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国家统计局宜兴调查队

  2025年5月15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宜兴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拼搏奋进、砥砺前行,认真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以扎实举措扩内需、稳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生福祉稳步增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稳步前进。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55.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14万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1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244.33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58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2.4:50.7:46.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14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189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714人。

  年末全市登记的各类企业7.49万户,其中内资企业7.41万户,外商投资企业765户。当年新登记各类企业7251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6.6%,居住价格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9%,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7.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8%。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1.6

  #食品烟酒

  0.9

  衣着

  6.6

  居住

  0.9

  生活用品及服务

  3.3

  交通和通信

  -1.9

  教育文化和娱乐

  0.7

  医疗保健

  7.2

  其他用品和服务

  3.8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36.00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夏粮总产量11.99万吨,比上年增长1.2%;秋粮总产量24.01万吨,比上年下降0.5%。油料总产量5560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油菜籽总产量5023吨,比上年增长7.6%。茶叶总产量4156吨,比上年增长5.5%;水果总产量36277吨,比上年增长8.8%;干果总产量1971吨,比上年增长23.5%。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0.55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下降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46万亩,比上年增加0.22万亩,增长0.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81万亩,比上年增加0.47万亩,增长1.5%。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36万亩,比上年增加0.15万亩,增长4.7%。

  全年猪肉产量5590吨,比上年增长12.7%;禽肉产量933吨,比上年下降49.9%。猪年末存栏数7.60万头,比上年增长24.9%。肉猪出栏数6.92万头,比上年增长7.1%。全年水产品产量71046吨,比上年下降1.6%。

  表2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减(±%)

  粮食

  360026

  0.0

  油料

  5560

  6.9

  #油菜籽

  5023

  7.6

  茶叶

  4156

  5.5

  水果

  36277

  8.8

  干果

  1971

  23.5

  猪肉

  5590

  12.7

  禽肉

  933

  -49.9

  水产品

  71046

  -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1663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实现产值5719.6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完成营业收入5098.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加值可比价增长6.0%。全市规上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实现产值4673.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规上工业比重81.7%。全市工业总产值前100强企业完成产值4094.3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574家,比上年增加26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85家,比上年增加7家;超100亿元企业11家,与上年持平。

  表3  2024年规上工业重点行业产值完成情况

  名  称

  产值累计

  (亿元)

  占比

  (%)

  比上年增减

  (±%)

  规上工业合计

  5719.68

  100.0

  5.5

  六大行业合计

  4673.02

  81.7

  6.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930.09

  33.7

  1.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83.32

  15.4

  12.3

  金属制品业

  855.99

  15.0

  7.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68.67

  6.4

  2.0

  专用设备制造业

  359.71

  6.3

  31.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75.24

  4.8

  -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494.7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8%;万元产值能耗0.09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0.7%。五大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综合能耗418.9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8%,占全市规上工业总能耗的84.7%。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8.58亿元,可比价增长5.6%;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95.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2.9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4%;第二产业投资355.34亿元,比上年增长9.9%;第三产业投资34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3.40亿元,比上年下降15.4%。房屋施工面积812.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房屋竣工面积147.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2.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7%;商品房销售额134.42亿元,比上年下降6.4%。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7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下降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化妆品类下降3.9%,金银珠宝类下降16.4%,日用品类增长6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中西药品类增长10.9%,家具类增长2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0.2%,汽车类下降5.3%。

  六、开放型经济

  全市新增外资项目41个,其中新设项目32个,增资项目9个。累计增加合同外资6.38亿美元(不含减资),比上年增长65.0%。全年完成实际使用外资2.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8%。全年新设外资高技术产业项目17个,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6174万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22.6%。

  全市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66.58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87.92亿元,比上年下降8.8%;进口总额27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全市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完成在岸外包执行额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

  全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56亿美元,累计境外投资备案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49亿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64公里,比上年增长3.1%,内河航道里程610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9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公路客运周转量31913万人公里。宜马快速通道等“三路工程”建成通车,锡宜高速改扩建进度过半,锡宜S2线开工建设,锡宜一体化进程提速。盐泰锡常宜铁路正式开建,宜长高速阳羡度假区互通建成投用,全市首个内河短支航道项目启动建设,开通直达上海、苏州、无锡直升机商用航线。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3.52亿元,比上年下降13.7%;电信业务总收入22.31亿元,比上年下降0.5%。互联网用户100.50万户,比上年下降0.5%。固定普通话机用户20.46万户,比上年减少1.04万户,下降4.8%。移动电话194.72万部,比上年增加13.06万部,增长7.2%。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458.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接待海外游客64653人次,比上年增长182.6%。全市拥有等级旅游景区10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2家。年末全市星级宾馆5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1家。全市拥有旅行社32家。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47亿元,比上年下降1.6%。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421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4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237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463.19亿元,比上年下降4.7%。贷款中,住户贷款余额661.99亿元,比上年增长0.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77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收入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人寿险收入51.51亿元,比上年增长9.6%。保险赔款支出3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寿保险赔款支出2.56亿元,比上年下降2.6%。

