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环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迎难而上扩投资、稳增长,拼搏实干兴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惠民生、守底线,不断推进环县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6.06亿元,比上年增长4.9%(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73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70亿元,增长4.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60.5:27.4调整为11.1:56.6:32.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18.5%,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49.5%,拉动GDP增长2.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32%,拉动GDP增长1.5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二、农业

年末耕地面积191.38万亩,增长0.09%。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7.93万亩,下降1.4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4.64万亩,增长0.82%,粮食总产量38.06万吨,增长0.1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3.97万亩,增长5.91%,夏粮产量8.16万吨,下降0.35%;秋粮播种面积140.67万亩,下降1.01%,秋粮产量29.9万吨,增长0.28%。

(一)谷物播种面积162.24万亩,增长3.18%,产量33.16万吨,增长0.6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1.95万亩,增长6.56%,产量7.87万吨,增长0.15%;玉米播种面积91.8万亩,增长0.87%,产量22.23万吨,增长0.11%;荞麦播种面积10.56万亩,增长6.47%,产量1.5万吨,增长5.11%。

(二)豆类播种面积12.79万亩,下降18.69%,产量1.44万吨,下降7.19%。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1.02万亩,增长5.75%,产量1.19万吨,增长5.25%。

(三)折粮薯类播种面积19.62万亩,下降2.38%,产量3.46万吨,下降1.62%。

(四)油料播种面积10.78万亩,下降8.1%,产量0.99万吨,下降6.03%。其中胡麻、油菜籽和葵花播种面积分别为8.41万亩、0.47万亩和1.83万亩,产量分别为0.64万吨、0.07万吨和0.27万吨。

(五)蔬菜园艺播种面积5.4万亩,增长4.6%。蔬菜播种面积5.4万亩,增长4.6%,产量4.65万吨,增长4.99%。其中黄花菜播种面积0.93万亩,下降15.59%,产量(干品)0.17万吨,下降20.61%。其他蔬菜播种面积4.47万亩,增长10.03%,产量4.48万吨,增长6.32%。

(六)瓜果、坚果、饮料及香料作物播种面积3.22万亩,下降10.39%。其中瓜果类播种面积3.22万亩,下降10.39%,瓜果类产量4.21万吨,下降12.51%。草莓和花椒播种面积分别为57亩和16.95亩,产量分别为35.7吨和1.52吨。核桃产量34.07吨,增长51.42%。

(七)中草药材播种面积3.48万亩,增长17.83%,产量0.48万吨,增长8.56%。

(八)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0.4万亩,下降26.78%。

果园面积3.92万亩,增长2.03%,其中:苹果园面积2.07万亩,梨园面积176.25亩,葡萄园面积159.11亩,桃园面积517亩,杏园面积1.72万亩,枣园面积76.14亩,其它果园面积371.02亩。园林水果产量2.48万吨,增长0.63%,其中:苹果产量1.85万吨,梨产量105.76吨,葡萄产量57.66吨,红枣产量28.9吨,桃产量168.35吨,杏子产量0.58万吨,其它园林水果产量210.69吨。

全年造林面积0.66万亩;四旁(零星)植树36.79万株,其中林木种子采集量140吨,当年苗木产量120.01万株,育苗面积0.11万亩。

年末大牲畜存栏合计6.44万头,下降7.47%。其中:牛存栏5.05万头,下降6.84%;生猪存栏5.02万头,增长1.07%;羊存栏166.16万只(山羊69.31万只,绵羊96.85万只),下降0.8%;鸡(鸭、鹅)存栏45.24万只,下降7.75%。

猪出栏6.97万头,增长0.57%;牛出栏3.11万头,增长7.28%;羊出栏137.4万只,增长13.53%;鸡(鸭、鹅)出栏23.01万只,增长11.16%。

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6.22万吨,下降2.22%;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8万吨,下降1.19%;塑料薄膜使用量0.83万吨,下降15.57%。

有效灌溉面积7.37万亩,保证灌溉面积4.4万亩。

全年肉产量3.15万吨,增长10.43%;牛奶产量1.17万吨,增长11.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93.6亿元,同比增长6.1%(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按门类分,采矿业增长1.39%;制造业下降8.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93%。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规下工业增加值下降12.1%。全年原油产量253.78万吨,增长5.8%,其中长庆原油产量218万吨(二厂、七厂和十一厂原油产量分别为103.12万吨、86.89万吨和27.99万吨),增长5.8%;玉门原油产量35.78万吨,增长6%。原煤产量221万吨,下降22.8%。发电量36.95亿度,增长73.4%。

