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东阳市统计局
2025年3月31日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聚力“236”奋斗目标和“1354”工作总抓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统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十四五”增强了基础和动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75.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3.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7.48亿元,增速分别为4.4%、4.8%、6.0%。三次产业结构为2.7:40.4:56.8。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0300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14464美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9995元,比上年增长5.1%。
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28.37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33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税收收入64.24亿元,比上年下降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税种构成中,增值税下降21.8%,企业所得税下降24.2%,个人所得税下降5.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节能环保、卫生健康、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下降7.5%、12.8%、25.7%;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4.6%、15.1%、4.7%。
年末全市共有职业介绍机构58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776人,其中457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年新设市场经营主体32673户,比上年下降4.62%。其中,新设企业7681户,下降6.20%;新设个体工商户24992户,下降4.12%。年末在册市场经营主体180392户,比上年增长9.50%,其中企业49010户,增长8.61%,个体工商户131382户,增长9.83%。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455.75公顷,较上年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0.2%,中草药材减少2.1%,果用瓜减少1.3%,蔬菜增长0.2%。
年末生猪存栏8.3万头,增长58.7%,年内出栏10.1万头,增长17.6%;牛存栏1059头,增长60.2%,出栏586头,下降16.5%;家禽年末存栏38.8万只,增长4.9%,年内出栏46.49万只,下降14.8%。全年肉类总产量1.07万吨,增长22.5%,其中猪肉增长26.5%,牛肉增长2.8%,禽肉下降11.5%。禽蛋产量1437吨,下降10.8%;水产品产量12438吨,增长4.0%(见表1)。
表1:2024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 绝对数(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00300 | 0.2 |
油料 | 5421 | 0.3 |
棉花 | 109 | 1.7 |
甘蔗 | 22776 | -0.2 |
中草药 | 11867 | 7.6 |
蔬菜 | 214160 | 3.0 |
茶叶 | 2691 | 4.8 |
水果 | 115133 | 3.1 |
肉类 | 11713 | 22.5 |
禽蛋 | 1437 | -10.8 |
水产品类 | 12438 | 4.0 |
截止2024年末,全年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40个,总面积160643.81亩。全市累计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4家,家庭农场900家,农业龙头企业66家。全年土地流转总量19.64万亩,涉及16个镇乡街道268个村。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完成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1条、建成和美乡村达标村104个,覆盖率达52%。创建省级未来乡村4个。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6%,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在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2个,保护利用一般村4个。累计发展星级农家乐16个,四星级4家,三星级6家。全年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685人、高素质农民培训30人。培育“新农人”3053人,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40人,新增“乡村工匠”41人,新增农创客254人。
三、工 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7.5%,重工业增长1.2%;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2.1%,中型企业增长0.6%,小型企业增长6.6%,微型企业增长11.0%;分行业看,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加值正增长,食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9.2%、44.3%、44.2%、37.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0.7%,其中出口交货值下降14.3%。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8.8%。
全年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674616.68千瓦,比上年增长45.6%,电子元件产量561000.86万只,比上年增长7.2%;化学药品原药产量52004.41吨,比上年增长63.9%;商品混泥(凝)土产量4107317.7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5%(见表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2.1%;利润比上年下降3.9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表2: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纱 | 吨 | 10767.56 | 8.7 |
布 | 万米 | 476.50 | -40.6 |
服装 | 万件 | 11864.02 | 5.5 |
衣箱、提箱及类似容器 | 万个 | 144.70 | -10.3 |
家具 | 件 | 3420317 | -22.8 |
纸制品 | 吨 | 71289.44 | 10.0 |
商品混泥(凝)土 | 立方米 | 4107317.75 | -10.5 |
稀土磁性材料 | 吨 | 4352.07 | 25.3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52004.41 | 63.9 |
钢材 | 吨 | 98741.52 | 14.7 |
铜材 | 吨 | 59485.95 | -18.4 |
铝合金 | 吨 | 41913.83 | 22.2 |
电动机 | 千瓦 | 54333.10 | 39.8 |
电光源 | 万只 | 13995.93 | 4.8 |
电子元件 | 万只 | 561000.86 | 7.2 |
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 | 千瓦 | 674616.68 | 45.6 |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5%(见图1)。其中,民间投资下降29.8%,生态环保、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增长3.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0.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8.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5.7%。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下降9.2%,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152.4%。房屋竣工面积下降21.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9.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1.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8.5%。
