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聚焦“两个千亿”、深化“产业强区、富民强村”,全力实施经济发展提速增效行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一、综合

2024年,六合区(不含江北新区直管区,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4.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71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78.2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19.66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329.22亿元,同比增长5.7%。按常住人口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753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40.7:48.1。

二、农业

2024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83.41亿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4.0%。实现农业总产值1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7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 %;林业产值6.68亿元,比上年下降3.3%;牧业产值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渔业产值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4.2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9.94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41.48万吨,其中:稻谷28.28万吨,小麦11.33万吨。油料总产1.65万吨,蔬菜产量72.54万吨。生猪出栏5.14万头,家禽出栏681.94万只,肉类总产量1582吨,禽蛋总产量5317吨。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24年,4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89.14亿元。2024年底,全区共有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产值248.1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1%。

2024年末,前十大行业的累计产值和增速分别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174.12亿元,同比下降1.2%;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57.29亿元,同比增长13.9%;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54.0亿元,同比增长27.0%;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产值34.46亿元,同比增长14.7%;金属制品业产值33.38亿元,同比增长0.9%;汽车制造业产值25.37亿元,同比增长2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20.55亿元,同比下降11.7%;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19.70亿元,同比增长2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9.39亿元,同比下降17.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9.14亿元,同比增长4.0%。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3.76亿元,实现利税13.6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6.90亿元。实现利润在亿元以上企业有2家,共实现利润2.31亿元;141家亏损企业共发生亏损14.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的3大支柱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49.0亿元,占总量的48.5%,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7.7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8.28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2.98亿元。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28.6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7%;全年主要消耗热力15419.85亿千焦、天然气2835万立方米、电力9.83亿千瓦时。

2024年末,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7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59.59亿元,同比增长6.0%;竣工产值85.44亿元,同比下降8.6%,竣工率达53.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2.7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7.3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8万平方米;营业收入101.23亿元,利润总额2.26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2024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0.5%。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7.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9.2%(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2.8%,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6%(除房地产开发投资)。

2024年,房地产开发资质以上单位39家,开发房屋施工面积290.14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商品房销售额44.50亿元,同比下降26.4%,商品房住宅销售套数6174套。

五、贸易、外向型经济及规上服务业

2024年,全区实现销售额75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4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9.2%,零售业销售额2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住宿业销售额1.78亿元,比上年增长9.8%,餐饮业销售额3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年末限上单位500家,实现限上销售额3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27.44亿元,比上年增长8.3%,限上零售业销售额7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限上住宿业销售额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限上餐饮业销售额6.3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限上零售额10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85亿元,比上年增长7.9%。

2024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289万美元,同比下降15.2%;协议注册外资3944万美元。新设外商投资项目13个,增资项目1个。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4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进口15.6亿元,同比下降1.2%,出口58.4亿元,同比增长8.7%。服务贸易进出口实现7522万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4000万美元,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8650万美元。

2024年1-12月,全区17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71亿元,同比增长8.8 %;其中134家参与GDP核算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96亿元,同比增长8.2%。

六、交通、供电

2024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380.94公里,内河通航里程92.14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2830.63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586.18万吨。

2024年,全区全社会用电28.1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1.12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37亿千瓦时。

七、财政、金融

2024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73.59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税务部门完成收入53.62亿元,比上年下降6.6%;财政部门完成1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68亿元,同口径增长1.2%。其中:税务部门完成收入30.75亿元,比上年下降5.7%。财政部门完成1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6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教育支出23.42亿元,比上年下降0.9%;卫生健康支出8.77亿元,比上年下降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社区支出7.96亿元,比上年下降13.7%。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2.21亿元。

2024年,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4284.68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097.45亿元,同比下降4.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87.23亿元,同比增长11.2%。

八、教育、卫生

2024年,全区拥有学校125所(含中小学56所、幼儿园68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其中:普通中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28所、特殊教育1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在校学生总数79987人,中小学毕业班学生总数14552人,幼儿园毕业班学生总数5401人。中小学教职工5400人,其中专任教师4818人。拥有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4103人,从事幼教工作2425人,其中:园长61人、教师1208人、保育员554人、保健员125人、行政人员100人、教辅人员56人、工勤人员321人。

2024年末,全区卫生机构数246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服务中心19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213个。全区共有床位数1920张;卫生技术人员4174人,其中:执业医师1538人、执业助理医师351人、注册护士1638人、药剂人员220人、检验人143人、其他人员260人。区街诊所66个,人员总数248人;村卫生室107个,医生数266人。

九、文化旅游、体育、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8.3万余册;文化馆1个,举办展览519次,组织文艺活动2372次。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8.26平方米,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086.55平方米。2024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量0.07亿元,增速0.17%。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720.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1.95亿元。

2024年参加省市体育比赛32次,举办区级体育比赛10场,参加省市体育比赛获奖牌191枚。全年参加各种体育比赛人数5.7万人次,观看各种体育比赛人数10万人次。

2024年,全年实施临时救助424户772人;全区养老机构29个,其中特困供养机构数10个。截至2024年12月,全区共有低保户3190户4587人,享受基本分类保障生活补贴的困难儿童488人,城市集中供养21人,分散供养62人,农村集中供养605人,分散供养2576人。

2024年,城乡低保标准:1-6月城乡低保标准为1050元/月,7-12月为1080元/月。城市特困供养标准按低保标准2倍,农村特困集中供养标准按低保标准1.5倍、分散供养标准按低保标准1.3倍执行。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8473人,落实“宁聚计划”“聚合计划”,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025人,支持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新创业215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稳定就业6932人。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计发标准调整至596元。

2024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老年居民每人每年1810元,其中个人缴费540元,财政补助1270元;其他居民每人每年1830元,其中个人缴费640元,财政补助1190元;学生儿童每人每年1440元,其中个人缴费280元,财政补助1160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

2024年末,全区居民总户数为247078户,年末户籍总人口680047人。全年出生3499人,出生率5.15‰;死亡4981人,死亡率7.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7‰。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4.0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55.5%。

据抽样调查,2024年六合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69元,同比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98元,同比增长3.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458元,恩格尔系数2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4元,同比增长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169元,恩格尔系数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