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县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总量[1] 根据区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GDP)193.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2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3.50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91.15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1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80%,增长0.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09%,上升0.26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36元,比上年增长4.5%。

9d57f6e1db904429b0efbd9f86605c6c.png

人口生育[3]2024年自然年度人口监测共出生3589人,出生率6.44‰,比上年同期下降1.96个千分点;其中,一孩出生1743人,二孩出生1207人。死亡4185人,死亡率为7.51‰,比上年同期下降1.44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07‰,出生人口性别比110.38。育龄妇女109946人,已婚育龄妇女60359人。

人口变化。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0.5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3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2.85%,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55.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7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9.38%,比上年末增加0.72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32人。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99.8%,衣着 96.8%,居住99.4%,生活用品及服务100.6%,交通和通信99.2%,教育文化和娱乐103.9%,医疗保健100.1%,其他用品和服务100.6%。

民营主体。年末全县民营经济主体达到43484户,比上年增长3.35%,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79%。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6713户,增长3.59%。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GDP的比重为62.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3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7.7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45.03亿元,增长4.2%。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30:31.35:37.3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农作物面积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49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66.67公顷;稻谷种植面积1.69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2.7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775.70公顷。糖料种植面积56.80公顷。

农作物产量。全年粮食产量37.58万吨,同口径增产2.7%。其中,夏粮产量3.85万吨,增产2.7%;秋粮产量33.74万吨,增产2.7%。全年谷物产量27.08万吨,增产4.6%。其中,稻谷产量10.35万吨;小麦产量1260吨;玉米产量16.30万吨。油料产量14020吨,糖料产量1499吨,茶叶产量1689吨。

林竹业生产。全年完成营造林8.75万亩,新增森林蓄积0万立方米,新增森林覆盖率0个百分点,达到59.03%,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9‰以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29%以内。商品木材产量4.7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72%。大径竹材产量928万根,增长12.9%。小杂竹材产量126万吨,增长0.8%。

畜牧业全年肉类总产量5.83万吨,比上年减少3.29%。其中,猪肉产量5.2027 万吨,减少2.47%;牛肉产量0.33万吨,减少11.93%;羊肉产量0.0509 万吨,减少18.73%;禽肉产量0.2457 万吨,减少2.23%。禽蛋产量 0.2729 万吨,减少0.76%。年末生猪存栏 37.8760 万头,减少4.62%;生猪出栏67.3165万头,减少7.34%。牛存栏6.64万头,减少12.4%;牛出栏2.5256 万头,减少14.25%。羊存栏 1.7056 万只,减少12.08%;羊出栏3.2866 万只,减少16.24%。

现代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其中新建3.2万亩,改造提升2.5万亩。启动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8万亩。

渔业。全年水产品产量3573吨,比上年增长7.49%。其中,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3573吨,增长7.49%;淡水捕捞水产品产量0吨,减少0%。

水利建设。年末全县水库数量达45个,其中,中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小(1)型18座,小(2)型26座。水库库容8259.09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49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873.18万立方米,水电站数量57座。泵站数量45座。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4]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其中,煤炭行业增长4.4%,建材及玻璃行业增长4.1%,食品、酒和饮料行业增长2.4%,竹木及家具行业下降17.1%;砂石开采行业下降13.3%,电力及燃气行业下降1.8%,纸浆及造纸行业下降6.1%,页岩气开采行业下降1.1%。

4dfb8e4296184fc0b353dd09205fc247.png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同比下降10.5%,发电量同比下降4.2%,水泥同比下降23.5%,玻璃容器同比增长19.0%,纸浆及造纸同比下降11.3%,商品混凝土同比下降2.1%,白酒同比增长9.6%,液化天然气同比增长0.9%,页岩气开采同比下降0.3%。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完成68.1亿元,同比增长1.0%;亏损企业总亏损额1.71亿元,同比增长110.2%;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下降19.5%;利税总额7.31亿元,同比下降19.9%。

节能降耗。初步核算,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28.3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34%;煤炭消费量22.59万吨,同比下降11.38%;天然气消费量35090.61万立方米,增长2.78%;电力消费量61170.68万千瓦时,下降4.39%。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4.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2%;第二产业用电量7.04亿千瓦时,下降3.63%;第三产业用电量2.17亿千瓦时,增长16.75%。其中工业用电量6.9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66%。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5亿千瓦时,增长11.6%。

建筑业与房地产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2个,其中22家三级资质企业已成功升级二级资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8万平方米,增加3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5万平方米,增加7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5万平方米,增加68.5%。

e5d1d4d1446e4563861e2f049930b467.png

四、服务业

服务业[5]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4.6%;金融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9.48亿元,下降1.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4.41亿元,增长6.4%。

