47.2%,国内贷款下降6.4%,自筹资金增长1.5%,其他资金下降44.1%。

全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48万平方米,下降41.1%;商品房销售额9.7亿元,下降57.4%。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6.3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出口14.1亿元,同比下降18.6%;进口2.2亿元,同比下降21.6%。

全年新增外商投资项目1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3万美元,增长540.7%。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9.6亿元,增长5.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8亿元,下降7.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亿元,增长13.9%;教育支出10.8亿元,增长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亿元,下降3.5%;节能环保支出0.7亿元,下降61.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3.6亿元,比上年末下降0.5%,其中住户存款23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各项存款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3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各项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8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4.1%。

202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303.6 -0.5
其中:住户存款 238.0 11.2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307.1 8.6
其中:短期贷款 57.9 4.3
中长期贷款 122.6 8.5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8623万元,增长1.56%。其中,财产险16060万元,人身险32563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928万元,增长10.82%。其中,财产险10962万元,人身险5966万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2元,增长6.2%。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2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2元,增长5.4%。

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918元,增长7.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57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315元,增长7.0%。

2019-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情况
年份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比上年末增长
2019 22011 9.7
2020 23353 6.1
2021 25852 10.7
2022 27497 6.4
2023 29131 5.9
2024 30942 6.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5305人,比上年末增加8310人。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12892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7106人,其中,参保职工46389人,参保城乡居民39071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682人,比上年末减少621人。

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60人,比上年末增加413人。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53人,比上年末增加15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597人,比上年末增加126人;“特困”供养对象1238人。

年末全县养老机构现有床位数3806张,同比持平。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普通高中招生3976人,在校生10598人,毕业生2707人。普通初中招生7413人,在校生19727人,毕业生5317人。普通小学招生5461人,在校生44140人,毕业生7268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085人。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4905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

全县高技术企业32家,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同比下降2.0%。

2024年全县专利授权总量39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0件,同比下降46.4%,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件197件,增长12.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5.01件。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开展R&D活动数34家,比上年下降20.9%;R&D人员1182人,下降12.6%;R&D内部经费支出3.8亿元,下降42.5%。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文化系统共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5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52场次,观众约62.02万人次。

年末共有影院3个,银幕13块。广播电视发射台3座,广播电视台3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46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9%;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

全年旅游总收入91.81亿元,增长20.1%。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044.87万人次,增长20.5%。其中,长汀红色旧址群景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12.25万人次,增长3.0%。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7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所290个,个体诊所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98人,其中医师(士)889人,护师(士)1267人,药师(士)187人,检验师(士)139人,其他医技师(士)716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实际床位3540张。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初步核算,全年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53498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3.2%。全社会用电量172631万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量91135万千瓦时,增长5.6%。

全县共有生态公益林112.96万亩,森林覆盖率79.6%。初步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名录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

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2.92万亩,其中,人工迹地更新面积1.98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0.94万亩。全年商品材产量10.1万立方米,增长8%;竹林产量4451万根,增长5%。

全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面积任务2.34万亩,完成2.36万亩。

汀江河流域整体水质为优,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97.42%,农村集镇污水处理率75%。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2起,比上年上升100%;死亡人数同比持平。各类较大事故0起;重大事故0起。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28人,比上年下降6.7%。

注:

1、本公报所列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据为决算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公路运输周转量等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铁路数据来自南昌铁路局长汀工务段;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公安局;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数据来自住建局;网络零售额、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来自商务局;邮政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货币金融、保险业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长汀监管支局;科技计划项目、科技项目经费等数据来自工信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专利、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影剧院、公共图书馆、体育等数据来自文体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卫健局;低保数据来自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局;医保数据来自医保中心;其他数据来自长汀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