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克拉玛依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克拉玛依区统计局

2025年4月23日

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速构建“1+2+N”现代产业格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稳定收官。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生保障坚实有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6.25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8.2%(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4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607.29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261.22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比重为:2.00:68.52:29.48。

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00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人,新增创业467人,创业带动就业108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据国家统计局克拉玛依调查队资料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8%。居民消费八大类价格与上年相比,呈现“四升四降”。衣着价格、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和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3.8%、8.5%、2.6%和1.8%;医疗保健价格、食品烟酒类价格、居住价格和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2%、0.7%、4.2%和4.9%。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7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农业产值8.52亿元,增长9.4%;林业产值0.04亿元,增长141.3%;畜牧业产值2.90亿元,增长2.4%;渔业产值0.02亿元,增长3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0亿元,增长11.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6万亩,增长12.0%,其中 :玉米面积4.76万亩,增长10.3%;棉花面积24.13万亩,下降2.5%。

2024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牲畜存出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3067.40 8.1 水产品 118.00 39.2
其中:玉米 32089.28 7.0 牲畜存栏头数 万头 5.67 -13.4
水稻 28.00 -77.8 其中:牛 万头 1.32 -10.3
棉花 35842.43 0.0 万头 0.71 39.3
蔬菜 37765.67 6.2 万只 3.23 -15.9
水果、坚果、饮料和

香料作物

7596.50 70.3 牲畜出栏头数 万头 10.63 0.5
肉类 2509.44 13.9 其中:牛 万头 0.84 15.1
禽蛋 38.00 27.0 万头 0.60 20.4
牛奶 22919.86 -6.4 万只 3.03 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9.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8%。分工业门类划分,采矿业增长0.6%,制造业增长3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3%;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0.5%,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按企业规模划分,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1%、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1.5%、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4.0%。

在支柱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0.7%;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增加0.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加204.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1%。

工业产品销售率99.8%。其中,重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2.84亿元,增长4.6%。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27.44亿元,增长45.2%;税金总额108.09亿元,下降20.1%;亏损企业亏损额1.3亿元,下降12.8%。

全年实现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产值8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地方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产值56.26亿元,增长4.7%。竣工产值46.63亿元,下降49.6%;地方竣工产值15.75亿元,下降76.8%。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7.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8.6%;房地产业增加值22.95亿元,增长3.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89.42亿元,增长2.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1.75亿元,增长2.1%;利润总额2.55亿元,增长1.9%。

全年货物运输量1216.12吨,比上年增长49.8%。其中,民航货运量1216.12吨,增长49.8%。

全年旅客运输量286.03万人,增长21.8%其中,铁路客运量210.37万人,增长17.9%;民航客运量71.57万人,增长39.3%;公路客运量4.09万人,下降20.3%。

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1216.12 49.8
民航 1216.12 49.8
旅客运输量 万人 286.03 21.8
铁路 万人 210.37 17.9
公路 万人 4.09 -20.3
民航 万人 71.57 39.3

2024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5.74万辆,其中:大型汽车1.07万辆、小型汽车12.88万辆、摩托车0.70万辆、低速车189辆、挂车0.26万辆、教练汽车229辆、警用汽车359辆、大型新能源汽车199辆、小型新能源汽车0.7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15.69万人,其中:汽车驾驶证15.42万人。年末全区城区公交汽车316辆,城区公交线路24条。全年铁路客运量210.37万人,增长17.9%;民航客运量71.57万人,增长39.3%;公路客运量4.09万人,下降20.3%。全年民航货运量1216.12吨,增长49.8%。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固定电话用户8.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07万户,其中:3G用户5.60万户,4G用户11.97万户,5G用户28.50万户。互联网用户18.59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0.35亿元,增长5.4%;餐饮收入额6.50亿元,下降5.3%。

从销售商品分类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127.1%,汽车类增长24.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7%,化妆品类增长4.8%;饮料类下降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7%,粮油、食品类下降5.6%,书报杂志类下降7.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0.2%,烟酒类下降12.3%,中西药品类下降14.5%,日用品类下降14.8%,金银珠宝类下降24.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53.1%。

六、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6.2%。其中,中央项目投资下降5.9%;地方项目投资下降7.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2.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5%。重点行业中,工业投资下降8.8 %,民间投资增长16.4%,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下降11.1%,民生投资下降25.2%。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

总 计 -6.2 金融业 -100.0
农、林、牧、渔业 32.6 房地产业 -25.6
采矿业 -5.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5.1
制造业 -79.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92.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0.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6.2
建筑业 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2.8
批发和零售业 -71.1 教育 -71.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1 卫生和社会工作 -4.2
住宿和餐饮业 -14.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5.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4.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27.0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82亿元,比上年下降25.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6.5%;办公楼投资下降100.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32.6%。房屋施工面积271.23万平方米,下降18.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5.72万平方米,下降20.8%。房屋竣工面积7.9万平方米,下降9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下降94.8%。商品房销售面积32.84万平方米,下降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6.47万平方米,增长3.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30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区外到位资金23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全年外贸进出口额17677.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4.2%,其中,出口16596.89万美元,增长718.4%;进口1080.54万美元,下降19.6%。

全年旅游业花费4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接待游客847.86万人次,增长27.9%。入境旅游人数6045人次,其中,外国人1972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073人次。

