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追赶跨越年”主题,锚定“发展进位”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创新发展“两轮驱动”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3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4.9%。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为20.1:29.3:50.6。其中,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8、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较上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2%、50.4%、40.3%,拉动GDP分别增长0.6、3、2.4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GDP的比重为6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63.9亿元,增长5.6%。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29∶41调整为28.7∶31∶40.3。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2946户,同比下降1.39%。其中,内资企业5096户,外资企业28户,个体工商户273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22户。年末全县民营经济主体达到3.2万户,下降1.65%,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41%,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4245户,增长4.4%。
三、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4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23万公顷,增长1.76%;瓜果类播种面积211.73公顷,增长52.47%。
全年粮食总产量41.76万吨,同比增长1%,其中,夏粮实现产量2.12万吨,增长4.4%,秋粮实现产量39.64万吨,增长0.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9.27万吨,增长6.5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53万吨,增长4.56%;瓜果产量7595吨,增长48.92%;园林水果产量5.23万吨,增长4.79%。
全年生猪出栏75.9万头,下降7.7%;牛出栏1819头,下降11.1%;羊出栏54.7万只,下降13.3%;家禽出栏490.7万只,下降8.4%。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种植业产值31.8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9.2亿元,增长5.3%;牧业产值34.2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4.4亿元,增长1.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3亿元,增长3.4%。
全年机耕面积12.2万公顷,机播面积4.2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2万公顷,机收面积3.7万公顷,机械初加工农产品108.2万吨。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9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9辆,拥有小型拖拉机470辆。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65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24万公顷,累计1.53万公顷。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户,增长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7%。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22个大类行业有15个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8.2%,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有8个,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5个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8.9%、102.5%、86.9%、68.3%和55.5%。
表1: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累计 | 同比±% |
鲜、冷藏肉 | 吨 | 6896.10 | 13.36 |
膨化食品 | 吨 | 0.00 | -100.00 |
饮料酒 | 千升 | 109.52 | 146.89 |
精制茶 | 吨 | 0.67 | 123.33 |
纱 | 吨 | 13563.00 | -7.41 |
布 | 万米 | 6012.92 | 22.40 |
蚕丝 | 吨 | 72.19 | 5.53 |
鞋 | 万双 | 327.21 | 229.38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34.50 | 0.00 |
表面活性剂 | 吨 | 4986.00 | 29.81 |
合成洗涤剂 | 吨 | 22848.00 | 668.52 |
兽用药品 | 吨 | 443.00 | 18.13 |
化学纤维 | 吨 | 4960.00 | -14.66 |
塑料制品 | 吨 | 4615.10 | -45.40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475615.57 | -20.95 |
砖 | 万块 | 13234.00 | 27.72 |
钢结构 | 吨 | 20109.89 | 47.41 |
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 | 吨 | 3504.00 | -18.57 |
起重机 | 吨 | 1358.93 | -40.95 |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 台(套) | 1281.00 | -5.81 |
电力电缆 | 千米 | 103.68 | -77.61 |
锂离子电池 | 只(自然只) | 42927365.00 | 159.23 |
家用洗衣机 | 台 | 74469.00 | 19.62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1007.00 | 7.70 |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合成洗涤剂增长668.52%,鞋增长229.38%,锂离子电池增长159.23%,饮料酒增长146.89%,精制茶增长123.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2.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9个,签订合同111.6亿元,同比增长0.18%,实现建筑总产值25.1亿元,同比增长11.7%。房屋施工面积11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7.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5.4%。商品房施工面积189万平方米,增长8.5%;商品房销售面积28.6万平方米,下降12.5%。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5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亿元。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实现60.3亿元;餐饮收入实现13.0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新签约重大投资合作项目48个,投资总额52.6亿元。其中,新签约投资额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个;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29.29亿元。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98亿元,比上年下降42.4%。其中,进口0.19亿元,下降14%;出口1.79亿元,下降44.4%。
以美元计价,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0.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4%。其中,进口0.027亿美元,下降14%;出口0.255亿美元,下降44.4%。全县货物出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分别出口950万美元、360万美元和290万美元,分别下降7.4%、62%和29%。货物进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韩国、日本和阿联酋,分别进口159万美元、61万美元和55万美元,分别增长2.8%、-26.9%和-32.6%。
八、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42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23.6亿人公里,增长6%;公路货运量累计完成9043万吨,增长16%,货物周转量累计完成96.8亿吨公里,增长10.6%,公路总周转量完成99.2万吨公里,增长10.5%。年末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3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公里,国道91公里、省道116公里、县道360公里、乡道643公里、村道2045公里;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2.35公里/平方公里,全县21个乡镇、315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2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2.75万户,其中4G用户26.51万户,5G用户22.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万户。
年末全县共有邮政局(所)71个,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722亿元,增长8.27%。邮政业务收入1.52亿元,下降5.9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83.9万元,下降2.96%。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69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1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6%;其中,个人存款余额324.46亿元,增长11.9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3.09亿元,增长10.26%;其中,个人贷款余额104.04亿元,增长6.14%。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32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13家,寿险公司17家,养老险公司1家,健康险公司1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31家,外资公司1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3.8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6.18亿元,增长20.34%;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67亿元,增长2.27%。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7.78亿元,增长24.26%。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9.55亿元,增长11.6%;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8.23亿元,增长32.11%。
