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登高望远、奋力争先,誓争第一、事争一流,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提速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3亿元,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79.1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31.4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14.7%、37.2%、48.1%,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5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比重达到25.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76个百分点。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58839元,增长5.9%。

 

 

 

2024年我区常住人口81.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9.56%,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发展稳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94亿元,可比价增速4.4%。其中,种植业产值97.45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1.63亿元,增长6.5%;牧业产值26.58亿元,增长3.2%;渔业0.45亿元,增长4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83亿元,增长10.3%。

现代农业提优增收。粮食播种面积76.2万亩、总产38.6万吨,建成中化农业托管服务平台,完成托管35万亩。新建北宋蔬菜批发市场智慧结算中心。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21家。

林业发展提质增效。完成造林506.6亩,森林抚育1700亩,廊道绿化长度29.9公里,村庄绿化提升27个。各级林长巡林40000余公里,全区35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各类苗木58万株。强化宣教排查整治火险隐患,制作宣传条幅、标语等5000余条。办理占用林地审核64件,申请林地定额15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去年同期

±﹪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06507.1 19.5
玻璃纤维纱 万吨 99.6 13.4
化学农药 万吨 1.2 25.0
石膏板 万平方米 5866.0 -5.6
水泥 万吨 112.1 6.9
食用盐 万吨 42.2 -6.9
非食用盐 万吨 116.4 10.5
鲜、冷藏肉 万吨 5.3 5.0
西服套装 万件 69.2 2.7
万吨 4.1 -0.7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1328.0 -20.5
钢材 万吨 14.3 -14.7

工业运行总体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实现产值361.8亿元、营业收入352.5亿元、利润21.1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71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2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2%,梳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66个;实施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116个,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达80%以上。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53.49亿元,增加值23.28亿元;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瞪羚企业7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争取“技改专项贷”、工业转型发展资金等各类资金1.17亿元、增幅112.4%,获得国家级荣誉10项、省级荣誉106项、市级荣誉36项。

建筑业稳进提质。纳入统计的81家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29.9亿元,同比增长8.2%,为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新增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3家、晋升二级资质企业62家。

四、服务业

新增企业贡献显著。6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山能集团、泰盈信息、小视智能等3家新增企业,合计拉升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2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同比下降22.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2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1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0.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下降4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20.0%;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同比下降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15.0%;教育业同比下降3.5%;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下降0.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84亿元。其中,“四好农村路”完成投资1.75亿元(含对上争取4200万元),路面技术状况改善工程181公里,安防工程40公里,改造危桥1座;19公里九女峰旅游路提升已完成。交通运输货运量全年达到2025万吨,货运周转量实现33.06亿吨公里。

五、国内贸易

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亿元,增长6.3%,其中,批发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5.5亿元,下降1.4%;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00.7亿元,增长7.9%;住宿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7亿元,下降2.5%;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4.9亿元,增长11.5%。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141.3亿元,增长10.8%;限上零售业销售额74.2亿元,增长13.6%。全区限上社零额84.0亿元,增长10.8%。新增限上贸易单位89家。开展“岱你购”系列促销活动,上线“焕新岱岳”平台,汽车家电销售额突破50亿元,网零额达到25.3亿元、增长14.6%。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2024年,全区在库统计项目335个,其中,500万元及以上项目265个,房地产开发项目70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从投资分行业情况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2%;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6.7%。

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全区7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商品房销售10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41.7亿元,新开工面积46.4万平方米;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玺悦・臻誉、留庄二期等12个项目申报泰安市高品质住宅,泰山龙胤、观山悦湖・福邸等3个项目获山东省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精准推介。全区新签约中鑫华创(泰安)智慧产业园、泰安低空经济全场景示范产业园、广源达宠物冻干食品项目、新格林农文旅智慧综合体等项目80个,意向总投资额378.06亿元,其中过亿元70个,过十亿元17个,工业项目61个,农业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17个。80个签约项目已开工项目43个,开工率53.8%,高标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区累计实现市外到位资金76.05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链项目到位资金59.01亿元。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3.8%。

八、财政、金融和税收

财政实力迈步新台阶。全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亿元,增长5%,税收收入完成21.3亿元,增长1.2%,税收占比87.5%。及时清算入库土地增值税1.6亿元,镇街收入较去年增长3.3个百分点。全区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8%。教育支出首次突破11亿元大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6.2%。全区新增减税降费2.9亿元,为140户企业办理出口退税1.9亿元,为65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152万元。

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全区金融企业达到68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9亿元、增长7%。全年驻区银行存款余额1243.7亿元,增长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39.7亿元,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930.6亿元,增长14%。保险费收入18.9亿元,增长8%。金融业税收达到3.2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9%。

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共组织税收收入、各项非税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收入82.43亿元。组织税收收入37.11亿元,增长7.72%,增收2.66亿元。其中,区县级税收收入完成21.69亿元,增长1.01%。征收行政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费26.62亿元,同比增长13.37%,增收3.14亿元。

九、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按常住地分,全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54元、增长6.5%;人均消费支出15767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583元、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26421元、增长3.6%。

社保领域服务不断完善。202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6841人。全区企业养老、居民养老、机关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1万人、37.81万人、2.02万人、5.92万人、11.91万人,参保总人数达70.76万人次。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惠及3.87万余人。居民基础养老金自2011年制度实施以来,11次提高了补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188元,惠及25.3万余人。全年社保基金实现总收入23.79亿元(不含上级补助收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1.45亿元(不含上解上级支出)。

