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全县上下深入推进“若羌新城”建设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自治州“七大战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3729万元,同比增长16.4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8826万元,同比增长5.50%,c;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1910万元,同比增长24.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993万元,同比增长3.90%。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03%,同比下降4.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1.24%,同比提高2.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73%,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2960.48万元,同比增长8.10%,其中:实现种植业产值122289.65万元,同比下降0.60%;实现林业产值434.67万元,同比下降58.90%;实现牧业产值58206.92万元,同比增长32.90%;实现渔业产值39.5万元,同比增长0.20%;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989.74万元,同比增长7.70%。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0.33万亩,比上年增加1.65万亩,同比增长8.8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09万亩,比上年增加0.57万亩,同比增长10.37%(小麦面积2.54万亩,比上年增加0.08万亩,同比增长3.19%;玉米面积3.54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同比增长16.61%;豆类面积0.011万亩,比上年减少0.007万亩,同比下降37.12%;薯类0.001万亩,比上年减少0.004万亩,同比下降75.92%)。经济作物面积14.24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同比增长8.19%,其中:油料种植面积0.2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同比增长50.05%;棉花种植面积8.4万亩,比上年增加0.84万亩,同比增长11.14%;中草药种植面积3.84万亩,比上年增加0.19万亩,同比增长5.29%;蔬菜种植面积0.25万亩,比上年增加0.02万亩,同比增长8.37%;瓜果种植面积0.43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同比下降5.95%,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13万亩,比上年减少0.02万亩,同比下降1.51%。
全年红枣种植面积23.38万亩,与上年持平。
全年粮食产量27099.22吨,比上年增加3661.6吨,同比增长15.62%,其中:小麦产量8258.9吨,比上年增加179.42吨,同比增长2.22%;玉米产量18818.7吨,比上年增加3491.21吨,同比增长22.78%;豆类产量16.01吨,比上年减少3.05吨,同比下降15.99%;薯类(折纯后)5.61吨,比上年减少5.99吨,同比下降51.64%;棉花产量10959吨,比上年增加1271.73吨,同比增长13.13%;瓜果类产量11099.1吨,比上年增加1269.2吨,同比增长12.91%;蔬菜产量7391.28吨,比上年减少480.1吨,同比下降6.11%;红枣产量124675.05吨,比上年增加18175.05吨,同比增长17.07%。
全年年末牲畜存栏38.93万头(只),同比增长24.94%,其中:生猪存栏27.07万头,同比增长50.27%;牛存栏0.55万头,同比增长13.07%;羊存栏10.87万只,同比下降10.99%;非主要牲畜存栏0.44万头(只),同比下降1.27%。活家禽存栏5.83万羽,同比下降6.87%。期内牲畜出栏40.75万头(只),同比增长30.10%,其中;生猪出栏32.86万头,同比增长44.66%;牛出栏0.1万头,同比增长20.30%;羊出栏7.69万只,同比下降9.36%;非主要牲畜出栏0.1万头,同比增长128.69%。家禽出栏6.71万羽,同比下降5.3.9%;全县肉类总产量27137.07吨,同比增长43.07%。
三、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46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13915万元,同比增长41.93%。按行业分:采矿业实现总产值135730万元,同比增长38.44%;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114950万元,同比增长38.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实现总产值63235万元,同比增长158.2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311万元,同比下降43.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39187万元,同比增长26.0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78694万元,同比增长28.70%;按行业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74829万元,同比增长35.30%;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71951万元,同比增长24.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1914万元,同比增长140.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537万元,同比下降47.67%。
表1: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十三个行业增长情况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钾肥1094071吨(折纯后),同比增长11.30%;水泥523762吨,同比下降7.0%;混凝土278001立方米,同比下降40.50%;水泥电杆28584根,同比下降3.40%;煤炭1465961吨,同比增长18%;硅锰合金2220吨,同比增长11.80%;干制红枣951吨,同比下降52.90%;能源企业发电1903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2.5%;碳酸锂17010吨,同比增长611.1%;锂精粉141310吨,同比增长229.3%;铁精粉439370吨,同比增长240.2%;风机塔筒70套,同比下降14.60%;发电机组225套,同比增长184.80%;饲料250419吨,同比增长239.60%。
表2: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全县全社会用电量23951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2.76%。其中全行业用电23349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3.7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01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3.0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在全行业用电中,第一产业用电量635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5.69%,第二产业用电量17232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9.99%,第三产业用电量5481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9.30%。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企业2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5694.7万元,同比下降7.3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492.7万元,同比下降12.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02万元,同比增长13.63%。
全年共有营运汽车264辆,同比下降32.65%,其中:载客汽车116辆,同比增长2.65%;载货汽车148辆,同比下降46.95%。全县客运总量63397人,同比增长151.41%。旅客周转量149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84.24%。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2.59万人次,同比增长32.75%,旅客下车21.09万人次,同比增长47.77%;航空旅客吞吐量9.85万人次,同比增长3.54%,货邮吞吐量6.27万吨,同比下降54.67%,飞机起降架次2347次,同比下降3.81%;公路客运量2.38万人次,同比下降5.54%,客运周转量878.8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8.18%。
