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抓项目、育产业、促增收,发展动能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共同进步,全县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经海南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2.2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6.97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05亿元,增长3.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093元,比上年增长3.0%。

年末公安部门统计户籍人口户数4.98万户,人口数19.19万人,其中男性10.10万人,女性9.09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6.38万人,城镇化率为34.87%,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383人,出生率为8.88‰;死亡人口979人,死亡率为7.08‰;人口自然增长率1.80‰,比上年提升0.89‰。从年龄结构看,0-14岁人口2.90万人,15-64岁人口11.63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8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3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4.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1.2%。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40.4:9.7:49.9,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现价分别增长6.6%和13.2%,增速分别快于全省0.5和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快于全县投资22.1个百分点,占全县投资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7%,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从内部行业看,种植业产值21.45亿元,增长3.1%。粮食播种面积6.41万亩,下降2.0%;总产量2.31万吨,增长0.2%。蔬菜及食用菌收获面积4.72万亩,增长6.1%;产量3.80万吨,增长8.5%。园林水果收获面积2.29万亩,增长3.5%;产量3.20万吨,增长4.2%。林业产值19.40亿元,增长7.6%。橡胶产量6.34万吨,增长20.3%。牧业产值3.91亿元,下降15.3%。生猪年末存栏5.41万头,下降8.5%;年内出栏7.91万头,下降15.8%;猪肉产量7117吨,下降11.2%。渔业产值0.15亿元,下降1.1%。水产品总产量1080吨,增长1.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23亿元,增长4.1%。

表1 2024年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中草药材

    14123

    -49.7

    蔬菜及食用菌

    37998

    8.5

    茶叶

    627

    0.3

    鲜切花

    1606920

    195.9

    园林水果

    31992

    4.2

       其中:香蕉

    15272

    11.9

             柑桔橙柚

    2358

    -32.6

             百香果

    1568

    54.6

    橡胶

    63400

    20.3

    咖啡

    439

    2.1

    油茶

    53

    56.3

    槟榔

    7326

    28.3

    猪肉

    7117

    -11.2

    禽肉

    1248

    -5.6

    禽蛋产量

    2726

    40.3

    水产品总产量

    1080

    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年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下降9.2%,重工业产值增长16.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产值增长5.8%,民营企业产值增长23.6%。

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27万立方米,同比增加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4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5个,同比增加3个;实现产值2795万元,同比下降60.0%。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82亿元,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2亿元,下降1.2%;金融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4.62亿元,下降1.9%。

全年全县货物运输量28.99万吨,比上年增长16.0%。货物运输周转量1612.86万吨公里,增长39.7%。旅客周转量3835.20万人公里,下降8.4%。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0.21亿元,增长1.4%。其中,包裹16.66万件,下降8.4%;特快专递0.91万件,下降83.7%。全年全县保险业保费收入1.13亿元,下降10.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0.98亿元,下降10.6%;人身保险保费收入0.14亿元,下降10.1%。

五、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0.8%。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13.29亿元,增长0.1%;农村零售额6.11亿元,增长2.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4.56亿元,增长0.1%;餐饮收入4.85亿元,增长2.9%。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下降2.5%,烟酒类下降0.5%,饮料类增长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3%,日用品类增长13.0%,化妆品类增加2.2%,书报杂志类下降4.3%,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5.6%,五金电科类增长0.6%。

全年全县货物进出口总额705万元,比上年增长91.1%。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2.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7.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5.8%。施工项目个数下降49.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数下降65.2%。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33亿元,比上年下降52.9%。其中住宅投资0.51亿元,下降74.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58亿元,增长11.5%。房屋施工面积42.89万平方米,下降35.8%。房屋销售面积4.09万平方米,下降22.5%;销售额2.54亿元,下降18.7%。

表2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行 业

比上年

增减(%

行 业

比上年增减(%

总 计

-12.8

房地产业

-47.3

农、林、牧、渔业

-17.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3.6

制造业

-3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3.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8.3

教育

1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1

卫生和社会工作

42.3

住宿和餐饮业

-49.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

-24.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65.9

注: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亿元,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0.96亿元,增长59.3%;非税收入1.25亿元,下降13.8%。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95亿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民生支出25.32亿元,下降9.4%。