  全市累计上市公司34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总量7541件,比上年下降0.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8.44件。年内有效高新技术企业9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740家。新增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技技术奖5项,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79.48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1.6%。

  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0所,全年招生5976人,在校学生16426人;普通初中37所,全年招生12339人,在校学生33543人;小学58所,全年招生10848人,在校学生74458人;幼儿园112所,全年入园幼儿6434人,在园幼儿24762人。中等技术学校2所,全年招生2303人,在校学生700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54人,在校学生203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宗教

  年末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馆)19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8万册;电影放映单位25个,放映场次23.7万次,票房收入5560.95万元。市文化中心各场馆到馆总人数288.5万人次,线上服务358.5万人次,共举办各类活动及培训2114场,接待各类参观团体914批次,共计4.9万人次。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2家,其中公立医院8家、公共卫生机构8家、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0758人,其中注册医师4405名,注册护士5188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44人。编制床位7177张,实际开放床位数7388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7张。市妇幼保健院入选国家婚前保健、妇幼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市第五人民医院挂牌“无锡市人民医院周铁分部”。市中医医院停车楼建成投用,新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投运,12家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创成36家甲级村卫生院。完成癌症防控行动丁蜀镇试点工作。

  全市有室外体育场4210个、室内体育场1678个、游泳池71个。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7.75万平方米,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6.12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9.9人,全市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8%。全年举办全国性赛事4项、省级比赛7项,县(市)级25次。成功举办2024中国家庭帆船赛(宜兴站)、无锡宜兴2024阳羡100越野挑战赛、2024第二十五届太湖国际风筝邀请赛暨全国风筝精英赛(宜兴站)、2024年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等4项国家级体育赛事。全年体育彩票销售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宗教活动场所63处,共有备案教职人员151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05.40万人,年末总户数37.96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78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9.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22%。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66元,比上年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65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90元,比上年增长5.6%。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160元,比上年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472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062元,比上年增长7.7%。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23万人,比上年下降10.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77万人,比上年增长0.1%;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1.13万人,比上年增长1.9%;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9.60万人,比上年增长1.1%。月低保标准1095元,月最低工资标准2490元。

  年末全市享受定期定量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5646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96亿元,比上年减少0.4%。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5018.77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1718.37万元,定向捐款2069.74万元,企业认捐到账890.5万元。市慈善会救助困难群众、学生约12.41万人,救助支出6395.53万元。

  全年累计抽检监测各类食品13980批次,每千人抽检率10.87批次,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8.5%。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和平安宜兴建设

  全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45.71公顷,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97.22公顷,经营性用地128.51公顷,其他用地419.98公顷。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45.8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7%。其中工业用电量104.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4%。

  全市PM2.5平均浓度26.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6.1%,比上年提升3.9个百分点。深化9条主要入湖河道整治提升,4条水质达Ⅱ类、较上年增加3条。3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优Ⅱ比例分别达93.5%、29%,太湖宜兴水域水质实现2007年以来最优。

  年内城区新增绿地面积40.7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9%。

  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3起,死亡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2人/亿元。

  平安宜兴建设持续推进。持续升级“五站一中心、城区全覆盖”街面巡控格局,不断强化“站舟车摩航”屯警街面、攻势巡防,城区重要敏感警情平均到场时间继续缩短,街面可防性案件较前三年平均值压降11.93%。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历史数据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2、2024年公路客运周转量统计口径有变化,故无法计算增速。

  3、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4、部分数据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企业登记、质检、食品安全、专利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绿化数据来自住房城乡建设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局;公路、水路交通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电信业务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各通信公司;文化数据、体育数据、旅游数据来自宣传部、文体广电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上市公司数据来自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保险数据来自金融协会;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宗教数据来自统战部;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民政局;国家优抚补助数据来自退役军人事务局;用地数据来自自然资源规划局;电力消耗数据来自供电公司;环保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平安宜兴数据来自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