全县邮路总长300公里,邮政所9个。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46万件,同比增长7.04%;邮政业务收入266万元,同比增长0.38%。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417万元,同比下降1.49%,其中:固定电话业务收入31万元,同比下降46.55%;移动电话业务收入2679万元,同比增长8.16%;互联网业务收入1422万元,同比增长26.51%;集团互联网业务收入1105万元,同比增长10.50%;增值类服务收入180万元,同比增长23.29%。全年电信业务用户60657户,同比下降5.11%,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935户,同比下降22.29%;移动电话用户39814户,同比下降5.07%;互联网用户17635户,同比增长0.43%;专线用户1273户,同比下降34.04%。
五、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18家(大个体1家),其中:零售业企业9家,批发业企业2家,住宿业企业5家,餐饮业企业1家;住宿业大个体1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46.5万元,同比增长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52.2万元,同比增长26.8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23%;限额以下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94.3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3.77%。
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11008.1万元,同比增长140.10%;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6918.55万元,同比增长0.30%;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430.6万元,同比下降1.7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520万元,同比增长44.7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97个,同比增长2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175457万元,同比增长48.44%。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开工39个,同比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16万元,同比增长35.84%,占全县投资总量的1.28%;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58个,同比增长28.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47541万元,同比增长48.62%,占全县投资总量的98.72%。
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自治区、自治州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68816万元,同比增长360.7%;地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06641万元,同比增长19.7%。
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1303万元,同比增长83.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0.5%;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18479万元,同比增长3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83.6%;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45675万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15.9%。
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政府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2104万元,同比增长101.11%,占全县投资总量的9.75%;社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963353万元,同比增长44.35%,占全县投资总量的90.25%。
全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9家,房地产项目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482万元,同比下降4.15%。商品房销售面积64292平方米,同比增长130%;商品房销售额29834万元,同比增长196%;销售房屋401套,同比增长95.61%。
全年洽谈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2个,同比下降52.94%;合同投资总额883亿元,同比增长66.29%;实际到位资金231.74亿元,同比增长136.66%。项目开工率100%,到位资金率26.24%。
表3: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44714万元,同比增长60.5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8408万元,同比增长49.7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841万元,同比增长36.97%;完成税收收入142780万元,同比增长21.55%,其中:增值税30767万元,同比增长136.34%;企业所得税19041万元,同比增长12.52%;资源税72038万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基金预算收入68336万元,同比增长98.09%;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1万元,同比增长131%。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97930万元,同比下降0.6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9290万元,同比增长29.83%,其中:教育支出23674万元,和上年持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47万元,同比增长5.35%;卫生健康支出15490万元,同比下降1.73%;农林水支出82418万元,同比增长52.89%。完成基金预算支出68477万元,同比下降53.3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3万元,同比增长22.56%。
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4812万元,同比下降0.4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1606万元,同比增长8.43%;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05445万元,同比下降17.98%。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6320万元,同比增长28.4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71280万元,同比增长17.58%;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815040万元,同比增长30.13%。
表4:2024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八、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7元,同比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035元,同比增长5.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24元,同比增长3.40%。
全年新增实现就业人数993人,同比增长31.87%,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374人,同比增长31.22%;下岗失业人员19人,同比下降80.21%;大中专毕业生285人,同比增长97.91%;就业转失业人员再就业332人,同比增长45.61%。全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1184人。享受小额担保贴息贷款6人,同比下降50.00%;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62万元,同比下降62.87%。
全年六项社会保险参保86119人,同比增长7.01%,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7600人,同比增长14.3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280人,同比下降0.3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7600人,同比增长14.3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968人,同比增长0.24%;失业保险9453人,同比增长10.83%;工伤保险18307人,同比增长5.26%。
全年六项社会保险实缴金额34756万元,同比增长18.94%,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3227万元,同比增长24.4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8453万元,同比增长13.9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52万元,同比增长60.4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76万元,同比增长3.88%;失业保险758万元,同比增长28.25%;工伤保险990万元,同比下降32.03%。
