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咸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咸丰县统计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全力以赴稳增长、壮产业、防风险、惠民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3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5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33亿元,增长11.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49亿元,增长5.8%。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2024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6022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8:19.3:60.9调整为20.9:19.3:59.8,第一产业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保持持平,第三产业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0%。
年末全县实有市场主体38351户,比上年增长5.4%。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6357户,比上年增长12.5%;实有个体工商户30881户,比上年增长4.3%;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13户,比上年下降0.3%。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306户,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128户。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33.88亿元;林业产值4.06亿元;畜牧业产值13.97亿元;渔业产值0.04亿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3.5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3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3.7%;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9.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34万亩,比上年增长0.16%;粮食总产量20.04万吨,比上年增长0.2%。油料播种面积12.53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2.1万吨,比上年下降0.9%。烟叶(未加工烟草)播种面积3.93万亩,比上年下降14.1%;烟叶总产量0.49万吨,比上年下降15.5%。蔬菜播种面积29.69万亩,比上年增长2.5%;蔬菜产量28.65万吨,比上年增长3.5%。中草药材在地面积24.48万亩,比上年增长0.9%。年末实有茶园面积28.27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25.28万亩,全年茶叶产量1.32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共有各类果园面积22.16万亩,比上年下降2.3%;园林水果总产量2.19万吨,比上年增长2%。全年共出栏生猪43.86万头,比上年增长4.5%,猪肉总产量3.7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6.4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12万头,比上年下降17.5%。年末牛存栏1.95万头,羊存栏1.44万只。
“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20520公顷,“三品一标”农产品69个,当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333.33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0511吨,比上年减少4.4%。全县拥有农机15.3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4.43万千瓦。
表1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2024年 | 2023年 | 同比( ±%) |
1、粮食总产量 | 200400 | 200034 | 0.2 |
其中:稻谷 | 61818 | 61425 | 0.6 |
玉米 | 72560 | 72928 | -0.5 |
大豆 | 5588 | 6240 | -10.4 |
2、油料产量 | 21014 | 21214 | -0.9 |
3、烟叶产量 | 4899 | 5796 | -15.5 |
4、茶叶产量 | 13165 | 12640 | 4.2 |
5、水果产量 | 21930 | 21504 | 2.0 |
6、蔬菜产量 | 286477 | 276757 | 3.5 |
7、禽蛋产量 | 3238 | 2838 | 14.1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8.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9.4%,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3.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54亿元,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
表2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
(%) |
|
2024年 | 2023年 | |||
精制茶 | 吨 | 1765 | 2276 | -22.4 |
石灰石 | 吨 | 1222294 | 1164958 | 4.9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92654 | 252771 | -23.8 |
大米 | 吨 | 7168 | 10484 | -31.6 |
铸铁件 | 千米 | 600 | 509 | 18.0 |
建筑用天然石料 | 立方米 | 160125 | 154814 | 3.4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1979 | 4853 | -59.2 |
中空玻璃 | 平方米 | 138834 | 183423 | -24.3 |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 平方米 | 260655 | 253151 | 3.0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吨 | 78544 | 21249 | 269.6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8亿元,工业品产销率92.59%。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资质内建筑企业2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四、服务业
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7亿元,增长7.7%;金融业增加值5.47亿元,增长6.7%;房地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3.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65亿元,增长9.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0.2%。
全县通车公路里程8117公里,其中国道212公里、省道203公里、市道237公里、乡道1128公里、村道6274公里。按等级分,一级公路22公里、二级公路244公里、三级公路178公里、四级公路2944公里、等外级公路4665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7公里,全年运输旅客28.75万人次。年末共有公交5路、34辆,出租车200辆。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196.91万元,邮政业务营业收入1026.2万元,完成邮政行业寄递出口业务量240.8万件。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1万件,快递业务21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786.21万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93亿元,比上年增长0.7%。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1.89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3.96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15.83万户,光缆线路长度2.49万公里。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1.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民间投资增长25.2%。
全县具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企业14家。商品房施工面积83.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9.9%;商品房销售面积19.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其中住宅类销售面积9.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6%;商品房销售额8.51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额4.64亿元,比上年下降40.4%。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增长38.3%。从限上单位经营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2.4亿元,同比增长33.4%;乡村零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100.2%。
全年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3%,饮料类增长131.0%,烟酒类增长11.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6%,日用品类增长59.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4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4.0%,汽车类增长80.2%。
年末入驻“扶贫832”平台农业企业224家,全年“扶贫832”平台实现销售额0.86亿元。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出口额351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7%。全年招商引资总额31.42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402万美元。
七、能源
全县全社会用电量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9%。第一产业用电量0.15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2.96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1.54亿千瓦时。
八、旅游、文化和卫生健康