年末全区旅游企业37家,其中,旅行社23家、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1家)、景区景点9家、星级“农家乐”3家、滑雪场1家。拥有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9个,其中,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7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03人。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62亿元,比上年下降15.1%,若剔除去年同期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增长42.1%。其中:税收收入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非税收入7.6亿元,比上年下降44.9%,若剔除去年同期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增长193.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

年末辖区内银行业机构8家,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1063.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402.61亿元,增长7.7%。

年末辖区内证券公司营业部6 家,证券交易额1936.2亿元。取得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 1家,注册资本共计5.98亿元,担保业务发生额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融资担保责任余额10.89亿元,增长11.8%。小额贷款公司3家,发放贷款7.33亿元,增长53.6%;年末贷款余额7.94亿元,下降6.0%。

年末辖区内保险业务机构15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险业务机构9家,寿险业务机构6家。全年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财产险收入8.17亿元,增长29.4%,赔款支出4.56亿元,增长104.0%;寿险收入18.87亿元,增长2.5%,给付保险金3.99亿元,增长25.9%。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24元,比上年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236元,增长8.0%。

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637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688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319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3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55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0%。

累计向449名城乡低保人员、54名特困人员发放救助资金534.02万元。其中,低保资金392.55万元,特困人员保障资金141.47万元。将41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其中重度残疾人20人。

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家,共有床位106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85张,在院444人。截至目前建有街道(乡)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站)59个。

2024年,城乡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810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全日制高等学校3所(其中普通高等本科学校2所,普通高等职业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中学8所,普通小学16所,幼儿园3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24年师生分布情况

单位:人

指标名称 招生 在校生 毕业生 教职工  
专任教师
普通高等本科学校 4554 15117 2579 966 741
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3062 10385 4332 585 502
普通中学(含高级中学) 5630 15889 4560 2942 2506
小学 3162 20915 3066 1550 1366
幼儿园 1984 7516 3158 1293 588
特殊教育 5 38 6 12 10

说明:小学教职工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师;普通中学教职工不含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职工。

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合格率98.0%以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4年录取学生2785人。目前,校区在校学生9417人。

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101家,增长20.2%,占全市比重43.2%。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占全市比重54.6%。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占全市比比重38.7%。2024年立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技术创新引导计划(成果转化)项目9项,安排财政科研资金114万元。全区拥有各类科技研发平台64家,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产业创新研究院1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16家、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及工程实验室4家、自治区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科研工作站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6家。双创服务平台7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自治区技术转移机构3家。

全区12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

截至2024年年底,专利授权量870件,有效发明专利630件,商标申请766件,核准注册商标456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总量3500件。

十一、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区拥有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各1座,区文化馆、杨鸣山艺术馆、图书馆各1座,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3.9万人次,借阅书刊1.1万册次。

邮政公司全年订阅报纸666.91万份,杂志10.19万册。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兵团)96个,拥有编制床位1943张,卫生技术人员3347人,其中:医院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个。医院中,公立医院2个,民营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乡镇卫生院1个,门诊部8家,诊所和医务室40个,村卫生室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2个,健康教育机构2个,妇幼保健院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

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76个,其中,室内场地315个,室外场地561个。球类运动场地333 个,冰雪运动场地3个,大型场馆4个。

全年共参加国际、国内和自治区年度比赛40项,参赛运动员1000余人,共获得金牌110枚、银牌 118枚、铜牌130枚,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12个。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35名,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68名,向自治区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6名。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347天,优良率94.8%,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自治区96县(市、区)空气质量指数排名(扣除沙尘)在全疆排名第32,在全市排名第3。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PM10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7.7%。

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全区重点河流、水库各断面(点位)、河流、水库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纳入考核的河流湖库水质优良比例100%,无劣Ⅴ类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考核目标。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区建成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0.6dB(A);道路交通干线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4.8dB(A),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质量保持清洁(安全)级,农村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全区无受污染耕地,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农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安全。全区核技术利用活动安全可靠,未发生辐射事件或事故,辐射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天然本底水平。

全区农村水、电、气、光纤、硬化及亮化道路全覆盖,环境卫生设施基本健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100%。

城区道路照明亮灯率98%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污水处理率99%,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绿地率40.34%,绿化覆盖率43.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4平方米。

全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0起(不含火灾事故统计),比上年增长53.8%;死亡13人,增长8.3%;受伤13人,增长116.7%。其中: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9起,增长800.0%,死亡3人,增长200.0%,受伤6人,增长600.0%;发生生产经营性交通事故11起,下降8.3%,死亡10人,下降9.1%,受伤7人,增长16.7%。

全区亿元GDP死亡率为0.0147人/亿元,比上年下降5.8%。

注:

  1. 本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初步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克拉玛依区统计年鉴—2025》为准。

2. 地区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三次产业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12〕08号规定的标准。

4. 本文中部分数据资料来源于相关部门,具体如下:交通数据来源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邮电数据来源于市邮政分公司;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区商务局;财政数据、金融数据来源于区财政局、保险协会等部门;电信业务数据来自于区工信局;教育数据来源于区教育局,科学技术数据来源于区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来源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源于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源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医疗保障局;人民生活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克拉玛依调查队、区农业农村局;劳动就业数据来源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活保障数据来源于区民政局;税收数据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税务局,环保数据来源于区生态环境局,城建数据来源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