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困难压力,县委县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剑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施“1233”执政兴县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争一流,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剑阁现代化建设再创新局面。
一、综 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19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2.53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88.20亿元,同比增长6.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866元,同比增长8.5%。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1.0、3.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28.8:19.5:51.7调整为28.5:19.3:52.2。
依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制度要求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广元市统计局对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结果为: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59.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87亿元,占GDP比重为28.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02亿元,占GDP比重为19.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2.31亿元,占GDP比重为51.7%。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10.97亿元,同比增长6.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5.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1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0.49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43.77亿元,同比增长9.8%。
年末全县“四上”企业在库214个,比上年净增2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个,比上年净增6个;资质建筑业企业48个,比上年净增4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1个,比上年减少4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58个,比上年净增12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个,比上年净增3个。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40亿元,同比增长2.3%。粮食播种面积136.6万亩,同比增长0.3%;粮食总产量47.7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稻谷14.73万吨,同比增长0.9%。小麦13.27吨,同比增长3.0%。玉米15.99吨,同比增长1.1%。油料产量12.13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油菜籽产量9.25万吨,同比增长1.6%。
全年猪肉产量 7.11万吨,同比增长-3.3%。出栏生猪91.75万头,同比增长-9.1%;出栏牛1.80万头,同比增长-7.5%;出栏羊 16.55万只,同比增长-12.9 %;出栏家禽 1024.07万只,同比增长-7.8%。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113公顷,年末森林面积168961.1公顷,森林覆盖率52.75%,活立木蓄积1293万立方米。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5.06万公顷。
全年淡水养殖面积5427公顷,水产品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4.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8万吨,同比增长-1.8%。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9.78亿元,同比增长8.0%,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同比增长19.6%,制造业同比增长5.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2.2%。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户,总产值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分行业看,20个行业大类中,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13个行业产值正增长,增长面为65%。优势产业中建材家居、食品饮料、机械电子、能源化工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0.4%、9.2%、4.5%、23.2%。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中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清洁能源应用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2.0%、44.5%、9.0%。分产品看,统计监测的18种工业产品中有16个产品产量正增长,增长面为88.9%,其中小麦粉产量增长186.6%,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增长145.5%,商品混凝土增长96.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累计产销率为84.1%;实现利税总额2.89亿元,利润总额2.99亿元;资产利润率3.1%,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3.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1.0%。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产值增长15.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比增-2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6.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0.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45.0%;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增长-38.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9.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1.8%。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3852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0%,其中:货运周转量3714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1%;客运周转量1379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0%。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623公里,其中国省道公路392公里,县乡村道路4231公里。等级公路4338公里、等外公路286公里;国省干线管养里程267公里。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实现1.0亿元,同比增长-1.0%。通信信号覆盖率100%,宽带互联网覆盖率100%,逐步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向农村延伸。5G基站已开通1261个。
六、贸易与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9.72亿元,同比增长2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8%。分经营地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49.20亿元,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1.14亿元。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57.53亿元,餐饮收入12.81亿元。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汽车类同比增长17.4%,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9.2%,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27.2%,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4.1%。
蜀道考古研究成功纳入“考古中国”,剑门关景区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天府旅游名县复核排名全省第5,剑门关镇雄关社区上榜第四批“天府旅游名村”。建成省内首家生态博物馆—广元蜀道翠云廊生态博物馆,建成剑门关景区游客中心、蜀道文化广场、汉阳镇古柏文化小区、天赐温泉酒店二期、雄关悠谷度假酒店、宝龙大桥、剑门关高速出口拓宽等项目。成功举办2024年全省导游服务能力提升培训、2024广元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第二届古蜀道徒步游等重大文旅活动。全年剑门关景区接待游客343.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2%,实现门票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31.0%。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8.1%;非税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7亿元,同比增长5.4%。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24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94.17亿元,同比增长1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4.41亿元,同比增长12.1%。
全年保费收入7.1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15.7%;寿险保费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0.05%。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2所,在校学生数6.16万人,专任教师5108人。其中,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0.84万人,专任教师1035人;普通初中17所,在校生1.44万人,专任教师109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0.46万人,专任教师265人;小学55所,在校学生2.28万人,专任教师2344人;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0.92万人,专任教师30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9人,专任教师26人;成教中心1所。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309人,其中:一本上线366人,上线率连续九年实现正增长。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成果,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2024年剑阁县高考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基础教育质量获评广元市二等奖,2名校长成功入选“广元市名校长”,2名教师荣获四川“最美教师”“四有”好老师。剑阁职中在省级“三名工程”绩效评价由“四星级”晋升为“五星级”名校。普安幼儿园被授予“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学员实践教学基地”。
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42个,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主营业务收入0.87亿元,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项。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书画名家进剑阁、中国美术摄影书法名家邀请展、“徒步古蜀道,对话翠云廊”等文化活动900余场次。川剧小戏《春夏秋冬又一春》、歌曲《蜀道长歌》《月儿落西斜》《我的情郎我的爱》、杂技《弹碗》、书法《快雨堂题跋(苏东坡种橘帖真迹)》、摄影《古蜀道》《剑阁县翠云长蜀图》等文艺作品斩获省市各类奖项20余个。精心创编《点树交印》《蜀道翠云》《剑门喜事》等系列优秀蜀道文化、民俗文化精品剧目。元山川剧非遗进校园获2024年度省文旅厅“特色教育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剑门火腿非遗工坊”被评选为2024年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杨村傩戏传承人杨润方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升级改造1个县级应急广播管理平台,新建26个乡镇级、286个行政村(社区)级应急广播前端。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1%。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56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实有病床2422张,卫生人员3471人。卫生院31个,村卫生室347个,乡村医生336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1.63%。
高质量举办大蜀道山地越野赛、大蜀道杯游泳邀请赛、2024年全县百城千乡万村·社区拔河比赛、2024百城千乡万村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场馆免费对外开放26.9万人次,开展公益培训30次、惠及群众3600人次,开展公益赛事活动83次,室内室外免费体质监测3198人。
十、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全县常住人口39.26万人,城镇化率40.70%。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62.0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9.39万人,城镇人口12.69万人;男性人口32.55万人,女性人口29.5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2(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5.34‰,人口死亡率10.29‰,人口自然增长率-4.86‰。出生婴儿性别比106.1。
城镇新增就业475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6%。举办技能培训班109期,培训4047人,其中培训脱贫人口1706人,就业创业培训287人。全年参加见习199人,发放见习补贴116.63万元。扶持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大学生等自主创业84人,发放创业补贴84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16万元。
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职3.3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31.64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3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7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46.49万人。
全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5万人次,发放保障金2226.2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4.91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3415万元。发放城乡特困人员供养金1958.8万元。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0所。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5%。
十一、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全县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3天,优良率96.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4.6微克/立方米。重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辖区1个国控断面平均水质达地表水Ⅱ类,3个纳入考核的省控断面均达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3%。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3%,绿化覆盖率达38.4%。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4人。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注:1.公报中2024年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及分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5.公报中粮食、畜牧、林业、渔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旅游、对外贸易、财政、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广电、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