表3 2024年财政收支及其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情况

万元

比上年增减%

财政支出情况

万元

比上年增减%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072

7.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09502

-9.1

  1.地方税收收入

9553

59.3

民生支出

253164

-9.4

    #增值税

3715

115.0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32319

-6.3

     企业所得税

1178

12.8

  公共安全支出

12434

9.1

     个人所得税

292

-14.1

  教育支出

55251

0.4

     资源税

32

-37.3

  科学技术支出

823

1.0

     城市维护建设税

377

2.4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3680

-26.9

     房产税

588

4.1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50296

0.3

     印花税

149

35.5

    卫生健康支出

26737

-12.1

     城镇土地使用税

748

1.1

  节能环保支出

13496

-6.2

     土地增值税

491

-194.2

  城乡社区支出

9859

-52.1

     契 税

978

56.0

  农林水支出

81609

-3.3

  2.地方非税收入

12519

-13.8

  交通运输支出

3356

-68.4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1748

-50.1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1413

63.9

     罚没收入

5416

268.2

住房保障支出

8619

1.4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1056

-18.6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

1414

-46.9

捐赠收入

3527

-37.6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261

-29.8

      专项收入

  535

-78.0

债务付息支出

6726

-1.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8.19亿元,比年初增长14.3%;其中,住户存款84.37亿元,比年初增长14.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1.84亿元,比年初增长2.3%;其中,住户贷款21.77亿元,比年初增长5.8%。

八、居民收支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9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98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97元,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07:1缩小至2.01:1。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78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335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2元,增长7.9%。全县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7767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3631人,离退休人员24136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5979人,比上年末减少295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242人,比上年末减少165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844人,比上年末增加61人。

2024年末,全县共有1023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补贴731.25万元;5633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补贴3841.16万元;507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累计发放补贴518.39万元。

九、教育

2024年,全县普通高中2所,增加0所;高中专任教师276人,增加49人;高中招生1250人,增加101人;高中在校学生3417人,增加31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1%。

九一贯制学校学校8所,初级中学2所;初中专任教师617人,减少5人;初中招生2544人,增加101人;初中在校学生7286人,增加238人;初中毛入学率99.99%。

普通小学25所,减少5所;小学专任教师997人,减少116人;小学招生1753人,减少93人;小学在校学生12567人,减少934人;小学毛入学率99.99%。

十、旅游和卫生健康

2024年,全县游客接待量109.39万人次,增长6.8%。其中接待过夜游客64.55万人次,增长10.4%。接待一日游游客44.84万人次,增长2.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48亿元,增长7.4%,占GDP的比重为4.8%。

2024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年本县运动健儿获全国运动会金银铜牌共22枚,其中金牌14枚,银牌3枚,铜牌5枚。全年共举办4项竞技体育赛事活动。

2024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47个,其中医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923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923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为1593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3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85人,注册护士513人。

2024年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为1043人,比上年下降72.92%;报告死亡1人,比上年下降85.71%;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每万人63.75人,比上年下降72.92%;死亡率为每万人0.06人,比上年下降85.71%。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造林绿化面积8241.81亩,森林覆盖率82.02%。推广新能源车265辆,比上年增长6.4%,完成年度计划的126.2%。

2024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7%,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PM2.5年均浓度为11.4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年末全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56.6%,比上年提高27.0个百分点。

2024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4人,事故起数同比增加100%,死亡人数与上年同期增加100%。其中,生产经营性交通事故发生1起,上升100%,死亡3人,比上年上升300%。建筑施工领域1起死亡1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63人。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白沙统计年鉴—2025》公布的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三次产业进行划分。

3.本公报中部分指标合计数与分项数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机械调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县畜牧和渔业服务中心,森林数据来自县林业局,货物、旅客运输及周转量数据来自县交通局,新能源车辆数据来自县科工信局,旅游数据来自县旅文局,城乡垃圾处理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城镇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县水务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委,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数据来自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失业保险、就业数据来自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低保、救助供养数据来自县民政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县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