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海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对中关村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紧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人口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1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3.4%。常住人口出生率5.30‰,死亡率3.82‰,自然增长率1.48‰。

  二、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增长2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7.4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37.7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构成为0.01:7.50:92.49。

  

  财政收入: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2.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增值税214.6亿元,增长22.1%;企业所得税144.8亿元,增长3.0%。

  金融: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1570家,其中银行机构759家,保险机构117家,证券机构120家。

  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701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5316元,比上年增长3.5%。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46.7万人、287.9万人和273.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6万人、3.7万人和3.5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2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17.4万人、200.0万人。

  年末全区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25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0人、城乡特困人员277人,全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2288.2万元。

  四、农业

  全区农业观光园77个,乡村休闲旅游实现总收入20235.7万元,比上年下降0.6%。乡村旅游接待49.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4.0%。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农业实现产值2.6亿元,与上年增长10.5%。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8.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764.6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建筑业: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5.1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在本市完成产值574.0亿元,比上年下降5.0%。实现竣工产值670.5亿元,比上年下降30.2%。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7%。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2.7%。按构成分,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8.5%。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1.5%。全区房屋施工面积77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8.6万平方米,下降48.6%。房屋竣工面积41.6万平方米,下降81.0%。商品房销售面积52.5万平方米,增长12.7%。

  七、市场消费、对外经济

  市场消费:202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9亿元。

  对外经济:全区进出口总额46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进口额260.7亿美元,下降3.2%;出口额202.7亿美元,增长7.7%。

八、教育、科技、卫生和体育

  教育:全区共有普通中学90所,在校生13.6万人,毕业生3.9万人。小学91所,在校生20.7万人,毕业生3.2万人;幼儿园220所,在园幼儿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6973人,毕业生225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95人,毕业生173人。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共有教职工4.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3万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年龄教师占比43.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9.1%,普通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8.2%。

  科技:截至年末,在区全国重点实验室92家,占全市的63.4%、全国的17.9%。年末全区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72家,其中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5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4家。年末共有独角兽企业51家,占全市超4成。

全区专利授权量为7.4万件,比上年增长0.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3万件,增长4.3%。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1.4万件,增长13.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636件,增长8.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39.95件,增加64.95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5.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806.9亿元,增长7.2%。产出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首款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国际上最大集成规模的光量子芯片、全球首款基于原子磁强计技术的无液氦脑磁图设备等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性能水平进入全球第一梯队,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至海淀。

  卫生: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66个,比上年末增加 18个,其中,医院1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共有卫生技术4492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17132人,注册护士20226人。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4185.1万人次,婴儿(户籍)死亡率1.29‰,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187.7/10万。

  体育:全区体育场地数量共计4940个,健身器材17345件。全区运动员共获得全国性比赛及北京市级比赛奖牌937枚,其中金牌317枚,银牌291枚,铜牌329枚。

  九、资源环境 

  水资源:全年总用水量5.3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51亿立方米,环境用水2.6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01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543万立方米。

  环境:2024年,海淀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0.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和54微克/立方米。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当年价格核算,增速按不变价核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等相关数据不含部队隶属医院数据。

  5.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6.根据北京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海淀区财政局;金融机构数据来自海淀区金融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海淀区医疗保障局、海淀区民政局;进出口数据来自海淀区商务局;教育数据来自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科技数据来自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和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数据来自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海淀区体育局;水资源数据来自海淀区水务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