消费市场[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0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73亿元,增长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67亿元,增长6.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54.55亿元,增长6.5%;餐饮收入额9.85亿元,增长8.3%。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5%,化妆品类增长39.5%,金银珠宝类增长12.3.%,日用品类增长0.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2%,中西药品类增长29.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6%,家具类增长14.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汽车类下降63.4%,其他类增长42.3%。

旅游发展。成功举办2024泸州市农文旅融合发展会,推进松坡楼、阳光综合体、春秋祠、红岩坝、永岸城市书房等消费场景打造;举办冰雪节、赏花节、丹山慢生活茶旅节等各类节庆节事活动40余场,开展首届“康养竹乡画稿叙永”欢乐避暑季系列文旅活动,打造“22℃的夏天”川南山地避暑旅游目的地;春秋祠成功升级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罗汉林上沅雲栖升为国家乙级旅游民宿。2024年,接待游客约51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8%;旅游收入约47.5亿元,同比增长约5.7%。

五、固定资产投资[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1%。

b29e84eb18fe4602b379c9256ac7090b.png

房地产开发。年末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9户,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4亿元,比上年增加50%,其中住宅投资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六、国内贸易及旅游

进出口贸易。按人民币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2404万元,比上年增长73.21%。其中,出口额29235万元,增长57.29%。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叙商回引”专项攻坚行动,精准对接在外叙商企业45家,成功引进茶产业乡村振兴等项目3个。坚持生态优先抓食品轻纺(竹产业)招商,依托165万亩林竹资源优势,成功签约永顺制香等项目3个。坚持绿色发展抓绿色建材产业招商,成功签约红丰红石材加工等项目2个。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校企合作,招引培育各类人才7300余名。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机动车。年末,全县拥有营运载客汽车594辆,客位7376座。其中:班线车433辆,出租车161辆。拥有载货汽车2044辆,吨位32769.9吨,其中:大型普通载货汽车1106辆,中型普通载货汽车14辆,专用载货汽车113辆,牵引车811辆。

公路建设。年末,全县纳入统计公路铁路总里程4478.5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7公里,铁路102公里,国省干线266.037公里,农村公路3953.512公里。

公路运输。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4219.549公里,同比增长0.31%。其中等级公路(含高级和一二三四级公路)4199.086公里。同比增长0.23%。 一级公路6.503公里,二级公路199.006公里,三级公路101.668公里,四级公路3891.909公里,等级外公路20.463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65.397公里,省道100.64公里,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3953.512公里。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34547.634万人公里,累计增长32.76%;公路货物周转量100289.134万吨公里,累计增长3.05%。

公交运营。年末城镇公交线路5条。公共交通汽车营运车辆(包括农村班线公交)40辆,城市公交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49公里。全年公共交通汽车客运总量(包括农村公交)525.97万人次。

邮政发展[8]年末全县有邮政局(所)31个,快递企业9户,备案营业网点91余个。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096.38万元,比去年增长19.82%。邮政业务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05万件,包裹快递业务量575.46万件。

通信发展[9]全年电信业务总量4.19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47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23.23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46.05万户。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6亿元,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7.86亿元,较去年下降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2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公共安全支出1.41亿元,较去年下降4.6%;教育支出11.97亿元,增长2.1%;科学技术支出305万元,下降3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卫生健康支出3.92亿元,比上年增长9.4%;节能环保支出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3%。

7ba989289049495bbd3fded48673b632.png

金融体系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26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1.63亿元,同比增长8.8%。全县各项贷款余额252.36亿元,比年初增加29.73亿元,同比增长13.4%。

保险业务[10]年末,在叙永保险分支公司14家。全年保费总收入4.34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40亿元,比上年上升4.96%。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94亿元,上升3.59%。全年保险赔付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1%。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学前教育[11]全县幼儿园116所,在园幼儿14521人,专任教师751人,公办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8614人,专任教师436人。

义务教育。全县小学130所(含教学点),在校学生41770人,招生6193人,毕业学生7564人, 教职工2553人,专任教师2390人(以上数据包含九年制学校小学数据);初级中学34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23910人,招生6895人,毕业学生8975人,教职工1930人,专任教师1870人(初级中学数据包含九年制学校和完全中学校初中数据)。

高中和中职教育。高级中学校3所,完全中学校1所,在校学生11901人,招生4147人,毕业学生4501人,教职工952人,专任教师894人(以上数据包含完全中学高中数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192人,招生1234人,毕业1034人,教职工189 人,专任教师151人。

社会化考试。全县共有成人高考考生0.11万人,比上年增长31% 。其中高起专、本考生0.05万人,专升本考生0.06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人数0.24万人,报考0.54万科次。

