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区统计局
一、综合
根据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0%、6.2%、6.9%、5.5%、3.5%、5.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9:45:5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1030.7元。
全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2061户,比上年增长2.78%。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1594户,增长7.83%。
二、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4%。
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7356.9亩,增长0.11%。谷物面积5618.2亩,增长0.16%。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15亩,减少8.5亩;小麦种植面积154.3亩,增加 9.3亩;玉米种植面积5348.9亩,增加8.4亩;大豆种植面积615.7亩,减少37.4亩。
全年全区粮食产量1614.7吨,比上年增长0.39%。谷物产量1284.77吨,下降0.07%。其中,稻谷产量40.12吨,下降1.42 %;小麦产量30.47吨,增长6.03 %;玉米产量1214.17吨,下降0.17%。大豆产量69.07吨,下降2.21 %。
全年全区油料产量467吨,比上年增长1.97%。茶叶产量124吨,增长3.3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12130.8吨,增长2.33%。瓜果产量558吨,增长8.56%。园林水果产量3830吨,增长2.76%。
全年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2324.11吨,比上年增长11.65%。其中,猪肉产量1075.96吨,下降2.51%;牛肉产量23.69吨,下降4.93%;羊肉产量115.86吨,下降2.14 %;禽肉产量1108.6吨,增长32.83%。禽蛋产量710吨,增长11.29%。年末生猪累计出栏13879头,比上年下降1.91 %。
全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433吨,比上年增长5.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制造业产值增长1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7%。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407.7亿元,同比下降4.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9.6%;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6.8 %;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19.1%;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8.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下降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8.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4.5%;农产品加工同比增长3.9%。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 ||
产品 | 绝对量 | 比上年增长(%) |
汽车(辆) | 118273.0 | -2.3 |
改装汽车(辆) | 4992.0 | 41.6 |
新能源汽车(辆) | 7817.0 | 147.3 |
自来水生产量(万吨) | 4686.3 | 0.9 |
铜材(万吨) | 3.2 | 8.1 |
粗钢(万吨) | 16.4 | -34.6 |
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 | 39.8 | 5.0 |
橡胶轮胎外胎(万条) | 525.8 | 16.0 |
发动机(万千瓦) | 1050.3 | 23.5 |
锂离子电池(万只) | 1941.4 | 498.8 |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3.9%
全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1%,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5%。分建设性质看,新建投资比上年下降3.9%,扩建投资增长224.4%,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下降41%,工业技改投资下降57.4%。分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下降2.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8%,制造业投资下降20%。
全年全区在库项目366个,比上年增长19%;其中新入库项目269个,增长27.5 %。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2.7%;房屋施工面积
346.8万平方米,下降3.9%;商品房销售面积67.5万平方米,增长0.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分消费类型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112.0亿元,增长6.8%;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营业额4.1亿元,增长15.5%。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1%,汽车类增长3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1%,中西药品类下降2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2.6%,烟酒类下降2.2%,日用品类下降12.7%,饮料类下降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3%,化妆品类下降5.3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5.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7.0%。
六、交通运输
年末全区货运周转量57755万吨/公里,增长3%;客运周转量2322万人/公里,下降24.8%。
七、财政
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2元,增长12.1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区争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争取科技资金400万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8.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21%。全年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
2024年全区拥有小学21所,招生5587人,在校生34460人,毕业5688人,专任老师数2019人;初级中学19所,招生5923人,在校生16036人,毕业4928人,专任教师数1186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496人,在校学生1323人,毕业442人,专任教师数13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13694人。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1703.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4%;旅游总收入206.58亿元,增长12.46%。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9 个,其中医院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9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家。卫生技术人员441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67人,注册护士211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32张,其中医院3250张,乡镇卫生院167张。全年总诊疗人次409万人次,出院人数12万人。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1.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7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9.2 %。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09元,比上年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74元,增长5%。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717元,比上年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862元,增长3.5%。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90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08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363人。
年末全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2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433人。
十一、资源和环境
全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3027.87公顷,其中封山育林1961.2公顷、退化林修复1066.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1222.25公顷。
全年全区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I-II类标准的断面有3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100%;市对区县域跨界考核断面1个,水质为Ш类,优于年度考核目标(IV类),达标率 100%;全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点优良天数比例为95.4%,非国控点优良天数比例为93%。空气质量监测六因子(PM10、PM2.5、SO2、NO2、CO、O3)年均浓度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II级标准。
国控点细颗粒物(PM2.5)30微克/立方米;非国控点细颗粒物(PM2.5)29微克/立方米。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为统计月报数或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2]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建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 本公报中涉及的数据由区统计局统筹发布,共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医疗保障局、区科经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健局、区林业局、区生态环境局等10余家单位,相关数据最终解释权在各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