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思南调查队
2025年5月20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克服自身发展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风险挑战交织等内部困难,以改革为动力,全县上下积极应对、顶压前行,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重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思南篇章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4.38亿元,较上年增长4.8%;其中,一产增加值实现54.26亿元,较上年增长3.6%;二产增加值实现35.80亿元,较上年增长10.6%;三产增加值实现104.32亿元,较上年增长3.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689元,较上年增长3.9%。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27.87:19.36:52.77调整为27.91:18.42:53.67。
年末户籍人口664699人,其中城镇人口215462人,乡村人口449237人。全年出生6035人,死亡4294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08‰,死亡率6.46‰,人口自然增长率2.62‰。全县常住人口42.98万人,较上年减少1.03万人。
指 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全县人口 |
664699 |
100 |
其中:城镇 |
215462 |
32.41 |
乡村 |
449237 |
67.59 |
其中:男性 |
350024 |
52.66 |
女性 |
314675 |
47.34 |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 |
113627 |
17.09 |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
433581 |
65.23 |
60周岁及以上 |
117491 |
17.68 |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
86694 |
13.04 |
年末共有经营主体40167户,较上年末下降21.7%,其中企业主体7225户,下降7.2%。全年新设立经营主体4255户,其中企业主体688户。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7957万元,较上年增长3.8%(按可比价计算),其中农业产值517153万元,较上年增长4.1%;林业产值99329万元,较上年增长6.6%;牧业产值199505万元,较上年增长0.9%;渔业产值24175万元,较上年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7794万元,较上年增长6.0%。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8109亩,较上年增长0.25%;蔬菜播种面积309248.09亩,较上年下降0.14%;食用菌种植面积4018.96亩,较上年下降32.23%;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01695.18亩,较上年下降0.83%;中草药材种植面积39810.7亩,较上年下降5.43%;油料种植面积204632.26亩,较上年增长1.44%;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80100亩,与上年持平。
全年粮食总产量219258.4吨,较上年增长2.4%;蔬菜产量547152.56吨,较上年增长2.47%;食用菌产量4914.3吨,较上年下降41.12%;园林水果产量114321.9吨,较上年增长8.5%;茶叶产量9544.12吨,较上年增长4.36%;中草药材产量13549.75吨,较上年下降4.01%;油料产量31279.32吨,较上年增长3.94%。
全年肉类产量59629.4吨,较上年下降10.1%;禽蛋产量11610吨,较上年增长36.8%。年末猪存栏数496136头,较上年增长3.7%;羊存栏数61316只,较上年下降19.3%;牛存栏数137581头,较上年下降4.4%。
全年水产品产量7406吨,较上年增长4.0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7406吨,较上年增长4.05%。
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2万亩,累计建成36.45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47.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
表2: 202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较上年增长(%) |
肉类 |
吨 |
59629.41 |
-10.13 |
其中:猪肉 |
吨 |
48087.45 |
-12.41 |
牛肉 |
吨 |
5571.70 |
5.27 |
羊肉 |
吨 |
788.66 |
-21.8 |
家禽肉 |
吨 |
5181.60 |
0.64 |
禽蛋 |
吨 |
11610.10 |
36.83 |
猪存栏数 |
头 |
496136 |
3.69 |
牛存栏数 |
头 |
137581 |
-4.39 |
羊存栏数 |
只 |
61316 |
-19.34 |
三、工 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41130万元,较上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2.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较上年下降1.0%;重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42.1%。
2024年全年发电量35.96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52.5%;水泥34.22万吨,较上年下降11%;方便面(红薯)7210.77吨,较上年增长80.4%;精制茶753.01吨,较上年下降30.6%;自来水生产量1247.64万立方米,较上年增长3.3%。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较上年增长(%) |
水泥 |
万吨 |
34.22 |
-11 |
方便面(红薯) |
吨 |
7210.77 |
80.4 |
精制茶 |
吨 |
753.01 |
-30.6 |
民用钢质船舶 |
载重吨 |
84 |
-63.1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1247.64 |
3.3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35.96 |
52.5 |
其中:水电 |
亿千瓦小时 |
35.87 |
52.7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8.92亿元,较上年增长29.5%,利润总额3.2亿元。
四、投资和建筑业
2024年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92个,较上年增长8.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1个,下降25.5%。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60.7%,其中:工业投资占比为17.6%、民间投资占比为28.1%、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为1.2%、基础设施占比52.6%。
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4231万元,较上年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面积142137平方米,较上年下降20.2%;商品房销售额56011万元,较上年下降21.2%。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3%。2024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83318.2万元,较上年增长15.3%;本年竣工产值3241.7万元。
五、国内贸易
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2317.3万元,较上年增长3.3%;按销售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82550.3万元,较上年增长4.7%;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066017.5万元,较上年增长8.2%,住宿业营业额完成38495.5万元,较上年增长6.7%,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91703.4万元,较上年增长7.9%。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993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8.1%。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678.46公里(含通村组公路),按行政等级,全县高速里程144.17公里、国道里程54.3公里、省道里程369.13公里、县道公路里程737.28公里、乡道里程1038.36公里、村道里程2342.22公里、通组公路里程993公里。2024年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119 公里。