全年六项社会保险支付金额22693万元,同比增长8.16%,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6187万元,同比增长8.3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074万元,同比增长6.5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38万元,同比增长25.8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79万元,同比下降18.01%;失业保险金225万元,同比增长14.84%;工伤保险990万元,同比增长26.11%。
表5:2024年若羌县六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单位:万元、%)

全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55户,同比增长11.51%;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9人,同比增长4.42%;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36万元,同比下降8.48%。全年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55户,同比增长3.33%;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51人,同比增长63.26%;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22万元,同比增长25.20%。
全县优抚补助对象66人,同比下降1.49%;发放抚恤金122.91万元,同比下降22.98%,其中:发放义务兵优待金23.36万元,同比下降2.67%;退伍军人一次性安置费34.15万元,同比增长3.33%;优抚对象医疗救助1.46万元,同比增长56.99%。
全年临时救助35人次,同比下降56.79%;支付社会救助资金11.4万元,同比下降27.06%。救助贫困大学生64人次,同比增长77.78%;支付救助资金29万元,同比增长74.705%。救助特困人员71人,同比增长29.09%,其中:城市集中特困人员10人,同比下降23.08%;城市分散特困人员13人,同比增长333.33%;农村集中特困老人36人,同比下降2.70%;农村分散特困老人12人,同比增长500%。
全年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1828人次,同比增长25.21%;救助金额100万元,同比下降23.66%;医疗保险资助参保2182人次,同比下降26.68%;资助金额34万元,同比下降64.95%。
全年出生人口300人,比上年增加63人,人口出生率6.92‰;全年死亡人口155人,比上年减少18人,人口死亡率3.58‰;人口自然增长率3.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共有学校16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4所、中学1所、中职1所;在校学生6824人,同比增长0.10%,其中:幼儿园972人、小学3094人、初中1700人、高中762人、中职296人;招收学生1660人,同比下降8.59%,其中:幼儿园303人、小学365人、初中609人、高中288人、中职95人;毕业学生1332人,同比增长12.50%,其中:小学597人、初中510人、高中225人。共有教职工668人,同比增长1.37%,其中:幼儿园168人、小学286人、初中132人、高中69人、中职13人。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专科升学率100%,本科升学率83%。
全年有各类科技推广单位18个,科学技术示范基地10万亩,科技培训人员1.6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9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
全县有博物馆2座,体育场馆1个,县级文化馆1个,乡级文化站8个。电影院1个,演出50场次。图书馆1个,馆藏书册79018册。文物保护点185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10处。
全县有电视发射转播台1座,电视节目1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通有线电视的村35个。广播发射转播台1座,调频发射台1座,乡广播站1个,农村大喇叭6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接待游客总数129.17万人次,同比增长21.82%,其中:普通宾馆接待29.90万人次,同比增长26.05%;星级宾馆接待9.34万人次,同比增长32.11%;农家乐接待13.80万人次,同比增长29.82%;博物馆接待19.76万人次,同比增长60.52%;新业态接待32.69万人次,同比增长26.31%。旅游企业从业人数0.06万人,同比增长100%。全年旅游总收入110147.46万元,同比增长48.56%,其中:旅游直接收入51703.22万元,同比增长39.86%;旅游间接收入58444.24万元,同比增长57.21%;旅游企业总收入8811.80万元,同比增长59.41%,其中:普通宾馆营业收入5168.12万元,同比增长50.36%;星级宾馆营业收入1894.98万元,同比增长63.40%;农家乐营业收入1550.44万元,同比增长66.55%。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2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8个。全县拥有病床390张,其中:县医院328张、乡镇卫生院62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43人,其中:执业医师96人,执业助理医师54人,注册护士212人,药剂人员31人,检验人员31人、其他人员119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县城建成区面积7.4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41.27%,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4.97%,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01.51平方米。全县城市道路78.76公里,城市道路面积165.56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31.71万平方米,路灯2562盏。全县共有排水管道97公里,污水年排放量91.82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水资源总量25.3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23亿立方米,地下水1.11亿立方米。全县自来水受益村22个,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2.23万亩,农业灌溉总用水量1.59亿立方米。机电井排灌面积23.7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2.23万亩(含林地及园地),配套机电井1608眼。
全县行政辖区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已发现矿产53种。现已开发利用22种,主要矿产品有:钾盐、铁、煤、石棉、粘土、建筑用砂石、建筑用花岗岩、玉石、长石、石英石、炭质页岩、萤石等。
若羌县林地(含兵团)面积772.32万亩,其中:乔木林地面积21.57万亩;灌木林地面积657.42万亩;其他林地面积93.34万亩。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92485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4.85%;单位增加值能耗1.118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09%。
全县共有污水处理厂3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0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3座,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能力68吨/日,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2.48万吨。
全县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6万平方公里。
全年浮尘天气180天,同比下降4.26%;扬沙天气80天,同比增长95.12%;沙尘暴天气16天,同比下降23.81%。年平均气温12.5℃,35℃以上高温天气81天,≥10℃积温4801℃。全年累计降水量14.8毫米,年均日照269.5百小时,平均相对湿度46%。
全年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83起,同比下降33.60%;受伤2人,同比增长100%;经济损失2369.83万元,同比下降28.5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1起,同比下降13.89%;死亡9人,和上年持平;受伤39人,同比增长5.41%。火灾事故71起,同比下降40.34%;经济损失604.60万元,同比下降78.37%。
备注:
1、本统计公报中数据部分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全等情况。
3、公报中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公报中除“综合”数据包括36团外,其他均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