十、教育和科技
2024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公办78所、民办32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级中学20所、九义校10所、完全小学31所、幼儿园41所(民办30所)、职业中学2所(民办1所)、教师进修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校外活动中心1所、民办12年制学校1所。
在校学生59864人,毕业学生18713人,招收学生14735人。其中幼儿园7607人,毕业学生3294人,招收学生1679人;小学21975人,毕业学生4694人,招收学生3275人;初中15341人,毕业学生6287人,招收学生4723人;普通高中9762人,毕业学生2822人,招收学生3169人;职业高中5058人,毕业学生1601人,招收学生1860人;特殊教育学校121人,毕业学生15人,招收学生29人。
专任教师4672名(含民办学校)。其中中小学3964名、学前教育444名、中职264名。
年末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5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3662.4万元;现有专精特新企业26户;推荐6家企业(单位)共9个项目申报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全年新申请商标671件,新注册商标512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4649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26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26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个。全县图书馆总藏量8.6万册(件),其中图书藏量7.86万册。剧场、影剧院2个。
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11.4万户。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479个,其中县直卫生单位3个、县级医疗机构4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1个,民营医疗机构10个、诊所105个、门诊部1个、医务室4个、村卫生室23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55张(编制床位),卫生技术人员3245人(医师和护士),其中执业医师1174人,执业助理医师287人,注册护士1784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61人,注册护士1784人;乡镇卫生院23个。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175.8万人次,其中医院106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69.9万人次;出院11.6万人,其中医院6.8万人,基层医疗机构4.6万人;县域内住院率77.8%
年末共建有体育场地3443个,面积124.5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4平方米,建成农民体育健身中心6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五人制足球场6个,实现21个乡镇(街道)、81个社区、234个村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了9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2%。
十二、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全年主城区优良天数337天,优良天数率92.1%,PM2.5浓度26.3微克,同比改善12.9%,同比三年均值改善11.1%。全县4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部国、省控考核断面提升为省优良。
截至2024年12月底,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计369个,已完成整改359个,全部达到序时进度,整改率97.3%。
全年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8件,适用《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及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五类案件总数为1件。全县共将169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7张。
全年启动应急响应1次。其中,2024年7月17日,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21公顷,其中绝收面积0.6公顷。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5万元,因干旱和风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3万元。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无受伤人员,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上年持平,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人口和就业
全县共有街道及乡镇21个,其中街道办事处2个,镇18个,乡1个;居民委员会81个,居民小组319个,村民委员会234个,村民小组3366个。
年末户籍总人口7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3万人,乡村人口62.4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3.24‰,比上年上升0.09个千分点;死亡率13.94‰,上升1.4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0.7‰,下降1.32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81%,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1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8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4人。全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23.20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9.75亿元,比上年减少21%。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5.9 元,比上年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15.3元,增长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83.8 元,增长4.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7.5 元,增长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01.3元,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8%。
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2万人,比上年增长2.2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18万人,下降0.3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4万人,增长2.1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4万人,增长6.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7万人。
全年新纳入城市低保人数970人,农村低保人数2297人。城乡特困人员4190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1230人,集中供养率11.4%。全年居民登记结婚数1784对,登记离婚数1051对。
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88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80元/月,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1025元/月,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754元/月(标准从2024年7月开始执行)。
全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244人;扶持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300人,发放补贴30万元;投入资金22.5万元,为150名农村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投入资金36万元,为44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158名0—15岁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复救助;为残疾人免费发放基本型辅助器具1375件;为30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救助;为1550名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为2.27万名残疾人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资助金额663.4万元;为201户困难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乐至统计年鉴—2025》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行业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公报中畜牧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和国家统计局乐至调查队;对外贸易数据、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商务和经济合作局;交通方面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来自邮政公司、经科信局;财政数据和金融数据来自财政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和体育局;科技项目、专利数据来自经济科技信息化局;文化数据来自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综合执法局;环境整治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年末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就业、农村劳务输出、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乐至调查队;社会福利数据来自民政局;安置残疾人数据来自县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