2024年全县拥有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21户,完成总产值18.93亿元,全年平均从业人数0.17万人。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14.5%(按可比价计算)。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0.1%。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额增长33.4%。按投资规模分: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增长30.3%,亿元以下项目投资额增长23.4%。建安投资增长4.9%,工业投资增长35.8%,高技术专业投资增长378.6%,民间投资增长21.7%。

五、贸易、旅游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6亿元,增长1.4%。按城乡划分看:城镇14.52亿元,增长1.7%;乡村4.84亿元,增长0.6%。分行业看:批发业6.75亿元,增长1.3%;零售业8.91亿元,增长1.1%;住宿业0.11亿元,增长3.3%;餐饮业3.59亿元,增长2.4%。

全年接待游客443.2万人次,增长91.5%,旅游总收入16.36亿元,增长135%。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截止2024年底,全县已建成公路5851公里,其中硬化路4585公里,砂砾路1266公里。按行政级别分:高速121公里,国道227公里,省道447公里,县道558公里,乡道572公里,村道及村组硬化路2660公里,村组砂砾路126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121公里,一级99公里,二级128公里,三级60.4公里,四级4176.6公里,等外1266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0.26亿元,增长8.44%。电信业务总量2.52亿元,增长1.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83万户,互联网络用户数11.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3.46万户,其中:电信用户9.05万户,移动用户21.96万户,联通用户2.45万户。

七、财政与金融

2024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18.38亿元,增长76.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2亿元,增长53.96%;财政支出57.07亿元,增长6.61%。

 

202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71亿元,增长10.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65亿元,增长13.89%。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2024年末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园)21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7所,小学及教学点146所(其中小学25所,教学点121所),独立初中15所,九年制11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1所,职专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民办幼儿园9所。全县现有公办教师4826人,按办学类型分:幼儿园537人,小学及教学点1765人,初级中学736人,九年制学校634人,完全中学680人,高级中学269人,职专197人,特殊教育学校8人。另外民办幼儿园教师169人。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8145人。按受教育阶段分:学前教育9408人(含附设幼儿班394人),小学阶段25739人,初中阶段13613人,高中阶段9323人(含普通高中生7424人及职专各类专业1899人),特殊教育62人。按办学类型划分:学前教育9408人(公办幼儿园7313人,民办幼儿园1701人,附设幼儿班394人),小学及教学点20698人,独立初中7096人,九年制学校8265人,完全中学8380人,高级中学2259人,职专各类专业1977人,特殊教育学校6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3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1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99%。

2024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0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私立医院6个(陇达医院、环人康综合医院、康泰妇科医院、德济医院、申大眼科医院、环县泰康眼科医院),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0个(乡镇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村卫生室251个,个体诊所47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编制病床数1486张,实有病床数1557张,每千人口实际拥有病床5.2张。

全县共有公务员1273人,参照公务员管理196人,事业管理人员1678人,机关工勤人员243人,事业工勤人员392人,专业技术人员6267人,临时聘用人员892人,乡村医生270人,民营医疗机构371人。有执业(助理)医师688人,注册护师(士)1360人。

现有文化馆1个,年内举办文艺活动86场(次)。专业剧团1个,全年演出500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5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量4770件。全县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全面覆盖。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35%,有线电视网络总长6510公里。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24年年末总户数10.20万户,总人口36.29万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城镇7.42万人,农村28.87万人。2024年全县常住人口29.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5‰,城镇化率40.68%。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4.55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6.44元,增长7.6%。

 

 

全年输转劳动力6.64万人,创收21.41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输转4.11万人,创收12.5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9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86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6人。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

2024年,我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5,优良天数304天,优良天气率为88.9%,同比上升9.1%。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62ug/m3,同比下降22.5%;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4ug/m3,同比上升9.1%;二氧化硫(SO2)浓度为11ug/m3,同比下降26.7%;二氧化氮(NO2)浓度为30ug/m3,同比下降11.8%。一氧化碳(CO)浓度为1.2mg/m3,同比下降14.3%;臭氧8小时(O3-8h)浓度为135ug/m3,同比上升4.7%。我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024年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94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在职人员6955人,离退休人员2639人,当年累计发放养老金9908.38万元,征缴当年养老基金836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在职人员8353人,退休人员2971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1987万元,当年累计征缴养老基金18057万元;跨年度一次性缴费115万元。

医疗保险全县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共参保311775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0256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参保291519人,参保率98.94%。

全县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0274户34546人(其中:一类对象2872户4621人、二类对象2963户11681人、三类对象3686户15157人、四类对象753户308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0923.35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652户1132人,发放城市低保金893.86万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环县统计年鉴2025》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3.本公报中城乡居民收入由国家统计局环县调查队提供,户籍人口数据由县公安局提供,生态环境、社保、社救、财政、金融、交通、运管、邮政、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教育、科技、文旅、卫生、医保、养老等数据由相关行业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