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红谷滩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济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931.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9亿元,下降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9.56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800.92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12.83:85.96,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6%、37.04%、64.7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0198元,增长0.6%。
财政收支: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77亿元,同比增长5.42%。税收收入23.97亿元,同比增长10.5%;非税收入12.8亿元,同比下降3%。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93亿元,增长0.1%。其中教育支出10.87亿元,增长1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4亿元,下降5.8%;医疗卫生支出2.17亿元,下降41.3%。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农业实现总产值17.49亿元,可比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10.89亿元,可比增长4.4%;林业产值0.17亿元,可比增长7.1%;牧业产值3.84亿元,可比增长-19.1%;渔业产值1.20亿元,可比增长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可比增长17.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735.4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769.9公顷,油料播种面积3967.0公顷。
农牧产品产量:全年粮食产量9.41万吨,其中,早稻产量2.44万吨,双季晚稻产量3.54万吨;全年蔬菜产量3.98万吨;油料产量0.69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0.84万吨,其中:猪肉产量0.34万吨;禽肉产量0.42万吨。生猪年末存栏2.66万头;生猪出栏4.11万头。家禽存笼150.13万羽;家禽出笼268.08万羽。禽蛋产量0.66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0.48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0.48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45亿元,比上年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4.4%;利润总额0.16亿元,同比下降32.98%。
建筑业:全年全区有资质建筑企业184家,实现增加值1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建筑业总产值12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建筑工程1050.0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5000万元以下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额占比为64.67:2.96:32.3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1.22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288.29亿元,同比下降3.2%。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类别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0.4%;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17%;书报杂志类比上年下降33.2%,汽车类比上年下降1.1%。全区规模大的商品类别主要为书报杂志类和汽车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40.05亿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4%;汽车类零售额93.81亿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98%。
商品交易市场:全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总摊位数95个,总成交额25.4亿元。
六、服务业
服务业: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66.64亿元,增长0.9%;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2.1%;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5.88亿元,增长9.9%;金融业增加值226.55亿元,增长1.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增加值61.57亿元,增长4.1%。
全年规上服务业单位253家,实现营业收入310.03亿元,同比增长1.2%。从各行业占比来看,商务服务业、道路运输业与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是全区重点服务业的支柱行业,分别占全行业收入的20.38%、19.95%与18.18%。从各行业发展速度来看,增速排名前列的分别是社会工作同比增长40.83%,卫生同比增长29.35%,居民服务业同比增长28.06%。
七、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实际使用外资5483万美元,同比下降47.19%。实际利用内资73.48亿元,同比下降41.57%。
对外贸易:全年区内外贸企业出口总额17.53亿元,同比下降54.3%。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2024年,全区共有区属义务教育学校51所,在校学生(小学54962人、初中14923人),教学班1131个,专职教师4276人。幼儿园(保育院)88所,在园幼儿18320人,教学班707个,专职教师1516人。
科技:2024年新认定高成长性企业3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总数达2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16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71家。2024年登记技术合同3542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0.8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3.91亿元,研发投入强度1.65%。
九、公共文化和医疗卫生
公共文化:2024年,全区公共文化场所258个,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次数总计293万余人次。建设完成10个孺子书房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开展送戏下乡活动100场,送电影下乡638场。组织开展“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暨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共476场。
医疗卫生:红谷滩区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共有411家,执业(助理)医师5187人,注册护士6795人,病床数7810张。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全年共清掏窨井座40643次,维修更换窨井1673座,维修人行道41948.13平方米,维修沥青路面57503.09平方米,维修补栽路沿石5268.26米,机械疏通下水道1532米,清运余土淤泥20238.8立方米。辖区小街巷维修安装路灯约63杆。
园林绿化:2024年全区绿化总面积为8359.1公顷,建成区绿化面积为373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7.25%;建成区绿地面积3484.50公顷,绿地覆盖率达44.14%;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396.43公顷,防护绿地面积为313公顷,广场用地面积为115公顷,附属绿地面积为734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6.1平方米。
环境保护: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26.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4.3%,同比改善1.1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辖区内共布设声功能区噪声监控点位3个,昼间达标率94%,夜间达标率6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24年11月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80172人,其中城镇人口353488人,乡村人口126684人,城镇化率达到73.62%,其中男性242336人,女性237836人。出生人口5633人,其中男性3073人,出生率为10.17‰,死亡人口890人,死亡率为1.85‰,自然增长率为9.88‰。
人民生活: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53元,比上年增加2414元,同比增长4.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52元,比上年增加1583元,同比增长6.12%。
社会治安:2024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16起,侦查经济案件51起,暂扣涉案资金140.74万元。
安全生产:2024年全年未发生较大、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一般安全责任事故8起(含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因事故造成8人死亡。
城镇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86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65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856.4万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344人次。
社会保障: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3329人,基金征缴9.62亿元;全区基本医保参保总人数290149人,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54967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3518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105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075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9835人。
城镇居民生活保障最低标准提高到965元/月;年末纳入兜底保障人员5559人,其中特困户272人,低保户5287人;累计发放低保生活费4477.13万元,特困人员生活费437.58万元,护理费83.71万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以2023年修订后的数据为基数。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五经普后的修订数。
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由于未反馈2024年数据,暂使用2023年反馈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工局;文化数据来自区文广新旅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数据来自区城管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民政局;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户籍人口、社会治安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