科学技术。县内各企业在科技部网站上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通过80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有效期内7家。全年共选派“三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科技人员8名。搭建“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叙永平台组建专家库,入库各类专家212名,其中省级专家12名,市级专家2名,县级专家198名。

商标注册。年末有效商标4132枚,其中涉农商标1098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枚。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

文化产业[12]年末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9家,其中文化制造业3家,文化批发零售业4家,文化服务业2家。

文化服务聚焦“15分钟文化圈”打造,持续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民生实事,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建设、文化设施设备更新,加强村(社区)基层文化中心业务指导,提升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服务效能,实现免费开放服务60余万人次。指导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第一批省级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其中两河镇、正东镇、水尾镇、合乐苗族乡文化站被评为一级站。其余乡镇已完成网上资料填报,积极参与第二批省级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今年将全部通过评估定级。叙永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荣获全市唯一2023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公共文化服务)激励对象、省政府督查激励。

文化品牌。打造“红色石厢子 忆起过春节”2024年泸州市“长征之春·红色村晚”,成功争创文旅部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和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全省仅三个,全市唯一),并登上CCTV-1、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原创歌曲《我们的歌》入选全国群文风采歌曲优秀作品(全市唯一)。罗汉林入选“中国节气”名景。两河吊洞砂锅《吊洞烧·红色彝乡系列》获泸州市红色文创二等奖,《幸福“鱼”你一起》获泸州市文明城市项目(作品)入围奖。分水镇《泸州之巅》、江门镇《江门古韵·梦回千年》分获四川省第四届魅力乡镇泸州赛区一等奖、二等奖。

文化交流。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积极开展“叙永—莲都”两地文化交流、考察学习,2024年,两地协作开展“莲永叙缘”2024莲都-叙永文化走亲暨旅游推介专场演出活动、“遇见叙永 情系莲都”2024年叙永-莲都文旅招商推介暨文化走亲活动、文旅人才交流培训活动等3场文化走亲活动,合办精彩文艺演出,夯实莲都、叙永两地文旅协作基础,加深文化互信,促进共同发展。春秋祠博物馆获评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地。

文脉传承。首次设立叙永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完成水尾椒盐火肘酥饼等3个县级非遗工坊评审认定,乌蒙山陈记椒麻鸡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苏贞跃、尹易平、白显庆3人入选第八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市级非遗“水尾酥饼”获2024年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吊洞烧红色彝厢、观兴珍藏获铜奖。两河桃片、苗族蜡染、两河吊洞砂锅等非遗项目参加2024年国家非遗馆“泸州非遗展演营销周”活动,两河吊洞砂锅亮相CCTV17《超级农人秀》,央视CCTV10“味道”栏目拍摄麻辣豆腐干等叙永美食专题片。

文化遗传。争取中省资金2072余万元,推动实施叙永县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清凉洞摩崖造像(乡村石窟文化景点)、红军长征过石厢子旧址本体修缮等9个项目,加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博物馆、清凉洞摩崖造像安防工程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成立叙永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机构,扎实开展“四普”工作,完成三普点位1023处实地复核,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位232处;创设叙永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下长远基础。

广电传播。积极推动智慧广电示范区建设,投入300万元,推动设备更新迭代,不断提高优质的视听体验和服务。助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广电网络光纤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改造小区33个,覆盖9900户。以“广电惠民月”活动为契机,对60岁以上老人和特殊群体发放5G关爱卡;在麻城镇麻城村广场、鱼凫公园、摩尼镇摆摊免费为用户升级川流机顶盒,打通广电惠民“最后一公里”。

医疗卫生资源。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17个,其中医院12个,在医院中有综合医院9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诊所89个、门诊部2个,村卫生室37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卫生监督中心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45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16人,注册护士154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270张,其中医院1694张,乡镇卫生院1596张。总诊疗216.59万人次。入院14.99万人次,出院14.87万人次。

医疗卫生服务。全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216.59万人次,其中门、急诊70.08万人次,年入院人数14.99万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64.64%。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6个,常住人口签55.2万人,全年健康体检13.79万人,老年人体检人数6.23万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3.71%,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5.78万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1.69万例。孕产妇死亡率0万,婴儿死亡率1.22‰,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6‰,宫颈癌筛查19278人,乳腺癌筛查19316人。

十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

建设。2024年,实施城市重点工程项目22个,总投资115.8亿元,年度投资33.09亿元,全年完成投资32.59亿元。完成县城污水管网改造2公里,排水通道改造4.2公里,排水管网改造2公里,供水管网升级改造5公里,二次供水设备改造6座,县城供排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完成江门场镇新区道路升级改造、江门镇滨河湿地公园项目、江门镇光亮工程、江门场镇道路提档升级、摩尼镇光亮工程项目、摩尼镇绿化工程项目、水尾镇场镇道路升级改造等工程。完成黄坭镇金星村等8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2024年危房改造建设任务207户,获得中央危房补助资金359万元,截至目前,207户已竣工。

