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巩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和郑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三标”引领,全面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全力以赴推政策、抓项目、强服务,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5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665.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为1.5:63.3:35.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0.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5.1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8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8.89%,比上年末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25‰,人口死亡率为8.87‰,自然增长率为-0.6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1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91人。
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税收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5.0%,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4.3%,;市本级收入27.3亿元,增长1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亿元,下降7.6%。
二、农 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77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1.7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6.2万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夏粮产量8.2万吨,秋粮产量8万吨。蔬菜产量2.29万吨;园林水果产量2.21万吨;油料产量0.44万吨;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47万吨,下降16.5 %;禽蛋产量0.48万吨,下降5.9%;牛奶产量 0.47万吨,下降11.3%;年末生猪存栏10.23万头,下降14.8%;全年生猪出栏16.8万头,下降1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1.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3%;轻、重工业比例为1.2:98.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分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3%,集体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3%,私人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79.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2.0%;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4.6%。
规模工业增加值居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同比增长13.5%,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以下简称占比)为7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1%,占比5.5%;金属制品业增长18.4%,占比3.7%;电力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7%,占比2.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占比2.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三升三降”。
表1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58.0亿元,比上年下降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49.5%,第二产业增长23.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3.2%(制造业增长14.2%);第三产业下降2.1%。民间投资增长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2.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3.9%。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301.5亿元,增长5.3%;乡村31.3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233.7亿元,增长5.5%;住宿餐饮业99.0亿元,增长7.5%。
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2.5%,金银珠宝类增长6.4%,日用品类增长35.5%,书报杂志类增长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1.0%,通讯器材类增长3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3%,汽车类下降15.4%。
六、金融和证券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52.8亿元,比年初增加41.4亿元,比年初增长5.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29.4亿元,比年初增加65.4亿元,比年初增长14.1%。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3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3只,其中A股3只。新三板挂牌公司3家。
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11元,比上年增长5.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02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08元,增长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24,比上年缩小0.03。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896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108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43元,增长7.3%。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9.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1万人次。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万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0万人。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2.7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54.6万元,救助2.4万人次。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98.8万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50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465.9万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8040人。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9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8个。社会服务床位3248张,其中养老床位3236张。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810人,在校生44587人,毕业生12191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914人,在校生2823人,毕业生1250人。普通高中招生6609人,在校生18896人,毕业生4787人。初中招生9119人,在校生27230人,毕业生9076人。小学招生9586人,在校生58855人,毕业生9143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22人,在校生22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321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个,高新技术企业235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88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4亿元。全年授权专利件1544件,其中发明专利126件。
年末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184台件。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165家。区域气象观测站35个。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0%。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03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5亿元。年末A级景区15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4处;国际国内旅行社9家。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7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专科疾病防治医院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296张,其中,医院4089张。卫生技术人员648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91人,注册护士3016人。乡镇卫生院15个,床位970张,卫生技术人员904人。
全市共有体育馆2个,体育场地设施2871个。全年组织群体性大型竞赛活动15次。
十、资源和环境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共21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7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4种。
全年共营造林54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3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842.7公顷,森林公园2个,森林覆盖率35.3%。
全年平均气温为16.4℃。年降水量497.3毫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6天。PM10平均浓度7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
注:
1.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均未扣除物价因素。
4.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文化、旅游、体育数据、广播电台、电视台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博物馆、文物保护数据来自市文物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普通高等教育数据来自郑州商学院和郑州城建职业学院,其他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企业技术中心数据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专利、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城乡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数据来自郑州市医疗保障局巩义分局;就业、城镇养老、失业等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资源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环保数据来自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巩义分局;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巩义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