全年287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37.3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外省产值653.7亿元,下降18.2%,占建筑企业总产值的63.0%。外省产值中,产值超30亿元的有广东、江苏、天津、湖北、河北、山西、安徽,七省合计产值占全部省外产值的50.4%。全年建筑业企业竣工产值699.1亿元,下降18.9%。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下降13.8%,其中:新开工面积2994万平方米,下降18.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79万平方米,下降15.3%。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6.1%(见图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城乡看,城镇市场零售额90.89亿元,增长15.7%;乡村市场零售额4.26亿元,增长36.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收入91.20亿元,增长18.8%,餐饮收入3.95亿元,下降18.5%。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迅速,比上年增长431.2%。
全市年末拥有商品交易市场24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54.90亿元,增长18.43%,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7个,年成交额453.42亿元,增长17.90%。年末拥有消费品市场20个,年成交额417.90亿元;生产资料市场4个,年成交额37亿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3]45.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17%,其中:出口额42.90亿美元,下降3.93%;进口额2.55亿美元,下降32.6%。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84家,比上年净增60家。全市与1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其中,出口超10亿元的国家和地区7个,美国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见表3)。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3564万美元,下降17.65%;实际利用外资1018万美元,下降75.33%。
表3:2024年主要市场进出口情况表
国家或地区 | 出口额 (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口额 (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美国 | 446295.90 | 4.14 | 8734.99 | 19.55 |
欧盟 | 1037177.03 | -7.61 | 19987.17 | -20.18 |
东盟 | 278724.19 | -5.43 | 73667.85 | 8.87 |
印度 | 257638.41 | 7.94 | 28726.07 | 97.09 |
日本 | 219358.51 | 16.09 | 18093.88 | -26.7 |
韩国 | 116735.67 | -24.95 | 10302.44 | -67.13 |
加拿大 | 33230.93 | -26.99 | 64.73 | 1643.01 |
巴西 | 71388.09 | -14.38 | 2.01 | 983.57 |
阿联酋 | 31107.35 | 14.55 | 564.84 | 47.97 |
墨西哥 | 66791.50 | -3.41 | 6125.27 | 130.93 |
六、交通和旅游
全年公路客运量144万人,比上年下降24.5%,旅客周转量19103万人公里,下降17.7%;公路货运量2302万吨,比上年增长10.5%,货物周转量170355万吨公里,增长18.2%。
根据移动、电信大数据测算,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25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实现全域旅游综合收入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5.6%。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11.29亿元(见图3),比上年末增长5.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24.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
全年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95亿元,增长5.57%,人身险保费收入28.12亿元,增长15.03%。支付各类赔款、给付共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4%,其中:财产险7.96亿元,增长7.86%,人身险8.78亿元,增长45.3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类高等院校录取人数达9346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录取人数6682人。
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中15所,当年招生数6325人,在校学生17661人;职业中学4所,当年招生数2192人,在校学生6559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9.70%。全市初中38所,当年招生数12637人,在校学生34515人。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全市小学74所,当年招生数13690人,在校学生82842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达100%,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全市有幼儿园140所,当年招生数7495人,在园幼儿31862人;有省等级幼儿园140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100%。全市特殊教育学校1所,当年招生数58人,在校学生169人。
全市列入地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4项,其中省级1项,地市级53项,新到位上级科技资金1403.23万元,其中省级1403.23万元。全市新立市级科技项目55项,其中公益类55项。全市年末拥有地及地(市)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54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93家。全市新认定地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8家,累计349家。全市获科技进步奖2项。科技成果鉴定105项,其中:地(市)级105项。全年专利申请授权2828件,其中发明专利344件。
全市新增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13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88.41%,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7.23%。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9798台件。
全市拥有天气观测站1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点总数达到84个。全年一般性质降水24小时预报准确率89%,重要性质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73.15%,温度预报准确率86.52%。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4]
全市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1754次,举办训练班1142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0.97万册;文化艺术表演团体918个,演出场次1065场;剧院1个、电影院11个。全市文化礼堂总数375家。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图书下乡160139册次,送戏下乡659场,送电影下乡7812场,送讲座下乡211场,送展览下乡245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点打造“百姓文化艺术节”、“周末惠民剧场”、“东阳好戏”、“全民阅读节”等一批特色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全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840次,县市间“文化走亲”26次,各类培训及展览共计1438次,组织周末惠民剧场演出45场。
全年参加地市级以上运动会获金牌183枚,银牌97枚,铜牌95枚,其中:省级以上比赛金牌26枚,银牌14枚,铜牌8枚。全市有二级运动员55人,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2名。全年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57036万元,比上年增长7.57%,创收体彩公益金2024.06万元。
