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旗“闯新路、走在前,建设核心区、冲刺百强县”的攻坚之年,全旗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24年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2.5亿元,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80.6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94.4亿元,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6:79.7:1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3036元,同比增长4.6%。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全旗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354420.13万元,同比下降2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7932.34万元,同比增加151%;上划中央税收收入486702.57万元,同比下降55.7%;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352997.14万元,同比下降59.8%;上划市级税收收入236788.08万元,同比下降65.1%。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5663万元,同比增长75.3%。其中,教育支出82144万元,同比下降6.1%;科学技术支出20134万元,同比增长152.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4346万元,同比增长2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594万元,同比增长10.6%;卫生健康支出31730万元,同比下降29.3%;节能环保支出24826万元,同比增长37.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1966万元,同比增长127.9%;农林水事务支出115414万元,同比下降25.8%;交通运输支出76918万元,同比增长111.5%。
图3:2020-2024年地区财政总收入(亿元)

2024年全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5.7%;林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19.9%;牧业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5.0%;渔业产值0.3亿元,同比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7.5%。
图4:2020-202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


全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8.7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5%。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总产值同比增长1.04%;销售产值同比增长0.53%。工业产品产销率100%,同比增长0.5%。
图6:2020-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包括天然气)实现营业收入549.3亿元,同比增长0.4%;利税总额153.2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4.4%;研发费用4.7亿元,同比增长46.9%。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较上年减少0.18元,单位成本费用减少0.32元。
表1: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5%。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6%,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78.2%。全旗在库投资项目155项(含年内新入库53项),其中: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61项。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7.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0.02%。
图7: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比重

五、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8亿元,同比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3亿元,同比增长2.8%;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3%;金融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13.1%;房地产业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4.4%。全年2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8亿元,同比下降13.42%。
图8:2024年服务业部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

2024年年底,全旗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28公里,全旗公路密度达到38.7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总里程49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达到28万余人次,货运量达到3616万吨,同比增长113.46%,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32536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13.4%;铁路客运量达到5万余人次,货运量达到2705万吨,同比下降8.92%。全旗拥有出租车200辆,客运车80辆,公交车36辆。
表2: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增速

六、国内贸易
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亿元,同比增长7.7%。按销售区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1亿元,同比增长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8.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5.2亿元,同比增长7.4%;餐饮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9.2%。
图9:2020-2024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七、金融
2024年全旗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3.03亿元,同比增长35.3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5.93亿元,同比增长11.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2.17亿元,同比增长37.94%。全旗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4.21亿元,同比下降1.9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53%,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1.48%。
表3:2024年全旗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2023年,全旗R&D经费支出总额2.62亿元,同比增长7.38%,在全市占比5.09%。R&D投入强度0.52%,较上年增长0.02个百分点。
2024年乌审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所,其中小学1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公办幼儿园15所、民办幼儿园6所。共有在校生25024人,其中:幼儿园5142人,小学11916人,初中4906人,高中1813人,中职1247人。共有教职工2915人,其中专任教师2295人。
2024年末,全旗专业文艺团队2个(乌兰牧骑、马头琴乐团),文化馆(包括1个总馆、6个分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
全旗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5家。其中:公立医院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3家(苏木镇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6家;村卫生室60家)、民营医院5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16张,其中:公立医院730张(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2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6张)民营医院286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人数171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08人(含执业(助理)医师480人、注册护士503人、药师、技师、公共卫生类等人员268人),管理岗位等人员157人。
表4:2024年全旗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分布情况

全旗集中供热面积742.95万平方米。全旗污水处理率达98.98%,燃气普及率达99.6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绿地率达到42.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07平方米。
图10:2020-2024年全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按户籍人口划分,年末全旗总人口为11860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28人,其中少数民族34768人,占全旗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29.32%。年末常住人口达16.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2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41%。
城镇新增就业1178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60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20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0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02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713元,同比增长5.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07元,同比增长6.5%。
表5: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6.5%,农村牧区为33.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55平方米,农村牧区人均住房面积46.17平方米。
2024年年末,全旗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9911人、26798人,26782人。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数据为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反馈数据;铁路、公路客货运量数据来自铁航办和交通运输局;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体育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社会保险等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住建部门;环境保护数据来自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乌审旗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