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统计局
2025年5月9日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加快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延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力稳增长、抓项目、增动能,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延吉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5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73.06亿元,增长3.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241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为1.1:38.4:60.5。
年末户籍人口56.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44人。其中,城镇人口49.61万人,乡村人口7.22万人。人口出生率4.06‰,死亡率6.13‰,自然增长率-2.07‰。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24.54万人,占总人口的43.2%;朝鲜族人口30.55万人,占总人口的53.7%。
年末常住人口67.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21万人,增加0.25万人;城镇化率94.23%。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22人,比上年末减少190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446人,增加155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21人,减少518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上年持平。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上年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2.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9%、衣着类价格下降1.2%、居住类价格下降1.6%。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3%;林业产值增长47.3%;畜牧业产值增长6.5%;渔业产值增长2.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长4.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300公顷,比上年增加99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998公顷,减少337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3898公顷,增加435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333公顷,与上年持平。
全年粮食总产量119500吨,比上年增产1.7%。其中,稻谷产量13441吨,减产11.0%;玉米产量103250吨,增产3.5%;大豆产量2452吨,增产5.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6750吨,比上年下降7.3%。其中,猪肉产量1672吨,增长0.1%;牛肉产量1256吨,增长9.2%;羊肉产量65吨,增长18.2%;禽肉产量3757吨,下降14.7%。禽蛋产量4814吨,增长12.2%。牛奶产量69吨,下降55.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0095千瓦,比上年增长0.6%。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401台,下降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4%,重工业增长7.6%。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3.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38.61元,下降0.1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提高3.0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1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359.32万平方米,增长15.0%。其中新开工面积万64.57平方米,下降21.0%。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65亿元,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62亿元,增长9.5%;金融业增加值27.95亿元,下降6.1%;房地产业增加值24.23亿元,下降3.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32.79亿元,增长7.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3.39亿元,增长12.4%。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742.07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22.42万吨,下降0.6%;公路货运量719.32万吨,增长2.9%;民航货邮吞吐量0.33万吨,增长10.9%。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997.86万人次,增长9.3%。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467.30万人次,增长18.6%;公路客运量439.75万人次,下降3.1%;民航出港人数90.81万人次,增长38.7%。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179.59万人次,增长37.9%。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3759万元,比上年下降15.5%。发送特快专递邮件126.23万件;报纸订阅349.85万份;杂志订阅54.83万份。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5.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2.9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1.9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67.11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94亿元,比上年增长4.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3.24亿元,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70亿元,增长2.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98.18亿元,增长4.0%;餐饮收入33.76亿元,增长5.2%。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5.14亿元,增长2.8%;零售业零售额193.04亿元,增长4.1%;住宿业零售额3.01亿元,增长3.8%;餐饮业零售额30.75亿元,增长5.3%。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8.85亿元,比上年下降8.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93亿元,下降7.2%;中西药品类零售额7.78亿元,增长8.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2.56亿元,增长10.4%;汽车类零售额23.52亿元,下降0.7%。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9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4.2%;民间投资增长39.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38亿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住宅投资18.12亿元,下降1.6%。房屋施工面积274.17万平方米,下降1.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18.38万平方米,增长2.3%。竣工面积61.12万平方米,下降20.5%。商品房销售面积28.41万平方米,下降2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5.79万平方米,下降23.4%。商品房销售额19.50亿元,下降20.0%,其中住宅销售额17.63亿元,下降22.8%。
七、对外经济
全年省入统招商引资项目36个,投资总额133.60亿元,到位资金5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全市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93家,投资总额9.29亿美元,注册资本5.69亿美元。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53.19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6亿元,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47亿元,增长10.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64亿元,增长22.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15亿元,增长4.5%;公共安全支出3.18亿元,增长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6亿元,增长3.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56.01亿元,比年初增加82.7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89.94亿元,增加74.6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6.93亿元,减少6.5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40.41亿元,增加11.8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36.51亿元,减少18.36亿元。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29家,全年保费收入56.9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1.14亿元,增长7.5%;财产险保费收入5.77亿元,下降6.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支出28.50亿元,增长64.0%。其中,人身险赔款23.70亿元,增长84.4%;财产险赔款4.80亿元,增长6.0%。
全年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总量723.48亿元。
九、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30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7元,增长7.7%。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5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7%。其中,参保职工14.60万人,增长4.0%;参保离退休人员8.91万人,增长3.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2万人,增长1.5%。工伤保险人数5.36万人,下降0.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19万人,下降0.4%。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7.19万人,增长0.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29.00万人,下降1.1%。生育保险人数9.00万人,增长0.7%。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84个,收养人数3603人。其中,民办福利院81所,收养2948人;农村福利服务中心1个,收养105人;民政社会福利机构2所,收养550人。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456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33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截至年末,专利授权量320件。其中,发明专利89件,实用新型专利183件,外观设计专利48件。
年末全市拥有2所高等学校。其中,招收研究生2441人,在校研究生6642人,毕业研究生2244人;在校大学生26387人,毕业大学生6790人。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4177人,毕业生1532人。普通高中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0556人,毕业生3393人。普通初中教育学校17所,在校学生15463人,毕业生4902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32151人,毕业生5513人。幼儿园106所,在园幼儿1050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2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节目6套,广播节目播出时间48484小时,制作时间23355小时;电视节目4套,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8257小时,制作时间6877小时,译制少数民族电视节目时间1367小时。中波发射台2座,中波发射机8部;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3座,调频发射机15部,电视发射机10部。广播综合覆盖率10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0%。
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3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2家。旅行社146家,其中出境组团社25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8.90亿元,增长13.2%。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98个,其中各类医院37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035人。其中,执业医师2817人,注册护士3324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842张。
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7个,全年举办综合运动会1次;举办单项比赛14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5次;参加活动人数8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和能源消耗
全年新增建成区道路2.5公里;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029万平方米;维修养护人行道面积1.5万平方米;燃气用户14万户;供热面积396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率10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
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58条,运营线路长度1028公里,城市公交运营车辆583辆,客运总量5012万人次;城市出租运营车辆2686辆,公路旅客运营车辆583辆,其中旅游客车467辆;公路货物运营车辆3401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107辆。
全年AQI指数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为362天;磨盘大桥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工业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COD等主要污染物实现了达标排放。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20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2.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2.9%。
注 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延边调查队;公路客货运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客货运数据来自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吉车务段、吉林货运中心;民航运输数据来自吉林省民航集团延吉机场公司;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州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移动延边分公司、联通延边分公司、电信延边分公司和铁通延边分公司;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州保险行业协会;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总量数据来自全市各证券公司;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州医疗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州教育局、市教育局、延边大学、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广播电视、体育、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图书馆等数据来自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林业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延吉市分局;用电数据来自国网延边供电公司;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