园林绿化完成《叙永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及县城建成区遥感测评,增设县城区绿地护栏2600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1.5%、绿地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3.69平方米。

住房保障2024年度组织分配公租房113套,腾退公租房103套。录入审核符合租赁补贴条件的申请家庭共计58户,发放金额共计6.19万元。城市危旧房改造涉及房屋42套,实现安全隐患清零,居民回迁率100%,满意度达95%以上。

生态环境。全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57天,优良天数率97.5%,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4.8微克每立方;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38.1微克每立方。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乡村振兴。2024年,在13个扶持村整合资金3500万元实施中省集体经济项目6个。全县2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年度收入达3300万元以上。全县注册农业经营主体2460家,其中:农业企业287家(龙头企业31家:省级9家、市级22家);登记注册合作社935 家(示范社64家:国家级4家、省级19家、市级23家、县级18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238 家(示范场259家:省级22家、市级92家、县级145家)。

资源效益全年全县以出让方式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5宗,供应土地面积683.84亩。其中,教育用地出让1宗,面积17.27亩;商服用地出让2宗,面积60.25亩;工业用地出让2宗,面积606.32亩。

气候。全年降水总量1231.9毫米。平均气温为18.6℃,与去年(18.0℃)相比上升0.6℃。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收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6元,比上年增长5.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92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4元,增长6.7%。

城乡支出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631元,比上年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562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11元,增长6.0%。

养老保险。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9802人,比上年末减少1032人;离退休人数45174人,比上年末增加1354人。

失业保险。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0万人,全年累计新增参保231人。全年为822名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提供失业保障。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水平达到1773元/月。全县城镇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3520.94万元,其中征缴失业保险费1873.26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476.36万元,比上年增加1052.83万元。

工伤保险。年末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67万人,增加0.06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14088人,增加377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821.72万元,比上年增加337.26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2865.81万元,比上年增加382.4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79.69万元。

医疗保险。年末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3万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1万人,其中女性1.19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52.77万人。

城乡低保。2024年累计救助32.21万户56.58万人次,发放资金18273.33万元。其中:城市低保2.68万户3.81万人,发放资金1716.67万元;农村低保29.53万户52.77万人,发放资金16556.66万元。

特困供养。2024年特困供养累计4.01万户4.12万人次,发放供养金3446.08万元。其中:农村特困3.62万户3.72万人,发放供养金3060.27万元; 城市特困0.39万户0.40万人,发放供养385.81万元。

临时救助。2024年临时救助累计0.26万户0.77万人,发放救助资金645.29万元。

动态管理。全年新增城乡低保2464户5894人,退出城乡低保2239户4001人。

应急保障。全年共处置应急突发事件6起,应对风雹灾害1起。开展安全生产、地灾防治、防汛抗旱、森林火险扑救、消防安全等方面应急演练390余次,参加人员1.6万余人。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5起、死亡15人,同比下降16.7%、25%。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叙永统计年鉴—2024》为准。公报中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余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分项相加与合计略有误差。本公报中未特别注明基期增减幅度的计算均以2023年同口径数据为基期,个别指标基期数据有修订,增减幅度以公报为准。

[2]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制度,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的绝对数、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初步核算数;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等相关指标按本年在库规模以上企业可比口径进行统计。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服务业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服务业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服务业法人单位。

[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7]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不含农户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农户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2023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作要求,省、市、县均不公布投资总量。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3年价格计算。

[9]通信发展2024年按照实际出账用户口径统计。电信业务总量按2023年价格计算。

[10]保险指标按本年在营业企业、有效账户可比口径进行统计。

[11]幼儿园数量含公办和民办。县辖区指叙永城区范围。

[12]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和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数据来自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价格指数、居民收支、畜牧业、农作物产量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叙永调查队;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水产品产量、乡村振兴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木材产量、林业数据来自林业竹业局;灌溉面积、水资源数据来自水务局;邮政业务、公路、机动车、公交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社会服务数据来自民政局;教育、考试数据来自教育体育局;通信发展、科学技术数据来自经济信息科学技术局;进出口贸易数据来自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住房保障数据来自住房城乡建设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投资促进中心;民营主体、商标注册数据来自市场监管局;旅游数据、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交流、文脉传承、文化遗产、广播电视数据来自文化广电旅游局;医疗卫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医保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自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环境保护来自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来自应急管理局;平均气温、降水总量数据来自气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