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以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和务实奋进的拼搏姿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重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在承压前行中实现量质齐升。
一、综合
根据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0.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9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3.41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83.37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20.8∶39.6∶39.6。与五经普修订后的2023年产业结构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9%、62.4%、26.7%。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上半年增长7.5%,前三季度增长7.3%,全年增长7.3%。
年末全县总户数17.1万户,户籍人口为45.73万人。年平均人口45.91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4.25万人,女性人口21.48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13(与上年持平),人口出生率为5.3‰,死亡率为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年末常住人口36.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9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68%,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7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33.57亿元;林业产值22.32亿元;牧业产值17.91亿元;渔业产值1.12亿元;服务业产值2.54亿元。
全县耕地面积37.05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0.2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02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稻谷39182.24吨,小麦7265.82吨,玉米45422.61吨,大豆3247.13吨。油料产量26799吨,水果产量8671吨,蔬菜产量236217吨。禽蛋产量13772吨。水产品总产量3051吨。
地方特色产品产量。茶叶种植面积127147亩,产量1884吨;烟叶种植面积5.07万亩,产量8775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23577亩;核桃产量4626吨;食用菌产量44650吨。
年末出栏生猪23.9万头,出栏牛0.61万头,出栏羊33.29万只,出笼家禽350.58万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4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循环经济产值同比增长25.3 %;酿酒发酵产值同比增长35.4%;生物医药产值同比增长-9.6%;纺织服装产值同比19.4%;建材卫浴产值同比增长0.2%;清洁能源产值同比增长-9.0%;汽车汽配产值同比增长5.1%;电子信息产值同比增长-1.5%。
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分企业类型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1%。分行业看,循环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29.2%;酿酒发酵增加值同比增长21.8%;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纺织服装增加值同比19.0%;建材卫浴增加值同比增长4.6%;清洁能源增加值同比增长-5.3%;汽车汽配增加值同比增长-5.2%;电子信息增加值同比增长-1.7%。
全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4亿元,同比增长14.6%;建筑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5.4%。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3.3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3亿元,同比增长3.7%;金融业增加值7.65亿元,同比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10.28亿元,同比增长3.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48亿元,同比增长11.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90亿元,同比增长-0.2%。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5069.82公里,路网密度99.2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7公里,一级公路31.93公里,二级公路473.89公里,三级公路109.082公里,四级公路4175.604公里,等外公路162.314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3公里,渡口3个。客运站17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6个。客运量83.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2.38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6751万元,同比下降35.07%。其中,寄递业务收入533万元,同比下降0.93%,金融业务收入5298万元,同比下降36.54%,邮务业务收入920万元,同比下降39.15%。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4.2万户,其中:移动18.7万户,联通5.7万户,电信8万户;宽带用户16万户,其中:移动宽带5.8万户,电信宽带5.3万户,联通宽带1万户,广电网络3.7万户。
五、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9.7亿元,同比增长5.8%。按消费类型统计,限额以上批发销售总额26.0亿元,同比增长12.7%,限额以上零售销售总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2.6%;限额以上住宿营业额0.8亿元,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上餐饮营业额1.5亿元,同比增长6.9%。批零住餐业实现增加值19.4亿元,占GDP比重为9.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同比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5.5%。
全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171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5.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2.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按领域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3.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0.4%。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面积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商品房待售面积2.9万平方米。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可比增长16.3%,税收收入15.6亿元,增长7.4%,占比重为79.8%。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公共服务支出9.8亿元,教育支出7.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4亿元,节能环保支出0.9亿元,农林水支出14.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3.9亿元。
年末全县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2.04亿元,比年初增加33.65亿元,其中,单位存款存款余额46.54亿元;个人存款存款余额275.49 亿元;其它存款余额0.01亿元。年末全县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24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1.7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1.64亿元;贸易融资贷款余额1.22亿元。
八、居民收入
2024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96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4元,比增长6.7%;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1,比上年缩小0.06。
九、文化、教育和卫生
全县文化和旅游系统现有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分馆16个),藏书11万册,文化馆1个,文物事业机构2个。全县共有博物馆2个,有陈列展览馆4个,全年举办群众性文化展览60次,参观人数达到15万人次。
全县287所学校,学生数56543人。其中学前教育104所 (民办41所),学生数9027人;小学153所 ,初中13所 ,九年一贯制10所 ,小学学生数24357人,初中学生数13352人; 高中4所 ,学生数7620人; 特校1所 ,学生数142人; 职校1所 ,学生数1988人。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7个。其中:医院7家,在医院中公立医院2个,民营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门诊部(所)8个,村卫生室301个,个体诊所4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皮肤病专科防治所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0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79人,注册护士130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804张。全年总诊疗人208万人次。
十、资源环境
全年全县造林面积10000 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 67 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0.67%,全县自然保护地8个。
全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5天,达标率9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7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1ug/m3,较上年下降7ug/m3,下降率为14.6%;PM2.5平均浓度25.5ug/m3,较上年下降 1ug/m3,下降率为3.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74。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如有变动,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