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诸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诸  城  市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诸城调查队

2025年3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2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1.49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5.55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35:45.65:44.99,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3个百分点、0.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0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58.4%和37.1%。税收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76%,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874元。

年末常住人口105.7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44%。户籍人口109.9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81‰和-3.6‰。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7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59.85%;困难人员就业56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3.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1%,同比上涨0.1%。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看,呈五升三降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商品类别

指    标 上年为100 指     标 上年为100
1、食品烟酒 99.7 5、交通和通信 97.9
2、衣着 101.9 6、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5
3、居住 100.1 7、医疗保健 99.7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3 8、其他用品和服务 104.5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重点小巨人1家、省“专精特新”4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74家。规模以上工业中,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0%。

乡村振兴坚实迈进。获评“省现代农业强县”“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1个、农业产业强镇8个,培育壮大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9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联合体15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和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建成市级以上和美乡村282个,省级和美乡村39个,覆盖率超过50%。建成美丽庭院3.6万户。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全年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23.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8%。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超过7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4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35.85%,入选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单位。

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7.3万户,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1549户,其中新登记企业3434户。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169648户,同比下降4.4%。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9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3%。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7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4%;分行业看,农业产值84.3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1.1亿元,增长13.1%;畜牧业产值76.2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2.3亿元,增11.7%。

据粮食产粮大县产量调查抽样数据统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0.6万亩,同比增长0.34%。粮食总产量81.5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夏粮总产量39.7万吨,增长2.2%。据全面统计,油料作物总产量4.5万吨,增长1.2%。棉花总产量6.2吨,下降81.3%。烤烟总产量0.9万吨,下降15.9%。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15.6万吨,增长4.5%。

年末生猪存栏51.26万头,牛存栏4.28万头,羊存栏3.97万只,家禽存栏2135.77万只。全年生猪出栏80.09万头,牛出栏4.23万头,羊出栏7.03万只,家禽出栏10217.45万只。生猪肉产量6.83万吨,禽肉产量14.30万吨,禽蛋产量5.79万吨,牛奶产量0.26万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同比增长%
粮食 万吨 81.5 1.1
夏粮 万吨 39.7 2.2
油料 万吨 4.5 1.2
蔬菜及食用菌 万吨 115.6 4.5
瓜果类 万吨 6.6 7.1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6公顷、人工更新面积97.4公顷,四旁(零星)植树48万株,森林抚育面积2009公顷。

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80公顷,水产品产量3825吨。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0.6万千瓦。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509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2270台。机耕面积78.4千公顷,机播面积159.7千公顷,机收面积150.7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9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5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9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0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实现营业收入1300.2亿元,下降0.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绝对值 同比增长%
饲料 万吨 124.1 4.7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4.8 68.9
鲜、冷藏肉 万吨 73.0 -7.9
熟肉制品 万吨 58.1 -6.9
食品添加剂 万吨 57.1 -7.7
饲料添加剂 万吨 63.1 8.0
万吨 1.8 1.0
服装 万件 29682 8.6
家具 万件 1597.7 10.5
纸制品 万吨 11.2 15.1
烧碱(折100%) 万吨 7.2 24.3
涂料 万吨 2.2 -3.3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480.6 10.5
水泥 万吨 34.5 -28.5
汽车 万辆 40.0 6.0
电动机 万千瓦 159.2 4.0
绝缘制品 万吨 1.4 -4.4

工业主导产业情况。103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现总产值513.3亿元、营业收入50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3.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比重分别为37.7%、38.7%;85家规模以上健康食品企业实现总产值319.2亿元、营业收入30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2.7%;14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总产值189.3亿元、营业收入17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4.1%;93家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企业实现总产值83.7亿元、营业收入7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6.3%;82家规模以上服装纺织企业实现总产值84.2亿元、营业收入8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2.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7.34亿元,同比增长2.3%。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到88家。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

四、服务业

6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6%、1.8%和4.9%。

加快推进潍宿高铁和青岛至潍宿高铁连接线诸城段建设,年内顺利完成境内拆迁倒地工作,全年累计交地3581余亩,完成94.32%。全力争取董家口至五莲铁路过境我市并设站,境内26.88公里,途经桃林、皇华、枳沟镇三镇,设桃林镇万吨级货运站并预留与山东头临港产业园货运铁路专用线接入条件。境内青兰、潍日、明董3条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3.7公里,提前实现十四五“县县通双高速”。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5675.20万件,同比增长20.80%。邮政行业业务收入7.95亿元,同比下降9.16%。

五、消费市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7.9亿元,增长16.6%。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39.7亿元,零售业实现210.8亿元,住宿业实现1.2亿元,餐饮业实现53.2亿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2.5%。工业投资增长35.5%,民间投资增长17.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6.9%。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6.1%。

