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昆山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昆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多措并举稳增长,顺势而为促转型,千方百计惠民生,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综合

全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8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2786.0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563.29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0.6:51.8:47.6,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15573户,个体工商户34380户。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8.61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381.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3.1%。

年末户籍总人口129.46万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男性60.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4万人,出生率8.18‰,死亡人口0.53万人,死亡率4.14‰,自然增长率4.0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6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超2.4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超0.32万人。

载体建设

成功召开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第十一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再获14条先行先试政策举措。持续推进全国首创的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试点,202家台企发生借放款325亿元,降低企业成本近10亿元。综保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38家,累计开票额513.7亿元。创新开展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一体化布控查验模式试点,货物量超24.95亿美元。

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9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88亿元。粮食总产量9.76万吨,比上年增长1.3%。水稻播种面积11.88万亩,亩产607.1公斤;小麦播种面积7.37万亩,亩产325.3公斤。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建成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区等4个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全市智能化生产点位达449个。获评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2个。澄淀片区、阳澄湖片区入选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培育名单,18个村入选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4个案例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

工业经济

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398.42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77.8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4%。年末拥有1个千亿级IT(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大型工业企业102家、中型工业企业28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96家,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133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2家。全年生产电子计算机整机2170.09万台、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7768.04万台、液晶显示屏1.20亿片。

2024年昆山市产业集群产值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建筑业

全年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合计完成产值538.86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全市新报建工程面积698.37万平方米,合同造价278.5亿元。年末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885家;具有监理资质的企业42家,其中甲级资质26家。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171人。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5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280.50亿元,增长4.6%;房地产开发投资397.99亿元,增长12.6%。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49.63亿元,增长8.0%。完成民间投资440.27亿元,增长9.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1.7%。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从消费品类看,受各项促进汽车消费补贴政策拉动,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34.25亿元,增长34.7%;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烟酒类、化妆品类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5.0%、68.3%、17.7%。

开放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144.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出口总额754.60亿美元,增长3.8%。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226.21亿美元,增长10.3%,其中出口总额155.80亿美元,增长15.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700.88亿美元,增长0.5%,其中出口总额511.03亿美元,增长4.2%。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501.69亿美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比重43.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批准外资项目322个,新增注册外资3.0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37亿美元。新增省级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4家,累计认定68家次江苏省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位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

运输邮电业

开通全国首条跨省低空载客航线,完成昆山南站交通疏解改造。苏州轨交11号线与3号线全面贯通,全年轨交11号线交通客运量5860万人次,日均旅客16.01万人次。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4809.47万人次、货运量3316.11万吨。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快快递业务量11.36亿件,增长30.0%;快递业务投递量6.49亿件,增长20.0%。邮政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收入、快递业务收入、快递业务投递量均位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收入4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4.56万户,下降0.1%,其中5G用户117.0万户,增长33.2%;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143.17万户,增长3.2%。

金融业

年末拥有银行机构40家、非银行金融机构1家、证券公司和营业部23家、保险机构47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851.37亿元,比上年下降7.8%;本外币贷款余额7984.78亿元,下降0.4%;全年完成证券交易额12346.76亿元,增长28.0%;实现保费收入110.99亿元,增长9.4%。

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5家,累计上市挂牌企业147家(次)。其中,境内上市34家,境外上市(柜)15家,新三板挂牌98家(次),累计首发募集资金248.68亿元、再融资160.8亿元。

房地产业

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57.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房地产报建面积203.2万平方米,下降43.0%,其中商品住宅152.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31.1万平方米。存量房累计交易29309套,下降5.1%;交易面积348.2万平方米,下降7.4%。

科技事业

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4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3350家。入选江苏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21家、江苏瞪羚企业108家,入选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22家、苏州市瞪羚计划入库企业145家。新增苏州市级创新联合体24家、苏州市外资研究院4家、苏州市重点实验室3家,获批苏州市首批低空技术创新中心1家、苏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1家。启动建设阳澄湖未来实验室、上海交大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奖1人。新增专利授权2591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4.36件。

人才建设

举办昆山创业周、清华大学“昆山周”、东南大学“昆山日”、人才科创城市行等招才引智活动。年末人才资源总量56.5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5.82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超38.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超14万人。全年新增各级双创人才(团队)250个,获评苏州杰出人才奖1人。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教育事业

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23所,其中幼儿园172所、小学73所、初中3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普通高中16所(含完全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社区教育中心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地方高等院校7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100%,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含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比例88.7%;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7.96%。

文体旅游

累计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37个、昆曲小剧场28个。全年举办文化活动7000场次。圆满举办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品牌活动。当代版昆曲《西厢记》获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入选2024江苏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微短剧《舞台》获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二等奖。

全年新增健身步道14公里、骑行驿站3个、健身路径130件、球类场地15片。举办体育赛事约2000场次。顺利举办2024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斯诺克大师邀请赛、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在全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中,昆山获3金7银4铜。昆山籍运动员赵杰获巴黎奥运会女子链球铜牌,冯攀峰获巴黎残奥会乒乓球3项目金牌,实现奥运奖牌“零”的突破。

举办淀山湖(昆山)国际露营嘉年华、“冰咖一夏好玩昆shan”等特色文旅活动。获评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主题线路1条、苏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只此周庄》行浸式多维空间剧获评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投资创业范例奖、入选“长三角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周庄入选入境游客喜爱的十个名城古镇。歇马桥获评中国最具魅力乡村度假目的地。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41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

卫生事业

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62所,其中公立三级医院3所、公立二级医院8所、公立一级医院1所。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9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87人、注册护士7588人。实际开放卫生机构床位数9787张。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64岁。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1.54‰。

东部医疗中心二期、鹿萌儿童康复中心全面完工。建成省五级中医馆2家、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1家。荣获世卫组织“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千人托位数4.5个的规划目标。

社会用电

全社会用电量300.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业用电量202.79亿千瓦时,增长6.4%;城乡居民用电量39.10亿千瓦时,增长17.5%。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582.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258项治气工程、106项治水工程,形成53个“无废细胞”。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2.5%,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0%,优II比例60%、达“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25%。全年完成“昆小薇”项目70个、口袋公园50个。全年新增改造绿地338.4万平方米。累计建成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272个,建成区绿地率41.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6平方米。新增海绵城市项目200个,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8.54平方公里,昆山市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典范”。

安全生产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1。推动300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创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六化”建设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整治隐患34万条。完成苏州、昆山、区镇“三级挂牌”督办重大隐患146项。

人民生活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46元,比上年增长4.6%。按常

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46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12元,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78:1缩减至1.76: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628元,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204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558元,增长7.5%。

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养老机构2家,新增床位503张。新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12家、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个,完成智慧养老院建设3家,完成适老化家庭改造1375户。发放各类救助金2140.14万元,发放困境儿童福利保障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金7204.49万元。城乡低保标准由1115元/月提高到1155元/月。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695元/月,待遇水平位居全省第一。

全年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12118家、新增缴存职工16万人。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发放公积金贷款114亿元,比上年增长81.4%;年末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578.6亿元。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卫生相关数据来自卫健委,最终数据以国家卫健委审核通过后为准。

3.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