全年实现旅客运输量1410.8万人,旅客周转量22649.7万人公里。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119.64万元,较上年下降5.17%;年末电讯业务收入35808.58万元,较上年下降6.3%;移动电话用户58.35万户,较上年增长29.9%;互联网用户18.03万户,较上年下降0.9%。累计建成5G基站1676个(含逻辑站)。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390万元,较上年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7364万元,较上年增长2.4%;税收收入61919万元,较上年增长10.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7.31亿元,较上年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193.26亿元,较上年增长11.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3.28亿元,较上年增长9.6%。其中,住户贷款122.54亿元,较上年增长11.1%。
八、教育、文化、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58所,其中幼儿园79所,小学138所,初级中学30所,高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县各类学校在校生99674人,其中幼儿园14153人,小学(九年制小学段)40464人,初级中学(九年制初中段)24030人,普通高中17063人,特殊教育学校142人;中等职业学校3822人。全县教职工9733人,专任教师7352人(民办507人),其中幼儿园2010人,小学3283人,初级中学2355人,普通高中1716人,特殊教育学校40人,中等职业学校21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16人。
年末全县4A级旅游景区1个;市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村19个、镇5个,等级以上乡村旅游标准化单位7个。全县有文化馆(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6%,较上年增长0.5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06%,较上年增长0.23%。全年接待国内过夜游客49.72万人次,较上年下降2.65%;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57人次,较上年增长42.35%。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15个,其中医院17个、卫生院2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55张,卫生技术人员39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95人、注册护士1730人。
九、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32.6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23人,较上年减少185人。全县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747人,较上年增长16.4%;转移农村劳动力42224人,较上年增长0.2%。
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371人,较上年增长2.5%;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9608人,较上年增长1.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044人,较上年增长2.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2139人,较上年增长9.9%;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 17012人,较上年增长1.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89895人,较上年增长2.1%;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32万人,较上年下降1.59%;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7605人(其中离退人员7334人),较上年增长3.81%;参保生育保险20271人,较上年增长3.53%。
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18人,月人均保障标准756元,较上年增长6.0%;年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406人,年人均保障标准567元,较上年增长12.0%。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1个,其中各类社会福利院2个、农村敬老院 17个、公建民营养老院1个、幸福院261个;年末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床位共有1098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948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150张。
十、人民生活
2024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6元,较上年增长7.6%,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6316元,较上年增长7.2%;家庭经营性净收入人均3153元,较上年下降15.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65元,较上年增长4.0%,其中,工资性收入20970元,较上年增长0.1%;经营性净收入14682元,较上年增长27.2%;转移性净收入3516元,较上年下降36.1%。
十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979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8355万元,共实施项目188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15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68个、到户项目3个、其他项目2个。完成10个“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新(改)建农村户厕12138户,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不断完善,累计消除风险1904户7163人,风险消除率62.9%。
十二、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7389.64公顷。森林公园1个,森林公园面积881公顷。年末森林面积116372.88公顷。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5252.2公顷,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222.07公顷。
全县建成骨干水源工程9个,建成供水管网3784.39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4%。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65.7%。年末全县已铺设污水管网251.6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31座,其中乡镇污水处理25座。
2024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34,达到优的天数为246天,良为119天,优良率为99.7%。全年平均气温为17.8℃,较上年上升0.3℃。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2人,较上年事故起数减少1起、死亡人数减少1人。
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2024年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照第五次经济普查修订。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一般情况下,绝对值保留两位小数,百分率保留一位小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薯类产量按折粮计算。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公路水路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污水处理、骨干水源工程、供水管网、水土保持率等数据来自县水务局;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等数据来自县林业局;财政方面的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医疗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方面的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新增城镇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数据、养老机构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来自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思南支行;通信数据来自(移动、电信、联通)公司;邮政业务收入来自县邮政局;安全事故方面资料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水产品产量、高标准农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等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方面数据、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经营收入、工资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思南调查队;其它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