据初步数据,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35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门诊部2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77个。全市年末拥有床位554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231张,妇幼保健院床位310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110人,其中执业医师3726人,执业助理医师572人,注册护士4152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84.9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72万人,女性人口42.2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27%和49.73%。全市年内出生人口4971人,出生率为5.85‰;死亡人口5634人,死亡率为6.63‰;人口净减少6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8‰。据2024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9.5万人,城镇化率达70.8%。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55元(见图4),同比增长5.2%,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29108元、14220元、6145元、14682元,分别增长4.6%、6.2%、4%、6.2%。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73元,同比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34868元、14721元、8845元、16039元,分别增长4%、5.3%、3.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72元,同比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8846元、13327元、1334元、12265元,分别增长6%、7.9%、5.5%、6.3%。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486元,同比增长7.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238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675元,增长8.7%。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369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363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2927人。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2755人,年内新增参保1142人。全市60周岁以上已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人员119809人,发放率100%,全年累计发放金额71453.12万元。年末全市生育保险在保人数226932人。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保人数287617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保人数547539人,年内新增参保637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待遇463939人次。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7个,床位4247张,收养各类人员1180人。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为100%。年内新审批城乡低保对象371人,现有低保对象5880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救助金7743.2万元。落实特困供养,现有特困对象228人,发放特困供养金727.4万元。全年共筹集医疗救助资金2912.51万元,资助参保6893人,资助参保1619.86万元,医疗救助106238人次,发放救助金1074万元。2024年全市共有抚恤优待对象9547人,发放抚恤金6678.12万元、义务兵优待金1644.89万元、困难补助经费24.98万元。退役义务士兵自主就业率达到99.2%,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777.04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5]310.01公顷,比上年下降51.69%,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00.83公顷,上升29.99%;房地产用地[6]37.01公顷,下降62.85%;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172.16公顷,下降62.94%。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166.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6.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00公顷,新植珍贵树木30000株,重点建设珍贵彩色森林1000亩。全市森林面积达103588.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9.30%。
全年平均气温19.60℃,较常年偏高1.40℃,年总降水量1578.30毫米,较常年偏多9.80%,年降水日数157天,较常年偏多4.70天。年日照时数1606.70小时,较常年偏少4.47%。全市霾平均日数67天,比上年增加5天。
全市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县级1个,水质达标率为100%;乡镇级8个,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3个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8个镇乡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94.44%,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PM2.5年均浓度为26.2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80%;空气质量优良率(AQI指数)为95.10%,比上年下降0.50%。
城区拥有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7.9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8.97%。
全市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起,死亡4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6.67%,33.33%。未发生列入统计口径的生产经营性火灾、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及铁路路外等事故和较大以上事故。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4]卫生数据来自卫健局为初步数据。
[5]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是指报告期内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依法以出让、划拨、租赁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提供给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总量。
[6]房地产用地是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总和。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市场主体、商品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质量监督、发明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组织、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进出口、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旅游、文化事业、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金融保费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阳监管支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东阳调查队;低保和特困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抚恤救助数据来自退役军人事务局;国有建设用地、林业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来自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各类事故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邮电数据由上级有关部门反馈;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