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是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的攻坚之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发展持续增效,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先、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20亿元、362.07亿元和163.23亿元,分别增长2.3%、13.9%和2.3%。三次产业结构为2.8:67.0:30.2。

 

 

 

 

 

图1:2020年-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0.3%,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六涨二跌”。

表1: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区
居民消费价格 0.3
    其中:食品烟酒 -1.0
          衣着 1.5
          居住 0.5
          生活用品及服务 0.1
          交通和通信 -0.9
          教育文化和娱乐 1.3
          医疗保健 3.1
          其他用品和服务 3.1

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14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4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55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25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调解成功率86.8%。2024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8亿元,扶持创业619人,带动就业1013人。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573户,比上年增长21.9%。其中,新登记企业类2871户,增长59.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5643户,增长18.3%。其中,企业类18011户,增长30.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实现农业增加值16.68亿元(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81万亩,比上年增长0.65%;油料种植面积22.21万亩,比上年减少1.81万亩,其中,油菜播面20.28万亩,同比下降7.6%。蔬菜面积5.84万亩(复种面积),比上年增加0.14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3.32万吨,比上年增加0.02万吨;油料总产量3.54万吨,比上年减少0.32万吨;蔬菜产量13.5万吨,比上年增加0.22万吨;水果(含瓜果类)产量2.01万吨,比上年增加0.35万吨。

表2:2024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3.32 0.15
    #夏收粮食 0.14 -0.2
     秋收粮食 13.18 0.02
油料 3.54 -8.4
    #油菜籽 3.14 -8.6
蔬菜 13.5 1.65
水果(含果用瓜) 2.01 21.16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17万吨,比上年下降9.57%。其中,猪肉产量0.74万吨,下降8.7%;牛肉产量0.06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0.0048万吨,下降13.0%;禽肉产量0.35万吨,下降10.2%。禽蛋产量0.62万吨,增长27.5%。全年生猪出栏9.32万头,同比下降9.1 %;家禽出笼266.15万只,下降11.2 %;年末大牲畜存栏6.8万头,下降9.45%;家禽存笼140.18万只,下降25.3%;生猪存栏6.35万头,下降9.5%。

全年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增长4.55%。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7.2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3%。机耕面积219.09万亩,机播面积6.46万亩,机收面积216.8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见表3)。新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拉动全区产值增长6.7个百分点。全区29个行业大类,20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9%;74个行业中类,41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55%。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5%。从全区三大千亿产业发展来看,以锂电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70.96亿元,同比增长28.2%,营业收入858.98亿元,同比增长30.5%;以汽车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524.62亿元,同比增长49.8%,营业收入530.19亿元,同比增长48.8%;以循环为特色的绿色化工产业实现产值560.49亿元,同比增长10.5%,营业收入569.54亿元,同比增长11.5%。

表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指           标 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产销率(±%)
工业增加值 17.6 100.07
在总计中: 轻工业 28.0 102.44
      重工业 14.9 99.15
在总计中: 国有企业 - -
股份制企业 14.6 100.34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35.1 99.01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3.6 100.00
在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 4.7 100.11
在总计中:非公有工业 23.5 100.06
在总计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16.0 100.17

表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2024年 同比(±%)
原油加工 万吨 620.67 7.1
柴油 万吨 129.46 -2.0
汽油 万吨 199.68 4.2
硫酸 万吨 9.98 -9.7
发电量 亿千瓦时 65.93 0.3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41.06 9.6
服装 万件 4327.7 -12.3
非织造布 万吨 4.54 17.0
锂离子电池 万只 109986.32 101.9
石膏板 万平方米 2275.91 11.4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871.15 19.0
夹层玻璃 万平方米 617.87 6.8
玻璃包装容器 万吨 16.38 -4.1
轮胎 万条 1096.54 17.4
汽车 160270 52.1
    其中:新能源汽车 101315 164.4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 127938 80.7
    载货汽车 26219 -15.1
    多功能乘用车 6113 67.6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万平方米 6886.36 -1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024亿元,同比增长28.0%;人均营业收入达326.5万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总额110.2亿元,同比增长32.0%;实现主营活动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39.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4%,较上年同期提高0.16个百分点;实现税金总额132.2亿元,同比增长5.7%;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236.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1元;总资产周转天数152.4天,较上年同期减少18.1天;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4.24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86元。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全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全年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66家,比上年增加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44亿元,同比增长4.3%。建筑业竣工产值22.30亿元,同比下降13.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54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17万平方米,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22.61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7.78亿元,同比增长4.5 %;利润总额12.51亿元,增长2.0%(见表5)。