十、科学技术

科研发展跨越提升。全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6.89亿元,同比增长5.9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5.1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总数达到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21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3.8%。12家科技服务企业,为全区150家企业提供咨询、规划、设计、代理等全过程服务。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人才飞地”3家。获批设立国家级科技小院7家。对上争取无偿资金10374万元。帮助33家企业申请“鲁科贷”2.4亿元。

“百名专家岱岳行”行动常态化实施。全年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50所高校院所120余名专家来我区为企业把脉问诊;组织企业负责人赴17所高校开展对接交流;解决技术难题46项,转化科技成果31项。积极引育人才。国家级人才工程,推荐申报HJ计划2人;WR计划3人;获评省级海外工程师1人,泰安市海外工程师3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9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旅产业亮点纷呈。建立全区重点文旅项目库,纳入项目22个。泰安泰岳温德姆大酒店、九女峰度假区提升改造项目、里峪福邸民宿文旅项目3个项目并对外运营。泰安市东岳胜境旅游公路北水峪驿站入选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名单。太阳部落、泰山天颐湖、九女峰沉浸式景区、大汶口文化风景名胜区等景区升级丰富飞拉达攀岩、粉红火山等项目10余个。推出包含演艺、体验、餐饮等7个类别16个组合的“文旅套票”,推出岱岳文旅一卡通。发展岱岳文旅推荐官近180名。发动全区镇街文旅推介官录制15期地方特色宣传推介视频,阅读量超过10万+。第九批区级非遗新增31个项目;大汶口花边技艺进入第六批省级非遗公示名单。2套系列产品在2024“好客山东·山东有礼”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奖。5款产品入选2024“泰有礼”城市礼品名录。摘得2024泰安“泰吉祥”“泰如意”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金奖3个、银奖1个、铜奖4个。

年末我区文化事业机构4个,影剧院5个,职工62人,影剧院坐席3570个;区文化馆1个、职工10人;文物办1个、职工4人,文物点189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8个;文化稽查队1个,职工3人。区广播电视局55人,节目130套,新闻播出时间714小时,有线电视光缆2650公里,总入户78467户。

文化惠民高效开展。开展“一年一村一场戏”惠民演出500余场,举办百姓大舞台、“村晚”、民间故事队展演、文艺辅导培训等文化活动近400场;开展“文润泰安 艺进万家”惠民季演出活动35场,其中与泰山区开展文化走亲1场。联合团区委举办青年夜校(试点)授课近10期,辐射200余人次。岱岳区鑫玉艺术团入选山东省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院团名单。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上等级。泰山佑沉浸式文化艺术空间入选山东省“最美沉浸式文化艺术空间”。新创长篇小说《返乡》入选第二批“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报告文学《泰山脊梁》荣获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长篇小说《极顶》荣获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和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兴文杯”第七届“中华宝石文学奖”。

牢筑医疗卫生网底。年末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5个,在编人数1197人。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822人,其中执业医师824人,执业助理医师219人,注册护士1160人,药师127人,检验技师109人,影像技师77人,其他技师75人,其他技术人员200人,管理人员104人,工勤技能人员13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承接全国性体育赛事3项,承办省级体育赛事11项,带动我区经济消费超过5000万元。组织全区青少年体育比赛田径等十三项比赛,参赛场次600余场次,参赛人数超过8000人;举办岱岳区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43场次;举办和美家门口运动会70余场次,乡村四赛5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1.5万余人。在全国级比赛中,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分别获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1个。建设1处岱岳区全民健身中心,全年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开放至今健身人数近3万人次;15个镇(街道)全部建设完成“两场一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灯光篮球场、室内活动中心),着力提升体育设施服务水平;我区15个镇街,42个社区、571个村庄配备健身器材共计9704件。

十二、城乡建设

城乡统筹融合发展。11个城中村和棚改项目完成分房,16个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超过96.8%,保交楼任务按时完成。3个项目入选省高品质住宅试点。全区224个住宅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95.1%,业主委员会组建率91%。过驾院社区建成全市唯一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完成9个省公园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深化“四好”镇区建设,6521户“美丽庭院”完成提质增效任务。强化“万村共富”,集体收入过2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62.2%。开展黄前、下港、房村、良庄四镇融合跨越提升行动,出台16项倾斜政策,44个薄弱村平均增收5.6万元,四镇发展明显加快。

十三、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全区行政区划面积830.4平方公里。已发现矿产种类49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16种。石膏210.40亿吨,岩盐28.20亿吨,自然硫5.29亿吨。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平台数据,2024年,岱岳区优良天数比例为65.8%,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为1.6%。水环境方面:国控大汶河大汶口断面均值达到Ⅲ类地表水水质,市控瀛汶河渐汶河桥村断面、天平河井家庄断面、漕河苏家大坡断面均达到Ⅳ类地表水水质。土壤环境方面:辖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安全生产形式稳定。聚焦道路交通、危化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有限空间作业、防高处坠落、外包施工等专项整治,全力做好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在建项目等安全防范。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查处并整改隐患3.2万余条,其中重大隐患1026条。建立基层监管网格476个,充分发挥网格员前沿“哨兵”和基层“吹哨人”作用,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制度纵深推进,576家企业兑现员工举报奖励资金52万元,问题隐患线索核实整改2349条。排查“园中园”“厂中厂”“闲置院落”2779处;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立案516起、处罚860余万元。409家企业安装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工艺5.51万项;474家工业气瓶使用企业,完成全流程管理信息注册;2054台电焊机完成“加芯赋码”,“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落地见效。

注释:

[1]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岱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修订为457.8亿元。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有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岱岳调查队。

[3]本文“增长”未经特殊说明,均为同比口径。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岱岳统计年鉴-2024》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