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区统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加强统计法治建设,强化统计服务,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GDP)[2]106.7亿元,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6.3亿元,同比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同比增长6.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36.7:55.6调整为7.7:34:58.3。按常住人口算,全区人均GDP达到65118元,同比增长4.1%。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612.5公顷,比上年增长0.2 %;油料种植面积1602.8公顷,增长0.02 %;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457公顷,增长2%;瓜果类种植面积988.4公顷,增长5%;园林水果种植面积418.3公顷,下降37%。全年粮食产量 12.2万吨,增长1.7%;油料产量3443.4吨,增长4.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8177.7吨,增长3.2%;瓜果类产量28169.1吨,增长4.4%;园林水果产量18232.7吨,增长14.6%。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7263头,比上年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17179头,增长2%。肉类总产量4381吨,下降9.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58吨,下降16.3%。禽蛋产量5626吨,下降0.3%。牛奶产量11383吨,增长12.2%。

2024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绝对数(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2866 1.7
油料 3443.4 4.3
   油菜籽 3443.4 4.3
蔬菜及食用菌 98177.7 3.2
水果 46401.8 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6.3%,大中型工业企业下降1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7%。分门类看,制造业下降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分行业看,2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1个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7.4%,金属制品业增长44.5%,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3.2%。

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0.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49.5%和54.0%。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大米 4616 47.1
  熟肉制品 1495.86 1.3
  乳制品◆ 3089 -67.3
  ◆液体乳 0 -100.0
  ◆固体及半固体乳制品△ 3089 20.6
  其中:△乳粉○ 3089 20.6
  饮料酒◇ 千升 25898 1.8
  ◇啤酒 千升 25898 1.8
  服装◆ 万件 812.2 7.5
  ◆梭织服装△ 万件 812.2 7.5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5388 26.7
  初级形态塑料◇ 1276.43 -15.3
  ◇聚苯乙烯树脂 136.51 -76.8
  ◇ABS树脂 1139.92 24.0
  中成药 0 -100.0
  水泥◇ 1271959.91 -9.2
  其中:◇强度等级42.5水泥(含R型) 1185906.43 -5.2
  石灰◇ 160362.18 -1.8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348729.54 -10.3
  水泥混凝土电杆 13283 10.9
  石膏板 万平方米 1184 1.7
  砖 万块 3519.82 72.9
  钢丝绳 579.6 1.3
  液压元件 9883 17.3
  滚动轴承 万套 2259.84 20.1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台(套) 80 56.9
  矿山专用设备 26446 -39.4
  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 5037 -17.0
  印刷专用设备 34.46 -73.6
  变压器◇ 千伏安 53401 -55.0
  高压开关板 368 -16.9
  低压开关板 1124 -56.7
  高压开关设备(11万伏以上) 22  
  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 台(套) 10 -76.7
  电力电缆 千米 54326.08 4.8
  铅酸蓄电池 千伏安时 28534.51 -42.0
  灯具及照明装置 套(台、个) 2085 -11.3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台(套) 42589 -35.1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 10421 6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4.4亿元,比上年下降18.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4亿元,上升1.0%;股份制企业4.9亿元,下降1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0.6亿元,增长312.1%;私营企业0.4亿元,增长3.7%。分门类看,制造业3.3亿元,下降3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亿元,增长22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1元,比上年减少1.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1家,比上年减少2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8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2.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115平方米,减少10.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2.6%。工业投资增长69.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7.8%,制造业投资增长52.9%。

2024年全区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17.6
制造业 52.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96.2
批发和零售业 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4
住宿和餐饮业 -74.5
房地产业 -59.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24.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1
教育 -77.5
卫生和社会工作 886.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5.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亿元,比上年下降50.8%。商品房销售面积19.3万平方米,增长4.7%。

五、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16亿元,比上年下降4.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按经营地统计,区属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29亿元,下降6.1%;经开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9.9亿元,下降4.4%。

202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71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出口2697.5万美元,增长205%;进口15.1万美元,下降60%。

六、财政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99万元,下降9.74%。其中,税收收入36679万元,下降17.98%,其中增值税下降23.67%,企业所得税下降12.13%。财政支出97245万元,增长23.5%。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12686万元,增长6.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056万元,增长343.1%;卫生健康支出5830万元,上升16.4%;科学技术支出302万元,增长2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2万元,增长23.3%;交通运输支出37万元,下降74.7%。农林水支出11643万元,增长14.9%。

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81元,比上年增长3.9%;人均消费支出26743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0元,比上年增长5.5%;人均消费支出19683元,增长6.4%。

2020年-2024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序号 年 度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绝对值(元) 增速(%) 绝对值(元) 增速(%)
1 2020 39915 0.7 17672 8.7
2 2021 43682 9.4 19584 10.8
3 2022 45578 4.3 20864 6.5
4 2023 47806 4.2 22276 6.8
5 2024 49681 3.9 23500 5.5

2024年,全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为4.51万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3人,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登记1962人。

2024年,全区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0.976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756.329万元;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584万人次,发放资金1963.919万元。

八、卫生和教育

2024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88个,其中市级综合医院1家,市级专科医院1家,民营医院2家,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个,村卫生室42个,诊所13个,门诊部6个,医务室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0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2人,注册护士553人,床位1025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400932人次。

2024年末全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所。普通高中3所。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782人,其中初中3463人,小学6319人。幼儿园在园学生2327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

九、环境

2024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4.085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3,同比下降12.5%;PM10平均浓度为52.4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2,同比下降21.3%;优良天数比率85.9%,排名全市第4,同比上升7.0%。全区国考地表水断面年均值达标。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主要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