表5: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行业 单位数(个) 营业收入(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服务业 61 37.78 4.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2 22.97 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0.63 21.3
房地产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 4 1.36 16.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 9.35 6.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 1.03 -8.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1.53 44.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 0.43 1.9
教育 1 0.13 -14.1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 0.35 -0.2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83.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5%,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8.9%。

图2:2024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

表6: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合计 8.0 房地产业 -22.8
农林牧渔业 -81.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7.6
采矿业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42.9
制造业 5.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4.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4.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7.8
批发和零售业 16.5 教育 7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9.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5.4
住宿和餐饮业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7.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1
金融业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48亿元,同比下降32.7%。其中住宅投资同比下降36.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下降34.5%。房屋施工面积30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2%;房屋竣工面积45.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5%。商品房销售面积38.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9%;商品房待售面积40.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41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限上零售额104.58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限上零售额101.77亿元,增长2.3%;乡村消费品限上零售额2.81亿元,增长12.5%。按消费类型统计,限上商品零售额101.18亿元,增长2.7%,限上餐饮收入3.41亿元,增长0.3%。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45.6%,33.7%、32.0%。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32.48亿元,同比下降26.0%;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10.12 亿元,同比增长2.5%;限上住宿业营业额0.84亿元,同比下降3.0%;限上餐饮业营业额3.72亿元,同比增长0.6%。

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商品销售额3.97亿元,同比增长23.8%,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3.8%。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32.4%,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56%,其中,出口总额70.4亿元,同比增长37.2%,占全市的47%,进口总额43.6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市的79%。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97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41亿元,同比下降0.5%。规模以上道路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22.06 亿元,同比增长2.7 %。年末公路里程1198.35公里,比上年增长0.72%,其中,等级公路里程(包括一、二、三、四等)1198.3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36.596公里,建成通组公路8.604公里。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45239万元,同比增长30.7%。按部门分,税务部门完成601371万元;财政部门完成43868万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601万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税收收入236881万元,同比增长1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357万元,同比增长59.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92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835万元,教育支出46504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2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09373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2914万元、卫生和健康支出1331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70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3073万元。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0.57亿元,比年初增加37.57亿元;贷款余额358.24亿元,比年初增加38.5亿元。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3.76亿元,比上年增长5.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其中,小学14所、初中4所、职业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在校学生总数36643人,其中,小学24976人、初中9436人、职业中学2231人。中小学招生数8555人,中小学毕业生数7215人。全区教职工数1746人,其中专任教师1713人。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76家,总数达219家。新增10家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全区瞪羚企业达38家。格林美新材料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高值化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成功获省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公示立项,玲珑轮胎“高耐磨抗湿滑耐刺扎安全轮胎的设计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省级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全年立项省级科技项目10个,市级尖刀攻关项目4个。亿纬动力参与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动态更新成果转化供给、需求、应用“三张清单”,收集企业技术需求63条,转化科技成果49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4.3亿元,同比增长45.4%。

2024年授权专利1430件,同比下降31.81%;新申请注册商标612件,授权量411件,累计注册商标2649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体育

全区共有体育场地1040个,面积共计11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6平方米。全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40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9亿元。年末全区区级图书馆1个,市图书馆分馆1个,农家书屋73个,辖区学校图书馆(室)22个,共计藏书19.6万册。

年末全区各级卫生机构共223个,其中,医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村卫生室95个,妇幼保健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21人;医院床位数3738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止2024年底,全区总人口(常住人口)达42.72万人(含双喜街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4.97%,较上年同期提高0.23个百分点;若不含双喜街道,全区常住人口37.56万人;全区户籍人口21.06万人(不含双喜街道)。

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459元,同比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4元,同比增长6.6%。

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1124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总人数83229人(含退休13836 人),其中企业78300人,事业单位4929人;实际收缴基本养老保险68929万元,其中企业实际收缴57498万元,事业单位实际收缴1143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4506人,实际收缴失业保险金196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2204人。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6128人,其中城乡居民参保237633人,职工参保48495人。

2024年全区城市低保对象898户138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034余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73户74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83余万元;城市特困57人,累计发放救助金117余万元,农村特困237人,累计发放救助金449余万元。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855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675元/月。全区动态监测19户疑似危房已完成维修整改、验收复核及补贴发放,共发放补助资金66万元。全区农林水支出2.4亿元。

全区养老机构4家,养老机构床位数520张。全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1个。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定数以当年《掇刀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