新建悦府园、汉兴园2处口袋公园,总面积约6000平米。实施“疏绿透美”工程4处。打造中天路南侧和农商行公园“花海景观”3万余平米。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的供热首站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行。开工建设孔戈庄路东段、滨湖西路北段2条城市道路。对芦河大道、高新区纵三路等30条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维护。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4.6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155.8亿元,增长5.2%;进口18.8亿元,增长24.5%。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972万美元,同比下降27.3%。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亿元,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3亿元,增长1.7%。全年实现税收收入55.2亿元,同比下降6.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92.1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亿元;住户存款余额1052.2亿元,比年初增加104.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00.9亿元,比年初增加76.4亿元。

九、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40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48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6.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104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660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40元,增长7.5%。

至2024年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21.9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1.9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1万人,工伤保险在职参保人数20.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6万人。继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8635.55万元、城乡低保免费电量款68.50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150.53万元,残疾人护理补贴3215.4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489.38万元。开展临时救助161人次,发放救助金30.41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5人次。落户安置长期滞站寻亲未果受助人员2人次。发放社会散居孤儿生活费162.19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620.66万元;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资金84.45万元。为53名孤困儿童发放福彩圆梦助学金37.94万元。为城乡特困人员发放保障金7086.4万元。

 

十、科学技术、人才和教育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成效突出县”。全年新增国内专利授权202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4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12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71件。

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持续加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9家,帮助企业争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其中省级农业良种工程项目1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个。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5个,我市企业与高校联合成功获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为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近亿元,推荐申报省科技股权投资项目3项。全社会研发投入25.94亿元,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达到3.1%。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80余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100余人;通过市外劳务基地输送到诸城企业务工11200余人。通过企业自主评价,新增各类技能人才53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94人,技师115人,高级技师4人。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1.2万余份。截至2024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9.72万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61万人。

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54所,其中:小学48所;普通初中31所;普通高中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62所。全市小学招生13919人,毕业9818人,在校学生7888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均达100%;普通初中招生9826人,毕业9088人,在校学生28197人;普通高中招生4860人,毕业8472人,在校学生1851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3229人,毕业5599人,在校学生13043人;高等职业学校招生6252人,毕业4183人,在校学生17497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7人,毕业29人,在校学生139人;在幼儿园受教育的幼儿24717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1人入选文旅部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竹山生态谷被评为2024省级定点职工疗休养基地。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1000多场。举办第十五届社区文化节、“文艺畅享多彩诸城”2024年文化艺术季等文旅活动100余项。成功创建17处诸城市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180场,图书馆接待读者74.2万人次。4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在山东省文化站评估定级中获评特级站,打造超然新型阅读空间13处。在2024全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巡回定级活动中,省文物鉴定组专家从我市博物馆申报的44件套文物中初步确定32件为珍贵文物。成功举办“情牵家国·意在超然”“东坡行旅”潍坊(诸城)游宣传推介活动,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嘉宾共计700多人参加开幕式。先后制作《动起来的东汉庖厨图》《文化深呼吸非遗零距离》系列宣传短片和宣传信息等400余条,山东卫视对我市文旅资源进行了10小时现场直播。

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3.06万余份、建档率88.05%,家庭医生签约率55.12%。健康县市建设入选2024年度省级优秀案例。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社区医院省级评价,3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顺利通过评审。新创建8处潍坊基层特色专科。诸城市人民医院成功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AI人工智能+3D引领腹腔镜技术等多项手术取得创新性突破,在相关手术领域达到同级医院领先水平,获“全国县域慢病管理优秀案例”。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了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复审、获评省级示范孕妇学校。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11个,其中医院35个,卫生院28个。卫生技术人员87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31人,注册护士361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75张,其中医院5069张,卫生院1604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健步走等市级以上规模群众性体育活动52场次,其他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200余场次。在山东省太极拳之乡交流活动中受到表彰。全年开展太极拳骨干培训班6期、健身气功培训班4期,培训体育健身骨干1000余人次。吸引社会资金投入2000余万元对市体育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共向潍坊市级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0名。选派600余名运动员参加潍坊市年度锦标赛18个项目,获金牌284.5枚、银牌132枚、铜牌123枚,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列潍坊各县市区第二名。持续深入优化体育市场环境,引导各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开展各项活动,全市注册登记体育协会19家、健身俱乐部场馆等110余家,会员15万余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69亿元。

 

十二、环境和应急管理

环境空气质量PM2.5为32.5μg/m3,同比改善5.9%;优良天数288天,同比增加1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5,同比改善2.9%。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平均6.64,省控潍河古县断面总氮浓度1.88mg/L,同比降低45%。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青墩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诸城市青墩水库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已通过省级多部门专家审查论证。完成18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土壤巡查28次。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部实现产生、入库、出库、转运、处置全流程监管,全年未发生固危废倾倒事件。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9%。生产安全事故百亿元死亡率同比下降0.2%。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诸城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836.33亿元。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诸城统计年鉴-2025》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研发投入为2023年数据。

(4)非公有(民营)经济数据仅包含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含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