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挺膺担当,笃行实干,全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新兴动能加速成长,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8.21亿元(包含水力发电和东山园区增加值39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03:48.55:51.42调整为0.01:44.80:55.19。
202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8.36亿元(不含水力发电和东山园区增加值39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58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55.2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43.10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04:27.16:72.80调整为0.01:25.94:74.05。
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4360户,其中法人单位20909户。新设立市场主体单位16987户,其中新登记法人单位5453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1534户。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9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71人,比上年下降38.8%。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1%。其中:农业产值1769万元,增长1.1%,牧业产值199万元。
全年蔬菜产量705吨,水果产量2947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2%;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9.9%,产品销售率达9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4%。
全区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7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全区在库项目16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2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2个。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7%。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1.6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1.96亿元。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04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36.81亿元,增长13.4%。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4%,饮料类增长2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7%,日用品类增长18.3%,化妆品类增长19.5%,金银珠宝类增长10.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2%。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45亿元,比上年增长64.1%。
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1.41亿元(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14.89%。其中,出口额27.03亿元,增长21.48%;进口额4.38亿元。
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67亿元(不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8.2%。其中,出口额20.03亿元,增长12.3%;进口额2.64亿元。全区实际使用外资1033万美元。
六、财政
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60.17亿元(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4亿元(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税收收入32.07亿元(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10.1%。
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9.22亿元(不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5亿元(不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税收收入14.46亿元(不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5亿元(不包含东山园区),比上年增长3.7%。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1所,普通小学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51所。(包含东山园区)
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1.48亿元,比上年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30.3%。全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包含东山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全区专利申请授权量2192件,其中发明专利863件,比上年增加24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艺术事业机构3个,公共图书馆1 个,文化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527.16千册。(包含东山园区)
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6家,其中:上级直管24家,区级管理292家。区级管理的292家医疗卫生机构中,含一级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室)39家,村卫生室9家,门诊部、诊所及企事业卫生室23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08人,注册护士2998人,医疗机构床位3968张。(包含东山园区)
全区共有体育场馆3个,专职体育人员3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3.41万人(包含东山园区),城镇化率达到100%。户籍人口38.00万人(包含东山园区),全年出生人口1648人,出生率为4.34‰;死亡人口12094人,死亡率为31.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49‰。
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07元,比上年增长5.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988元,比上年增长4.9%。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成社会保险扩面新增6566人,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新增635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210人。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13216人,比上年增长2.52%。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41167人,全年共计就诊255459人次,医疗总费用25751.63万元,统筹支付13597.39万元。
年末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居民2023人,其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199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24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900万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188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16.68万元。养老服务床位数1989张。
十、环境和资源
全区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83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4.38公顷。全区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45.39公顷。
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85.6%,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为“优”,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不变价格计算。
3.2024年死亡人口包含了之前年份死亡但当年未上报公安局销户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