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5年5月)

2024年以来,镇雄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市委“六大战略”和“产、城、人”三篇文章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稳增长、调结构、强支撑、重治理、惠民生、增活力,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2024年国民经济发展与年初相比跌幅收窄,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GDP)。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0178万元(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654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868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55549万元,比上年下降9.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631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37863万元,比上年增长3.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点分别为0.2%、2.6%、2.0%,其中建筑业对全县经济增长拉动3.3%。从产业结构看:我县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一降、二增、三降”的发展态势。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2.9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为24.70%,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2.3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7:23.81:62.73调整为2024年的12.97:24.70:62.3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8081元,比上年增长6.5%。

民营经济。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229317万元,比上年增长6.3%,占全县GDP比重为62.1%。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1%、衣着类下降1.1%、居住类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1%、医疗保健类上涨12.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4%。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26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199215万元,比上年增长2.2%;林业产值3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7%;牧业产值409402万元,比上年下降2.1%;渔业产值4906万元,比上年增长5.3%;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558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87072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为14926吨,比上年增产106吨,增长0.7%;大春粮食产量为472146吨,比上年增产4965吨,增长1.1%。烤烟产量为5603吨,比上年下降8.1%;油菜籽产量4703吨,比上年增长7.9%;蔬菜产量396246吨,比上年增长5.8%;园林水果产量10356吨,比上年增长77.6%;茶叶产量87吨,比上年增长47.5%。

畜牧业情况。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4202吨,比上年下降5.7%;禽蛋产量5282吨,比上年下降1.3%。生猪出栏1042500头,比上年下降11.6%;牛出栏58151头,比上年下降1.5%;家禽出栏2691436只,比上年下降6.1%。年末生猪存栏784700头,比上年下降9.4%;牛存栏83615头,比上年下降22.3%;家禽存栏1993678只,比上年下降8.2%。

农业生产条件。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9071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0.67万千瓦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6.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3%。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57973(实物量) 吨,其中:氮肥32137吨,磷肥10231吨,钾肥4994吨,复合肥10609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859吨,其中:地膜使用量785吨,地膜覆盖面积14315公顷,农用柴油使用量63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24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55549万元,比上年下降9.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4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1%。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1.3%,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7.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3.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年原煤产量完成618.41万吨,比上年下降13.9%,洗煤产量完成183.65万吨,比上年下降23.7%;发电量完成540256万度,比上年下降12.4%;水泥完成30.83万吨,比上年下降33.4%。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31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2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75064万元,比上年增长7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4.7%。签订合同额397148万元,比上年增长43.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8.8%。分三次产业看:一产增长83.9%,二产增长104.8%,三产增长70.4%。从投资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2.7%;产业投资增长118.0%;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3.4%。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5773万元,比上年下降37.4%;房屋施工面积468.2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商品房销售面积55.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7%;商品房销售额321909万元,比上年下降12.6%。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全年全县货运量完成256万吨,客运量完成285万人次。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3596公里,公交车路数21路,实有公交营运108辆,实有出租车701辆。

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42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7952户,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140部;移动电话用户达995003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783部。

六、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26107万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815万元,下降7.2%;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292万元,下降3.6%。全县批发业销售额365637万元,比上年增长9.7%;零售业销售额1403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住宿业营业额39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1.0%;餐饮业营业额1631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95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0808万元,增长15.5%。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501万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4116万元,比上年下降13.1%;非税收入完成103385万元,比上年增长93.8%。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98199万元,比上年增长0.2%。

金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4049872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住户存款2904122万元,增长  9.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3643034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住户贷款1952525万元,增长5.6%。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67所。全县学校占地面积808.29万平方米,其中:幼儿园65.15万平方米;小学278.00万平方米;初级中学85.86万平方米; 九年一贯制学校75.31万平方米;完全中学269.25万平方米;职业中学32.07万平方米;特殊学校2.42万平方米。全县在校学生总数333887人,其中:幼儿教育学生58966人;小学学生141004人;初中学生83024人;高中学生49033人;职业高级中学1397人;特殊教育学生463人。全县有专任教师18210人,其中:幼儿教育1673人;小学6028人;初级中学236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111人;完全中学5770人;职业中学180人;教师进修学校20人,特殊学校65人。

文化。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0.50万册(件),文化馆2个,文化站30个,文艺表演团体2个。

卫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共518个,其中:医院4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041张,其中:医院621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88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3张。全县卫生人员总数96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003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53人,管理人员499人,非医学类其他技术人员295人,工勤技能人员258人。全县传染病发病率298.20/10万。

九、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2.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3.0%。单位GDP能耗下降3.5%,能源消费总量为81.04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增长 1.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7.34 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下降6.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060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增长 7.2 %。居民能源消费量为 29.3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0.2 %。

生态环境。全年自然保护区面积2102公顷。污水处理厂3个,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9.0%;垃圾处理站7个,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5起,比上年增加6起,增长66.7%;死亡18人,比上年增加9人,增长100.0 %。

十、人口

常住人口。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27.04万人,城镇化率30.72%,出生率11.34‰,死亡率10.72‰,自然增长率0.63‰。

户籍人口。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72.46万人,总户数48.70万户,城镇化率31.5%,登记出生率12.52‰,登记死亡率4.25‰,自然增长率8.28‰。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85元,比上年增长5.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821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41元,比上年增长6.7%。

社会保险。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9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2.0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32万人。

社会救助。年末全县有城市低保14379户28043人,农村低保82915户141072人。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7385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金15050万元,农村低保金58805万元。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

3.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镇雄县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342.76亿元。

1.png

2.png

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