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为牵引,全区经济和社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天津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032.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0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394.3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586.24亿元,增长5.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38.2:56.8。民营增加值62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91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79亿元,下降11.2%。

二、农业

2024年农业总产值94.7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种植业69.43亿元,增长11.1%;林业0.47亿元,下降10.3%;牧业19.44亿元,下降2.8%;渔业4.86亿元,增长17.6%。

粮食总产量55.58万吨,增长14.7%;蔬菜总产量100.86万吨,增长6.3%。猪出栏27.91万头,下降1.7%;禽蛋产量2.83万吨,下降4.3%。

2024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55.58 14.7
蔬菜 万吨 100.86 6.3
水果 万吨 2.26 -36.2
猪出栏 万头 27.91 -1.7
活家禽出栏 万只 276.21 -10.1
禽蛋产量 万吨 2.83 -4.3
水产品产量 万吨 3.26 10.9
生牛奶产量 万吨 13.69 -14.5

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盘活林地1万余亩,完成15.3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10.8万亩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加快建设,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通过国家级品牌认证,形成了以“福运武清”为统领、“武清果蔬”区域公用品牌和萌宠系列功能品牌为支撑的武清都市农业品牌体系,累计33个农业品牌被认定为“津农精品”,成功举办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缤纷四季、乐享武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3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55.8%。

202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在库企业79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0%,民营企业增长10.8%,外商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增长2.0%。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中成药 1231 -20.2
精制食用植物油 4765 25.4
饮料 1712003 24.3
家具 1043997 -2.3
光电子器件 万只 1091 13.9
阀门 12328 7.1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台(套) 404371 9.7
两轮脚踏自行车 2388334 49.8
电子计算机整机 20460 -8.9
电话单机 836530 2.3
气体压缩机 3358946 7.6
速冻食品 76124 6.3
化学药品原药 1539 16.3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10626 215.4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8843 93.4
光电子器件 万只 1091 13.9
金属包装容器 44295 10.1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台(套) 47278 35.9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总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9%和8.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4.5%和29.6%。

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623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78.2%,规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3.2%,增长9.1%。

2024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67.09亿元,比上年增长0.7%;建筑业总产值292.47亿元,增长3.6%。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60.2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48.76万平方米。签订合同额774.2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54.24亿元。

四、内外贸易

2024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6.44亿元,比上年增长0.8%。批发零售额销售额1989.12亿元,增长0.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1845.65亿元,增长 0.2%。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08亿元,比上年下降1.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5.40亿元,增长0.4%。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营业额14.14亿元,下降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79亿元,比上年下降11.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32亿元,下降13.9%。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21.25亿元,增长4.8%。全年吸引内资到位额190.04亿元,外资到位额2.70亿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占比2.2%,下降3.5%;第二产业占比22.1%,下降8.3%;第三产业占比74.7%,增长16.8%。投资总额中,房地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2.0%,下降9.2%;制造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5.5%,下降6.5%。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2.0%和27.7%。

六、交通、运输

2024年,全区交通仓储邮政业增加值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5%。2024年末,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企业93家,营业收入增长11.5%。

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10公里、桥梁8座,扎实推进京津塘高速拓宽工程,新开通运营4条京津“定制快巴”和6条跨省公交线路,京津城际武清站客运能力提升,停车场改造升级。

七、财政与金融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61.04亿元,增长0.8%。从税种看:增值税20.43亿元,下降10.5%;房产税9.33亿元,增长3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15亿元,增长14.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89亿元,增长5.4%;教育支出32.05亿元,增长1.6%;卫生健康支出12.94亿元,下降27.3%。

2024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37.62亿元,比上年增长6.2%。金融存贷款增速持续加快,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1729.31亿元和1440.15亿元,分别增长9.5%、12.9%。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签订《2024年通武廊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合作备忘录》,发布2024年“通武廊”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平台企业增加到92家。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6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74家,雏鹰企业536家、瞪羚企业33家,累计认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33家,华德智慧获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水电基础局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获批前瞻性引领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维克、金匙医学2家企业获批科技领军(培育)企业重大创新项目,红日药业、济坤医药2家企业获批生物医药重大专项,天大合成生物研究院获批3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家企业获批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推动天大合成生物研究院成功获批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国”字号平台“零突破”。全区累计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21家,区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19家、创新联合体1个。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制定实施全区教育资源布局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设立耀华中学武清学校,完成17所学校提升改造和64所乡村幼儿园保教装备提升,9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370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24年年末,全区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学校401所;年末在校学生人数17.82万人;教职工人数1.5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人数1.21万人。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546场次,评选“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项目215个,我区12人获评“天津好人”、1人获评“中国好人”。发售文化惠民卡1800张,送文化进军营等活动237场。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完成108处文物点位复查,新增区级非遗项目28个,推出“武清新十景”和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中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巡展、V1汽车嘉年华、新春无人机表演和光影秀等赛展演活动90余场。

新建改造健身场所85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81场,圆满承办中国排球超级联赛、2024天津武清半程马拉松暨中泰友谊赛、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完成4个镇卫生院提质增效工程、100个“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标准村卫生室建设,新增4个诊疗中心,建成53家胸痛救治单元及救治点,2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中医馆,445个村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结算,45家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2024年末,我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377个(不含村卫生室),实有床位数3957张,卫生技术人员7563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4.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6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10%。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成3个充分(智慧)就业镇(街道)试点,新建基层公共就业驿站和服务站点50个,落实减负稳岗促就业政策资金1.3亿元,新增就业4.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91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49338元,增长4.4%;农村33511元,增长6.4%。年末城乡个人存款余额达到1258.22亿元,增长11.5%。

(注:根据快报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