2024年咸丰圆满举办武陵文旅大会,成功举办全省村BA总决赛、森林马拉松、森林音乐节等活动,忠堡大捷纪念园进入省文旅厅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全县A级景区3个,其中4A景区2个。全年旅游接待人数871.01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33亿元,同比增长18.5%。
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8.1万册,书刊文献外借3.67万人次。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1个;体育场馆27个;艺术表演团队9个,其中专业院团1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县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5家,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9.6%。
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58个(含村卫生室),拥有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人员100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506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含卫生室)8.12张,每千人拥有医生(含助理)数3.25人。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8.8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62亿元,比上年增长6.7%,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教育支出7.3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6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9亿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0.47亿元,农林水支出12.32亿元。
全县共有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网点41个。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4.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其中住户存款176.72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7526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9.81亿元,增长14.7%。
全县共有保险机构18家,其中财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6家。保险机构网点19个,保险中介机构2家。全年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人身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2.61亿元,下降1.1%;财产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2.35亿元,增长56.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2.63亿元,增长35.6%。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1.71亿元,增长147.8%;财产险业务赔款0.92亿元,下降26.4%。
十、教育和科技
年末共有各类学校81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普通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中2所),小学2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573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98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1434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数),小学专任教师1012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8人。全县在校学生46119人(不含幼儿园),其中高中在校学生686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664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9302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小学在校生16252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1人。全县初中适龄人员入学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0%。全县幼儿园37所,专任教师464人,在校学生7398人。
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4.22亿元,其中37家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年专利授权139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全年举办少儿科技竞赛1次,参加人数1300人,少儿科技教育培训1次,参加人数620人。共有科技推广服务机构5家,农民技术协会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0人。全年登记科技成果7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47项,成交金额达8.38亿元。年末州级以上创新平台48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80911人,其中男性200490人、女性180421人,年底共140825户;全县常住人口30.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77%,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894人,出生率为4.72‰;死亡人口2422人,死亡率为6.04‰;自然增长率为-1.32‰。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82元,比上年增长5.0%;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8854元,比上年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4元,比上年增长6.3%;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4469元,比上年增长3.2%。
全年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364人、保障支出1018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9人、支出493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905人、支出9695万元。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4443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31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7132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5861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955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62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139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461人。
十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7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7平方米。年末共有垃圾中转站1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5%。
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4天,优良率为99.5%。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26ug/m³,比上年下降13.3%;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19ug/m³,比上年下降17.4%。城区重点环境噪声小于55dB的比例为89.6%。
全年平均气温15.9℃,比去年偏高0.6℃。平均累计降水量1332毫米,比去年偏少226.8毫米。平均雨日为165日,比去年偏少9日。平均日照时数1061小时,比去年偏少8小时。
注释: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及部门或行业公报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2023年及以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数据进行了修订。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
【4】本公报中相关数据来源说明:
本公报中价格指数及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州调查队;市场主体、科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品一标、农机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扶贫832”平台数据来自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电信业务、科技成果、外贸出口数据来自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招商及实际外商投资数据来自县招商服务中心;电力数据来自咸丰县供电公司;公路里程及运输、公交、出租车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铁路数据来自县发改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咸丰县分公司;广电、文化、体育和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县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咸丰县金融办;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咸丰监管支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宣传数据来自县科学技术协会;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来自县公安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社会保障、失业、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医疗、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数据来自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垃圾及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建设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咸丰县分局;天气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其余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