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统计局
2025年5月6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两新战略”、深耕“一城三带”,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美丽泽州建设成效明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8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第二产业增加值408.9亿元,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第三产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3.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3413元,按202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0137美元。
据202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06168人,比上年末减少399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1004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95%,比上年末提高1.69 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出生人口3307人,出生率为8.10‰;死亡人口4122人,死亡率为10.10 ‰;自然增长率为-2.00 ‰;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5.81(以女性人口为100)。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96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37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达到114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2%。
新动能创新提质。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8%;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2%。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 31526户,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4017户,新增规上法人单位52户。
二、农业
全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79.4万亩,比上年增加529.9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3.9万亩,增加77.1亩;油料种植面积1.4万亩,增加10.2亩;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增加642.9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7万亩,减少188.8亩。
在粮食种植面积中,小麦种植面积46.9万亩,增加136亩;玉米种植面积9.5万亩,增加25.1亩;谷子种植面积4.4万亩,增加740.6亩;豆类种植面积11.5万亩,增加288.2亩;薯类种植面积1.5万亩,减少928.8亩。
全年全县粮食产量19.4万吨,比上年增加72吨,增产0.04%。其中,夏粮13.1万吨,增产0.03%;秋粮6.4万吨,增产0.05%。
全年全县猪牛羊禽肉类产量55099.8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猪肉产量49901.5吨,增长0.3%;牛肉产量380.9吨,增长10.7%;羊肉产量1037.4吨,增长5.3%;禽肉产量3779.9吨,增长6.8 %。年末生猪存栏31.6万头,比上年末下降9.1%;生猪出栏59.8万头,比上年增长0.3%。
全年全县水产品产量510吨,比上年增长19.6%;禽蛋产量31264.9吨,比上年增长3.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0.7万千瓦,增长1.5%。机械耕地面积42082公顷,增长%;机械播种面积42710公顷,增长1%;机械收获面积40870公顷,增长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末,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9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
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 10.6%,非煤行业增加值增长5.4%。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1.4亿元,比上年下降3.1%。按行业类型分:煤炭行业实现收入306.1亿元,下降10.8%;化工行业实现收入115.3亿元,增长1.1%;冶铸行业实现收入423.9亿元,增长4.8%;装备制造业实现收入60.5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4亿元,下降31.8%;实现利税92.8亿元,下降22.6%。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6家,完成总产值14.2亿元,增长17.7%;共签订合同额27.3亿元,增长5%。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5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19.4%;金融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12.5%;房地产业增加值12.3亿元,下降2.2%;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9.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7.2亿元,下降1.8%。
年末全县公路线路里程25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
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916.2万元,比上年下降23.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6417.2万元,增长7.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9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18.5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4亿元,增长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8亿元,增长3.9%。
全年全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全县海关进出口总额17.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出口额1.8亿元,下降18%;进口额16亿元,增长50.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民间投资76.7亿元,增长64.6%;产业投资64.7亿元,增长26.1%;工业投资49.1亿元,增长28.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6亿元,下降16.7%;第二产业投资49.1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投资93.2亿元,下降1%。
全年全县在库项目43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519.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81.9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住宅投资42.6亿元,增长24.2%。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亿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税收收入16.7亿元,下降13.8%。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5亿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等直接民生支出24.9亿元,增长3.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2.7亿元,比年初减少2.9亿元,下降0.7%。各项贷款余额260.7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增长13.8%。
全年全县保费收入17056.5万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183万元,下降3.9%;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969.4万元,增长12.1%;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036.2万元,下降64.4%;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2868.7万元,增长10.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9068.3万元,比上年下降27.2%。其中,寿险业务给付486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1070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7513.3万元。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90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55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0元,增长6.3%。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8247人,比上年末增加303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95644人,减少6243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8152人,增加283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67524人,减少13332人;参加失业保险42002人,增加2791人;参加工伤保险96013人,增加10455人。
全年全县城镇低保人数429人,保障户数403户;农村低保人数3710人,保障户数2544户。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2838.7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住养型养老机构15所,其中,公办9所,民办4所。城乡日间照料中心255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所。共有各类养老床位4531余张。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69所,小学46所,普通初中23所,普通高中3所,高职中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2144人,比上年增加87人;招生11140人,比上年减少223人;毕业生11254人,比上年减少72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均达100%;高中毛入学率99.3%。
全年全县专利授权量3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8件,实用新型授权319件,外观设计授权18件。全年全县申请注册商标379件,授权220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村级农家书屋424个,共藏书约160.1万册。
年末全县共有旅游景区(点)9处,其中:4A级景区2个, 3A级景区7个。共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家。共有农家乐161家。全年全县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72.7万人次,门票收入1855.2万元,旅游经营收入3401.2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565个,其中:县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健康和体育服务中心1个,其他医院7 个,乡镇卫生院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级卫生室443个,个体诊所83个。全县共有床位数2280张,医生1299人,注册护士1219人。
全年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8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7600余人。运动员在市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5枚。全民健身活动更加形式多样,据不完全抽样体质检测统计,全年全县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达到91.6%,约38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93775.1公顷。全县林地面积137.9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5.8亩。
全年全县全社会发电量97.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全县全社会用电量96.6亿千瓦时,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5亿千瓦时,增长6.6%;第二产业用电85.8亿千瓦时,增长3.5%;其中,工业用电85.2亿千瓦时,增长3.9%;第三产业用电5.9亿千瓦时,增长11.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3亿千瓦时,增长4.4%。
全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3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3.94。全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3个国家级地表水考核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全县无劣V类水体。
全年全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事故死亡3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27。
公报注释 :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图1、图4)进行了修订。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
5.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8.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9.除注明外,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