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城中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承压的态势,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2024年,城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3%,位列五区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包含园区)同比增长7.5%,位列五区第二;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亿元,同比下降1.2%,与城北区并列五区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同比下降21.6%,位列五区第五,其中非房投资同比增长5.9%,位列五区第四;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7亿元,同比下降9.6%,位列五区第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44元,同比增长4.6%,位列五区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44元,同比增长4.6%,位列五区第三。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城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3%,位列五区第二,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8亿元,同比增长2.5%,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0.1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0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29.38亿元,同比增长6.2%,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05.4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8.34亿元,同比下降0.4%,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56%,下拉地区生产总值下降0.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12:59.09:40.79。

二、农业

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49.76万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农业总产值4701万元,同比增长2.98%;林业总产值533.76万元,同比增长19.68%;牧业总产值3350万元,同比增长0.0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65万元,增长0.11%。

种植业生产稳中略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064亩,同比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43亩,同比增长20.9%;经济作物9421亩,下降11.6%;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08亩,同比增长7.1%。

养殖业生产不及预期。全区生猪累计出栏1580头,下降18.13%;牛累计出栏1945头,同比增长31.06%;羊累计出栏5314只,同比增长26.01%;家禽累计出栏19985只,增长8.43%。全区肉产量506.54吨,增长13.13%。其中,猪肉产量128.81吨,下降16.1%;牛肉产量232.57吨,同比增长26.69%;羊肉产量99.96吨,增长36.8%;禽肉产量45.2吨,同比增长20.23%;牛奶产量878.65吨,下降5.99%;禽蛋产量460.07吨,同比增长15.47%。

三、工业、建筑业

202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7.5%,其中南川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5%,区属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8%;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31999万元,同比下降35.6%。其中:南川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516312万元,同比下降35.7%,较年初下滑了1.2个百分点,占全区总产值的99.56%;城中区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完成总产值15687万元,同比下降1.02%,较年初收窄了24.75个百分点,占全区总产值的0.44%。

2024年,城中地区有资质的建筑业82家,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1亿元,同比下降20.5%。城中地区资质外建筑业67家,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下降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区在库500万元以上项目共116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项、省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项目9项、社会化投资项目11项。2024年全年共入库新项目40个,116个在库项目中共退库21个完工项目,95个项目将在2025年继续报送。2024年,城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79783万元。

2024年,含房增速同比下降21.6%,居五区第五。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同比下降37.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41572平方米,同比下降23.6%。

五、财政

2024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7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101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劵收入10500万元、上年结余884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65万元,收入总量为267499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809万元,其中民生支出173945万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分别为:公共安全支出1299万元,占比0.6%;教育支出37322万元,占比17.2%;科学技术支出81万元,占比0.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363万元,占比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349万元,占比25.1%;卫生健康支出16026万元,占比7.4%;节能环保支出1145万元,占比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609万元,占比8.6%;农林水支出9929万元,占比4.6%;交通运输支出1015万元,占比0.5%;商业服务业等事业支出1721万元,占比0.8%;住房保障支出29086万元,占比13.2%。

六、国内贸易

2024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399万元,同比下降1.2%,降幅环比收窄1.3个百分点。全区批发零售业企业86家(区属44家,园区42家),累计完成批发业销售额1987926.4万元,同比下降8.8%;完成零售业销售额556157.6万元,下降6.9%。全区住宿餐饮业限上企业27家(区属22家、园区5家),完成住宿业营业额14755.1万元,下降18.5%;完成餐饮业营业额6813万元,下降21.8%。

2024年,其他规模以上服务业在库23家,本年实现营业额155.5亿元、同比增长11.1%,较上年同期累计增加15.7亿元。

七、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2024年,全区常住总人口32.87万人,增长-0.15%,城镇化率为99.76%。

2024年,全区户籍人口情况:户籍总户数97238户,总人口262775人(男性125454人,女性137321人)。年末民族人口情况(千人以上):汉族225630人、回族16680人、藏族10052人、土族4147人、蒙古族2083人、满族1861人、撒拉族1324人。

2024年,城中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44元,同比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44元,同比增长4.6%。

坚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统筹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总支出的80.2%,教育和社保支出占42.3%。稳岗就业精准发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帮扶机制,发放稳岗补贴2176.09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06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劳务收入1.43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06%,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教育体系持续完善。认真落实教学改革七项重点任务,实施教育项目12个,扩班27个1400余人。积极开辟数字教育新赛道,6所学校获批教育数字化专项示范校,城中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医疗服务更加舒心。深入推进医疗专家下沉基层坐诊,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5%以上、履约率90%以上。开展杏林讲堂、青唐大讲堂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动,引入“尤厥”中藏医非遗技术,打造旗舰中医馆3家。基本保障兜牢兜实。推行“两机制、三聚焦、三排查”工作机制,支出各类救助资金7700余万元。发放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各类待遇43万人次14亿元。打造“4+N”复合型智慧养老机构,完成7个社区日照中心能力提升和3个老年之家建设项目,9个小区试点配备养老管家,提供探访代办服务3.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